○ 周菲菲,张广海
(1.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2.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健康的体魄是幸福生活以及努力奋斗的基础。但由于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工作压力增大,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等,亚健康、慢性病成为制约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得基于健康环境、健康行为和健康养生的康养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成为我国政府与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15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打造健康中国”;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实施健康中国的战略。《关于支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2015)、《“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2016)、《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2019)、《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2019)等政策文件的相继发布,表明全民健康问题受到政府的广泛重视,已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不断完善的顶层设计和强烈的市场需求,给我国康养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学界对此也做出了积极回应。学者们围绕康养内涵[1]、产品[2]、发展模式[3]、消费需求[4]等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尝试构建康养理论体系;也有学者通过总结国内外康养产业发展状况梳理康养产业的实践规律,探索其发展路径[5]。然而,这些研究多偏向于主观的归纳与总结,尚缺乏可视化的研究成果。因此,为弥补我国康养领域定量可视化综述的不足,本文拟基于CiteSpace软件这个为各学科领域进行文献计量、脉络梳理、热点挖掘[6-9]的重要工具进行我国康养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以厘清我国康养研究的现状、特征及其趋势,从客观上揭示当前研究的不足,为我国康养研究在新时代的完善与升级提供参考。
基于图形美观性以及中文期刊数据的稳定性,本文选取CiteSpace5.0.R1版本的CNKI数据分析板块进行文献数据处理。基于相关文献覆盖范围的考虑,以“篇关摘或者主题”中包含有“康养”为检索条件,在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中进行搜索,自200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共有2386篇文章。经过人工筛选,去除期刊资料中的企业介绍、医院介绍、招标项目、摄影作品等关联度较低或无关联的文献以及政策规范、新闻报道、会议通知等非学术性论文,最终收集有效文献1944篇。通过整理这些文献的题目、关键词、摘要、作者、期刊来源、作者机构、发表时间等相关数据信息,描绘我国康养研究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我国关于康养主题的探讨始于21世纪初期,康养旅游[10]、生态康养[11]等概念相继被提出。CNKI收录的第一篇关于康养研究的文章是王赵2009年发表的《国际旅游岛:海南要开好康养游这个“方子”》[10]。2015年,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围绕康养主题的研究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相关文献数量持续增加(见图1)。因此在康养研究领域,2015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随着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出台,以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为核心的健康工作在全国各地推广落实,康养研究进入第二个快速增长阶段,相关文献数量迅猛增加,所以2019年是康养研究领域的第二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自2019年以后,康养成为政界、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可见康养研究具有较强的政策趋向性。
图1 CNKI收录的康养研究文献年度分布(2009——2020年)
共词分析法是一种基于词频分析内容的分析方法,是通过抽取文献数据库中高频关键词、两两统计同时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词的次数而得到的共词矩阵,并以此分析相关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获取知识结构与研究热点[12]。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以康养为主题的文献关键词进行共现网络图谱分析,时间跨度设置为2009——2020年(时区间隔为1年),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挑选每个时区中被引频次排名前50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并计算中心性①中心性与频次反映了学者们的研究关注点。中心性代表了这一词汇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关键词的中心性与频次越高则表明重要程度越高。详见CHEN C M. Science mapping: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7(2):1-40.。如表1所示,我国康养研究频次前20位的关键词依次为:森林康养、康养旅游、康养产业、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全域旅游、发展路径、森林公园、医养结合、产业发展、康养小镇、老年人、大健康产业、森林康养旅游、乡村旅游、健康旅游、森林旅游、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养老产业,展示出康养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热点主题与国家相关政策导向、行业发展进程以及社会需求基本吻合,体现了康养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总结逐渐成熟。
表1 康养研究前20位关键词频次及中心性
为了解我国康养研究各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性,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见图2)。图2共有193个节点,390条链接,网络密度为0.021。图2中的节点圆圈越大代表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据图2所示,森林康养、康养旅游、康养产业三个关键词圆圈最大,表明频次最高,与表1统计数据相吻合。此外,乡村振兴、森林公园等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均直接或间接地与森林康养相连接;森林旅游、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健康旅游与康养旅游相连接;医养结合、产业发展、大健康产业等与康养产业相连接。结合表1中心性可知,康养旅游(0.35)、康养产业(0.28)、森林康养(0.21)三个关键词的中心性排前3,表明这三个主题为我国康养旅游的研究热点,且相关研究也多据此展开。
图2 康养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通过CiteSpace软件的时区图(TimeZone)分析康养研究关键词,得到康养研究演化时区视图(见图3)。图3中,关键词所在的位置是其首次出现的年份,节点的大小表明了关键词的研究数量(节点越大,研究数量越多),将同一时间出现的关键词聚集在同一时区内,可以直观地展示康养研究的发展脉络。如图3所示,我国康养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2009——2014年)。在此阶段有学者围绕康养旅游展开探讨并初步涉及森林康养的内容。第二阶段为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自2015年“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有关康养主题的研究文献数量迅速增加,且随着2019年相关政策的落地使得增速进一步加快,与图1文献的年度分布相吻合。在第二阶段,我国学者的研究关注点包含了康养内涵的探讨,譬如,以森林康养为主的康养产品的研究,以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者、消费需求等为主的康养旅游研究,以及融合大健康产业、养老产业、旅游产业在内的康养产业的论证。
图3 康养研究演化时区视图(TimeZone)
由此可知,我国康养研究演进的路径是以康养旅游、森林康养为基础而演化出康养产业、森林旅游、全域旅游、休闲度假等研究热点,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演化出大健康产业、医养结合等研究热点。
利用CiteSpace软件的膨胀词探测算法提取突现词,得到不同时间段的突现关键词(见图4)。图4显示了关键词的研究区间(即起始年份与终止年份之间所持续的时间)、突现度(strength)。由图4可知,突现时间较长的是森林康养基地,研究区间为6年。目前康养领域的研究前沿是森林康养产业、乡村振兴战略、度假区、养老地产以及发展模式。2016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2019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建设国家森林康养基地300处,到2035年建设1200处。乡村振兴战略自2017年提出以来,影响了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中心的各行各业,以康养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日益发展壮大,学者们也立足乡村振兴背景进行了康养主题的乡村旅游等内容的研究。此外,度假区、养老地产都是业界围绕康养领域所进行的重要探索。由此可见,国家政策导向与行业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康养研究的主题变化。
图4 康养研究关键词突现词图
为了解研究机构的合作情况,绘制我国康养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见图5)。图5共有240个节点,44条链接,网络密度为0.0015。目前位居我国康养研究机构第一的是位于四川地区的攀枝花学院,频数为31。攀枝花是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和四川省首个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于2012年率先提出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并于2016年创建了全国首家康养学院。此外,在文献数量前20的发文机构中,北京市的研究机构有5家频数总计为44,浙江省的研究机构有3家频数总计为23,贵州省的研究机构有2家频数总计为23。图5表明我国康养研究多为独立开展或同一机构的内部合作,不同机构、团体之间的合作较为分散,联系和合作程度较低。
图5 康养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
使用CiteSpace软件基于LLR算法的聚类分析功能,根据康养研究关键词共现情况进行聚类处理,获得9个康养研究的主题及各自关联度较高的关键词(见表2)。聚类的Q值Modularity=0.6788>0.3,表明聚类结构显著;9个主题的S值(Silhouette)除医养结合为0.636外,其余均大于0.7,表明聚类结果合理可信。
表2 康养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9个主题
CiteSpace软件聚类过程虽基于公式算法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类提取,但仍存在词汇提取机械化、词汇含义重复等问题,故而不能准确合理地展现各研究热点的情况。因此本文在9个康养研究主题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人工处理,对含义重复、表达无意义等词汇进行筛选、过滤,同时结合前文的分析结果进一步合并归类,将目前我国康养研究热点总结为森林康养、康养旅游、康养产业、养老产业4个主题(见表3)。
表3 康养研究热点主题及对应关键词
由表2可知,自2009年至今几乎每年都有相关森林康养主题的研究文献发表。对森林康养主题的文献关键词进行进一步的共现网络分析,森林康养的研究可大致分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两大部分。
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学者主要围绕森林康养内涵、森林康养产品、森林旅游、森林资源、森林疗养等展开分析。刘拓等总结了国内外森林康养发展状况,从目的、资源、服务设施以及活动等方面界定了森林康养的含义,并将其分为休闲娱乐、保健锻炼和养生养老三种类型[3];吴后建等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对森林康养的含义进行了分析,并依据消费对象年龄、消费对象健康程度、消费对象主导需求、费用、产品内容、产品体系和建设主体等不同标准构建了森林康养产品分类体系[1];雅努义提出利用森林景观、生态环境、气候、食品、生态文化等资源开发森林康养产品[13]。
在实践探索方面,学者们研究了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森林浴基地、森林村庄等发展模式与发展路径。森林康养的产品依托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生态项目[14]。高丹丹等解析了森林康养的内涵,并立足伊春市提出了森林康养的发展建议[15];李梓雯等以浙江雁荡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提出了环境康养、情致康养、运动康养、理疗康养四类森林公园康养旅游产品[16]。森林康养是2009年至今康养研究中文献数量多且持续最久的研究热点,研究关注点涵盖了内涵、产品、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等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各个方面。
由表3可知,与康养旅游共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包括健康旅游、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依托康养旅游资源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康养的需求。何莽将康养旅游的需求划分为自然环境需求、设施需求、养生氛围需求和社交需求四项[4];谢灯明、何彪等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森林康养旅游者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之间的关系[17];秦明达、张兰等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消费需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18];高丹丹等研究了森林康养旅游者购买意愿与森林康养产品内部线索、外部线索、消费者认知态度以及营销环境四个因素之间的关系[19];刘志明等运用 DEA 模型和 AHP法分别测算森林康养服务与旅游者需求,并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20]。在旅游资源方面,学者们通过空间分析、综合评价等方法,研究了康养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以及康养空间的适应性。如谢文彩等、杨秀成等、唐健雄等分别以武汉市、福建省、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康养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并提出优化建议[21-23]。刘朝望等、张贝尔等、晏琪等构建了适宜性评价体系[24-26],张彩红等选取森林资源康养利用价值以及休养地建设可利用条件两方面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对贵州玉舍国家森林公园休养地进行了适宜度综合评价[27]。可见,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研究康养旅游将会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
根据图3可知,康养产业是2015年左右出现的研究热点,是在“健康中国”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个大环境下出现的。学者们依托人口老龄化、乡村振兴、全域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研究背景,研究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养老产业、林业产业、医疗医药产业的融合。其所涉及的产品类型包括森林康养、阳光康养、生态康养等,涉及的发展模式包括康养小镇、森林公园、国有林场、康养社区、特色小镇等。学者们主要探讨了产业融合、产业发展路径、发展模式、高质量发展、产业链、新业态以及人才培养等内容。如房红等分析了康养产业的内涵、外延与研究框架,梳理了健康产业在三大产业部门的统计内容以及健康产业统计中的“养生”内容[28];李莉等从产业动力、产业结构、地域分布、产业业态四个维度系统分析了我国康养旅游产业的演进规律[29]。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以产业经济视角研究康养仍将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2018年发布的《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作为我国首本康养蓝皮书,指出我国康养产业主要的目标群体是老年人群和亚健康人群,解析了康养的核心功能为“尽量提高生命的长度、丰度和自由度”。所谓提高生命的长度,即是指通过康养使人们更长寿;提高生命的丰度即是指通过增加体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等使人生更有意义;提高生命的自由度则包括身体的自由以及精神的自由,是指以健康的体魄与思想更好地生产与生活。目前,与养老产业共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包括医养结合、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健康中国、人口老龄化、养老地产等。根据民政部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30]。因此,以老年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亦会是今后的康养研究中主要方向。
康养研究涉及范围较广,融合了健康、教育、心理学、养生学、医学等诸多学科,与餐饮食品、房地产、健康卫生、交通运输、教育、金融、林业、旅游、体育运动、文化、养老养生、医疗等众多行业高度关联。本研究以康养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使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在2009——2020年收录的1944篇期刊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根据文献年度分布统计发现,我国康养研究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具有较强的政策趋向性;2. 关键词共现分析、演化时区分析以及突现词分析结果表明,康养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主题会不断更新与发展,主要集中于森林康养、康养旅游以及康养产业等方面,森林康养产业、乡村振兴战略、度假区、养老地产以及发展模式等是近几年出现的研究热点,与国家相关政策导向、行业发展进程以及社会需求相符合;3.对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了9个主题,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归纳了目前康养研究热点,即森林康养、康养旅游、康养产业、养老产业。由于统计数据的不系统以及部分数据获取难度较大,目前康养研究仍以定性研究为主。随着《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等文件的公布以及产业统计调查制度的健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继续强化系统理论探索以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同时还需基于逐步完善的数据资料,着眼宏观、中观、微观多视角,从空间分布、产业关联、供需匹配等方面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