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扬
摘要:近年来,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我国的城市河道治理中不断深入,为城市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河道工程所涉及的生态问题比较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河道的挖掘,河道工程的施工量通常比较大,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在施工后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确保河道范围内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本文主要介绍生态水利工程相关内容,分析目前河道规划设计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实施策略,不断提升水体质量,以期为保障城市供水、农田灌溉、防洪安全和实现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运用
引言
科学合理的河道治理方案和管理措施,不仅能够增加植物群落多样性、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还能保护沿河居民安全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对促进城市生态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应用进行分析。
1生态水利相关概念
1.1生态水利工程
进入到21世纪,环保成为时代发展主题,在此背景下,国家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并落实到各个领域。生态水利工程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要提高重视程度,发挥出水利工程的生态作用。生态水利工程这一概念是由董哲仁教授提出的,是指在建设水利工程时融入生态学理论,构建出具有生态化特色的水利工程。
1.2生态水利工程的不同之处
通常来说,传统的水利工程的目标就是对水利开展建设,只对水这项资源进行科学的使用,进而达成高效的分配。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所在意的也只是满足人们的工作生活所用,其目的根本在于为经济增长打好基础,这就难免会出现只重眼前而欠缺长远的发展眼光,忽视对于环境的保护。生态水利工程就是要以对环境保护文基本,去协调人与水的协调发展,在对应的设计过程里不仅仅只是需要去兼顾生态系统,还需要肩负起河流生态的修复重任,进而达成经济节约促进环境正常的效果。
2河道治理工程现存问题
2.1河流严重污染
河流污染是河道治理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由于环保意识差当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将垃圾、废水随意排入河流,部分企业甚至将未经处理的废渣、废水直接排入河流,这极大的影响了河流水质,经一系列复杂的物理或化学作用这些垃圾易滋生出新的微生物,对河流生态平衡和水体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河流水质日趋恶化。此外,随着人们对饮水水质要求的提升,受污染的河道难以保障日常用水需求,这给沿河居民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
2.2岸坡植被稀少
河道治理工程涉及的项目较多,一般需要多项专业技术。然而,部分企业为了减少工程投资成本,在完成河道治理工程绿化项目时多选用价格低廉的植被,这些植被的水质净化、杂质过滤功能不足,并且存活率较低,不利于维持水系统的生态平衡。此外,由于无人管理有的植被甚至存在大范围枯萎的现象,无法充分发挥其减缓水流的作用,极大的威胁着沿河居民安全。
2.3防洪能力不足
防洪排涝属于河道治理工程最重要的內容,然而由于长期无人管护,大部分河道都存在一定的淤积拥堵现象,加之缺乏完善的护岸设施,发大水或遇强降雨时极易产生泄洪的情况,极大的影响着当地居民生活和交通。此外,由于未及时的维护沿河岸堤,致使沿岸林草植被稀疏,加剧了水力冲刷及土壤侵蚀,从而导致河底泥沙受水流作用反复聚集以及泄洪的现象。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施工不规范的情况,枯水期河岸废弃物和建筑垃圾随意堆积严重,河流变窄极大的影响汛期泄洪功能。
3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运用
3.1确定堤线、堤型,合理分析河道生态系统
堤线的布置关乎整个河道工程生态治理的规模,是治理的基础,需要根据河道工程的具体规划对堤线进行合理选择,不仅要求保留河道原始的自然形态,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堤线的自然形态保持能够有效提高河道工程的稳定性和合理性,加强对两岸植被的保护,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堤型的选择需要对河道的断面进行分析,在断面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堤型设计,确保选择具有一定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堤型。另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坡度问题,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标准,选择河道恢复技术,对河坡的植被进行恢复,确保河道的绿化发展,选择具有一定生态化的堤型,做好生态系统的调节和保护工作,避免施工材料对堤岸的影响。
3.2加强岸坡的防护,避免出现滑坡情况
在河道工程生态治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岸坡的生态性,岸坡作为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道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影响,需要根据河道原有的形态,设置合适的岸坡,加强岸坡的防护,避免出现滑坡的情况,导致河道内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为此,需要在岸坡上移植植被,起到对岸坡的防护效果,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河水的冲击。
3.3注重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修复
在河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定的树木移植,对河道周围的环境进行清理,在施工后需要对树木进行合理的布置,使得河道周围的环境更加绿色化和生态化。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堆放位置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需要对污染的位置进行修复,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对水资源和水生生物进行保护。
3.4生态网建设
为提高河道的蓄水能力,保留自然河道的蜿蜒性,需充分考量河流的自然因素,在生态设计环节进行生态网建设,并在河道水网资源配置环节满足个体化配合,实现维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河道生物的多样性,应定期检验水质,并采取措施保证水质。
结束语
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提高生态治理的效果和质量,需要对生态问题进行具体地分析,对河道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研究,应用相关生态治理技术。更能保证河道治理工作获得较佳的效果,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郝朝明,刘晓强,王欣,等.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30):276-276+277.
[2]胡少波.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21(6):151-152.
[3]戴宾洋,俞维霞.论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应用[J].价值工程,2021,40(25):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