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君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225009)
6.烂鳃病
(1)症状:鳃部变红或变黄,肿大,鳃丝组织糜烂,并附有大量污物。病虾鳃丝呈灰黑色、肿胀、变脆,然后从尖端向基部溃疡。患病虾出现摄食能力下降、活力减弱、游动缓慢、趋光性降低等症状,严重时沉底并死亡。
(2)病因: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感染引起。
(3)诊断:通过鳃丝外观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取病虾病变的鳃丝涂片后革兰氏染色,并镜检;用营养琼脂平板进行病原菌分离,并对所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种属鉴定。
(4)流行及危害:该疾病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尤其在罗氏沼虾养殖中后期,养殖池水质和底质环境质量出现大幅下降,病原细菌滋生,导致鳃组织受到病原菌破坏而导致烂鳃。
(5)防控措施:罗氏沼虾养殖中一般通过各种措施改良水质和控制细菌性病原的暴发与蔓延,主要包括以下措施:①干塘后要清除淤泥,注重晒塘,放苗前使用150千克/亩的生石灰彻底清塘;②选择经过严格检疫,且无特定病原的优质虾苗;③罗氏沼虾的放苗量控制在6万~7万尾/亩;④投喂优质饲料,且蛋白质含量不宜过高;⑤养殖过程中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制剂、益生菌、抗应激制剂及免疫多糖等,以提高罗氏沼虾免疫力与抗病力;⑥交替使用碘制剂、氯制剂等消毒剂;⑦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改善底质。
7.黑鳃病
(1)主要症状:病虾沿池边缓慢游动,摄食率下降,病虾的鳃部颜色由红棕色变成黑色,虾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2)病因:由弧菌、假单胞菌和产气单胞菌等感染引起。
(3)诊断:通过鳃丝肿胀、颜色变褐或变黑等外观症状可初步诊断;取病虾病变的鳃丝涂片与革兰氏染色,并镜检;用营养琼脂平板进行病原菌分离,并对所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种属鉴定。
(4)流行及危害:该疾病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特别罗氏沼虾养殖的中后期,因养殖池水质和底质变差,导致病原菌大量繁殖,进而出现黑鳃。
(5)防控措施:放苗前尽可能清除池底淤泥等污物,并使用150千克/亩的生石灰进行彻底清塘;选择经过严格检疫,且无特定病原的优质虾苗;定期使用碘制剂和氯制剂消毒;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改善水质和底质;发病时使用0.4~0.8毫克/升的漂白精全池泼洒,同时按1%~2%的比例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等抗菌中草药,连续投喂3~5天。
(1)主要症状:患病罗氏沼虾发病初期靠塘边慢游,过3~5天额剑基部甲壳内出现白点,后期病虾表现为身体微红、鳃发红、肝胰腺发红、空肠空胃等症状(图2),并陆续大量死亡,从开始发病到大规模死亡的进程约20天。
图2 患病罗氏沼虾症状
(2)病因:病原为十足目虹彩病毒1(DIV1),属于十足目、虹彩病毒科、虹彩病毒属,大小为150~160纳米,核酸类型为DNA。
(3)诊断:根据患病症状和流行情况可初步诊断,用DIV1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
(4)流行及危害:十足目虹彩病毒1可侵染从仔虾到成虾各个阶段的罗氏沼虾,养殖水温在16~32℃时均会有病毒感染发生,疾病高发期集中在6-9月,同时会与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及气单胞菌属的细菌病原联合感染,死亡率高达80%。该疾病传染性极强、死亡率极高,会给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
(5)防控措施:①对苗种场、良种场的防疫条件以及苗种许可进行严格审核,严禁亲虾携带特定病原;②通过培育或引进抗病品种,提高抗病能力;③选择经过严格检疫,且无特定病原的虾苗;④在罗氏沼虾养殖各环节要严格消毒;⑤做好生物安保工作,以防交叉感染;⑥降低养殖密度,提倡生态化的鱼虾混养;⑦定期采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改善底质;⑧定期使用碘制剂与氯制剂交替消毒;⑨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制剂、益生菌、抗应激制剂及免疫多糖等,提高罗氏沼虾免疫力。
(1)主要症状:罗氏沼虾白尾病(肌肉白浊病)是一种急性病毒性疾病,该疾病主要发生在罗氏沼虾幼苗淡化后,其典型症状为虾行动迟缓、尾部肌肉变白,并且幼体可在感染后几天内死亡。
(2)病原: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rNV)及其卫星病毒——超小病毒(EXSV)。
(3)诊断:根据患病症状和流行情况可初步诊断。用MrNV、XSV特异性的引物进行RT-PCR检测。
(4)流行及危害:该病对幼体期罗氏沼虾的危害极大,死亡率为40%~90%,会对罗氏沼虾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最早在法国瓜德罗普岛发现,之后陆续在中国、泰国、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暴发,造成罗氏沼虾幼体大量死亡。研究人员还发现诺达病毒和极小病毒感染罗氏沼虾成虾后不会造成虾死亡,但是能在不同组织检测到病毒,并且在感染亲虾的卵巢组织中也可检测到病毒,说明诺达病毒和极小病毒能够在罗氏沼虾中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5)防控措施:①对苗种场、良种场的防疫条件以及苗种许可进行严格审核,严禁亲虾携带特定病原;②通过培育或引进抗病品种,提高虾抗病能力;③做好生物安保工作,以防交叉感染;④定期使用碘制剂与氯制剂交替消毒;⑤定期使用中草药制剂、益生菌、抗应激制剂及免疫多糖等,提高罗氏沼虾免疫力。
(1)危害:造成罗氏沼虾在幼体期出现大量死亡,在幼体6~9日龄死亡尤为严重。
(2)病因:由罗氏沼虾双顺反子病毒(MrDV)感染引起,该病毒为无囊膜、大小25~29纳米的球形单正链RNA病毒。
(3)诊断:根据患病症状和流行情况可初步诊断,用MrDV特异性的引物进行RT-PCR检测。
(4)流行及危害:该病毒是罗氏沼虾育苗和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病原,暴发于2009年和2010年,死亡率一般为80%~90%,严重的达到100%,涉及我国主要罗氏沼虾育苗区域,给罗氏沼虾育苗产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5)防控措施:①对苗种场、良种场的防疫条件以及苗种许可进行严格的审核,严禁亲虾携带特定病原;②通过培育或引进抗病品种,提高虾抗病能力;③做好生物安保工作,以防交叉感染;④定期使用碘制剂与氯制剂交替消毒;⑤定期使用中草药制剂、益生菌、抗应激制剂及免疫多糖等,提高罗氏沼虾免疫力。
(1)主要症状:病虾主要症状为活力下降、摄食能力差、体色暗沉、鳃部发黑甚至溃烂、甲壳出现黑斑并逐渐形成溃疡。
(2)病因:由镰刀菌感染引起。
(3)诊断:取患病虾的鳃、头胸甲、附肢等做成水浸片镜检,高倍镜下可发现菌丝和孢子;通过真菌培养基琼脂平板进行病原分离,并通过分子方法和理化特性进行种属判定。
(4)流行及危害:镰刀菌病是淡水虾养殖的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感染成虾以及越冬期的亲虾,感染死亡率高达90%以上。
(5)防控措施:①使用芽孢杆菌、EM菌、光合细菌等益生菌改善水质;②加强管理和消毒可缓解病情。
(待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