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修云,宋义军,宋万柱,刘林福,王瑞
(1.泗洪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泗洪223900;2.泗洪县康源水产养殖科技协会,江苏 泗洪223900)
亩均放养1 000只以上蟹种、产量150~250千克、商品蟹规格以公蟹150~175克/只、母蟹100~125克/只为主、商品蟹暂养到春节前后再上市销售,该模式为江苏泗洪县河蟹养殖、销售的最大特点,被泗洪县康源水产养殖科技协会总结为“7318”模式,即按公蟹占70%、母蟹占30%的比例亩均放养蟹种不超过1 000只,成蟹回捕率高达80%。2020年在当地普遍发生河蟹水瘪子病、大多塘口减产20%~30%的情况下,该模式仍取得亩产150千克以上的较高产量和亩均1万元以上的效益。现将该模式总结分析如下。
池塘位于泗洪县临淮镇骈台村,环沟型塘口,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塘长160米、宽60米,养殖净面积12亩,环沟宽3米、深0.5米,滩面最高水位可保持在0.8米。
采取底层微孔管增氧和水车式增氧机混合增氧方式。12亩池塘配置鼓风机功率为3千瓦的微孔管增氧机1套、功率为1.5千瓦的水车式增氧机2台,池塘增氧机总功率6千瓦,亩均0.5千瓦。
微孔管底层增氧采取5米×5米微孔管点状曝气增氧,直径为5厘米的白色PVC主管道架设于北面长边的池埂上,直径为1.6厘米的黑色PEX支管间距5米,横铺于池底;支管道上每隔5米1个出气孔套接20厘米长的微孔管,微孔管与支管道处于平行状态,每个微孔管下垫1块红砖,使微孔管离池底5厘米左右。两台水车式增氧机设置于池塘对角环沟内。
11月底-12月初,河蟹起捕销售结束后,池塘滩面水位保持在0.8米,用茶籽饼清除杂鱼等水生动物,亩均用量50千克;水位保持不变,春节前用溴氰菊酯溶液彻底清除敌害生物,亩均用量250毫升,先浸泡15~20天,再降低水位至0.3米,用漂白粉降解溴氰菊酯残留毒性,亩均用量25千克。1周后排干池水,晾晒池底至龟裂。
该塘口水草为单一的伊乐藻,分两批移栽,全部以手工插秧方式移栽。
第一批移栽时间为放养前20天左右,池塘滩面水位保持在约0.3米,行距10米、株距2米,总用草量1 000千克左右,亩均用量83千克左右;第二批移栽时间为4月底,从第一批的草中移植,补栽在原10米宽的草中,每行再补栽3行,株、行距为2米×2米。
蟹种于3月底至清明节前放齐。蟹种为养殖户自繁育,亲本规格为母蟹250克/只、公蟹300克/只。12亩池塘共挑选放养自育蟹种12 000只,平均规格120只/千克。其中公蟹8 400只、占70%,母蟹3 600只、占30%。
1.饵料投喂 春节前亩均投放螺蛳450千克。养殖全程投喂冰鲜海鱼,将鱼切碎后冲洗干净再投喂。投喂时间根据河蟹蜕壳情况调整,据该养殖户观察,一、二壳时蟹多在晚上蜕壳,三壳以后多在早上和白天蜕壳,因此一、二壳期间,该养殖户采取每天18:00-19:00投喂,三壳以后改为4:00投喂,投喂量以到第二天投喂时略有剩余为准,以减少其互相残杀与软壳蟹的伤亡。
2.水草管护 控制伊乐藻长势,适时割草头,始终保持草头离水面30厘米左右。
3.水位调控 二壳前滩面水位控制在30~40厘米,三壳时水位逐渐加到60厘米,四壳以后水位逐渐加到80厘米。
4.增氧机使用 该塘口从5月开始启用增氧机,直至10月河蟹起捕,每天2:00-7:00自动开启,从未间断或改变开启时间。增氧机开启除设置固定时间外,同时可根据天气情况、水生动物存塘量、水体溶氧情况灵活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微孔管增氧机在高温期中午不能开机。
5.其他 除清塘时使用药物,养殖过程中仅用过两次50%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梅雨期过后用1次、15天后再用1次,全程无病害发生。
1.产量及回捕率12亩池塘总共起捕销售成蟹1 826千克,亩均152.2千克。公蟹7 304只、共1 460.8千克、平均规格205克/只,占总产量的80%;母蟹2 705只、365.2千克、平均规格135克/只,占总产量的20%。根据放养情况测算,公蟹回捕率约87%,母蟹回捕率75%,公母平均回捕率83.4%。
2.销售及产值 于2020年10月25日至11月30日起捕销售,总销售额为210 355元,平均单价115.2元/千克。
3.成本与利润2020年12亩池塘共投入成本73 000元,亩均6 083元(表1)。2020年12亩池塘共获总利润137 355元,亩均利润12 446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2.88。
表1 2020年成本投入情况 元
在稀密度养殖的基础上,公、母蟹按一定比例放养,分别占70%、30%,回捕率达80%,比常规养殖模式高10%~20%,是目前泗洪地区各种河蟹养殖模式中回捕率较高的一种放养模式。
其管理技术关键点包括:①蟹种自培、自养且经手工挑拣计数,保证蟹种质量和数量;②为河蟹提供高溶氧环境,该养殖塘口增氧机配置功率亩均达0.5千瓦,且每天定时开启,以充分满足河蟹对溶氧的需求;③做好池塘清理、蟹种精挑细选、降低养殖密度、管护好水草、投放螺蛳等一系列措施,在全程几乎没投入药品的情况下未发生病害,亩均用药成本含清塘药物仅167元,比常规养殖用药成本节约50%以上,达到了生态防病、用药减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