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经济发展速度也有明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侧重点也从加快发展速度转向了可持续发展建设方面,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服务点也从产中延伸至产前及产后时期,农业推广技术的配套方案也日益成熟,能够充分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有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的发展,需加强对于节约型、增产增效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的重视。
目前,四川省广元市剑门山区农作物种植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农作物秸秆总量不断增加,但其综合利用水平较低,仍有部分农民会将农作物直接在田间地头进行焚烧处理,此类秸秆处理方式会对土壤的保水能力及肥力水平产生影响,导致土壤内水分大量蒸发,其损失率能够达到65%~80%,严重干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不利于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进而影响农业经济效益。其次,农作物秸秆焚烧还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质含量增加,会加重空气污染程度,威胁到人畜的呼吸健康。另外,秸秆的焚烧处理还是对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剑门山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加强对于剑门山区农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理念的正确引导,通过农作物秸秆综合应用技术的推广,实现对于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处理,起到增强地力水平、节约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效果,促进保护型生态农业的建设及剑门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1提高土壤肥力
秸秆有机质含量占比一般在15%左右,若每公顷农作物种植田内进行15 t的秸秆还田,能够增加2 250 kg有机质;若持续进行秸秆还田,每年有机质增加比例能够达到0.02%~0.04%,有效提升了土壤肥力水平[1]。
1.2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农作物秸秆还田后土壤孔隙度也有所增长,土壤容重水平会降低0.04~0.11 g/cm3,土壤物理性状调整后能够进一步优化土壤环境,促进土壤中肥、水、热、气的协调和稳定,增加土壤的渗水能力,有助提升土壤保墒效果,在农作物种植生长中的抗旱抗涝作用均较为显著。
1.3优化田间生态环境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还能够优化生态环境,有助于增加土壤内微生物数量,若原土壤肥沃,其微生物含量能够增加50%;若原土壤贫瘠,微生物含量能够增加2倍。秸秆还田厚度如达到5 cm,可升高地温0.2~0.5℃,而夏天可降低地温2.5~3.5℃。除此之外,还能够增加土壤含水量,将其含水量提升到32%~45%。另外,还能够抑制杂草生长,杂草数量能够减少24.9%~40.6%[2]。
1.4节本增效
农作物秸秆还田的节本增效效果也较为显著,能够提升化肥的应用效率,氮肥应用率能够提高15%~20%,磷肥利用率能够提高30%。相关调查表明,秸秆还田后第一季农作物的产量增长幅度能够达到5%~10%,第二季作物产量增长幅度能够达到5%。
2.1机械化粉碎还田
机械化粉碎还田方式是在农作物收获后,通过机械化技术粉碎秸秆,并将其深埋或覆盖在地表,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的实施,对于土壤结构的调整效果较为显著,能够避免土壤板结,提高土壤渗水性能、蓄水性能及蓄肥能力,还能够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降低化肥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合理利用各类农作物资源,能够减少焚烧秸秆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3]。
2.2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主要是尽可能不动土或少动土,同时进行秸秆的地表覆盖,可通过免耕播种机实现节能环保的还田处理,常用的保护性工作措施主要为就地覆盖、秸秆留茬还田或异地覆盖还田,可通过保护性耕作机具的配合应用,避免农田水土流失与扬尘,增强土壤地力水平,起到蓄水保墒、节本增效的作用。近年来,剑门山地区也在探索应用秸秆碎魂翻埋、碎混还田技术,实现“一翻两免”的轮耕轮作模式[4]。
2.3快速腐熟还田
快速腐熟还田在农作物秸秆还田中的应用,主要是以微生物菌剂为媒介,促进农作物秸秆的腐熟发酵,腐熟后的秸秆还田,能够有效增加稻田内有机质含量,优化土壤理化性质,加快腐殖质的更新及积累,有助于增强土壤耕种性能,秸秆速腐剂属于高效生物制剂,其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群体,能够产生各种酶,发酵性能较强,有助于促进秸秆粗纤维的催化及分解,可以在农作物收获之后短时间内实现农作物秸秆至有机肥的转化,且可在分解过程中杀除病原菌。
2.4堆沤还田
堆沤还田秸秆处理技术的应用是将农作物秸秆堆垛后加入适量农家肥或泥污,进行催化发酵,能够对农作物秸秆中的水分及碳氮比进行调整,配以菌种及发酵酶的作用,在各个季节及地点都能实现秸秆腐熟,该方式堆制简单便捷,省工省力,在秸秆量较大的地区同样可操作,且能够生产有机肥料,属于较为高效环保的秸秆还田技术[5]。
2.5过腹还田
农作物秸秆过腹还田主要是通過对农作物秸秆的合理应用,促进养殖产业的发展,秸秆经畜禽过腹后以粪便方式排出,将其进行还田后可提高耕地地力水平。通过秸秆饲喂家禽家畜,不仅能够保证饲料来源,还能够通过对畜禽粪便的发酵转变为有机肥,应用在农作物种植中,对于土壤肥力及有机质水平的提升均有所帮助,可实现农牧业持续发展及良性生态环境的循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及推广意义。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为政策补贴下发不及时、政策补贴审核要求复杂、秸秆还田免耕作业示范效果不佳、秸秆量大影响作物出苗、各地区重视不足、秸秆还田技术落实难度大、用户认可度低等。针对此类问题需及时改进和完善,加强对于各类农作物秸秆还田机具的推广及技术指导,帮助更多农户认识并掌握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加大免耕播种补贴力度,同时简化补贴申领标准与要求,拓宽补贴面积,根据各地区农作物种植情况,选取相应的示范基地进行秸秆还田技术示范展示,保证该作业的连续有效实施,需加强秸秆还田技术的宣传,提升农户种养结合意识。
参考文献
[1]赵琼香.山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及关键问题分析[J].农家致富顾问,2019(22):225.
[2]潘名谷,徐晓春.关于山区丘陵地区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的几点想法[J].湖北农机化,2019(3):17.
[3]赵慧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J].河南农业, 2020,549(25):25.
[4]张静,姚建军,刘立杰.新乡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及发展建议[J].河南农业,2019,495(7):23.
[5]李玉忠,韩冰.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直燃发电技术进展[J].电子工程学院学报,2020,9(2):122.
(四川省广元市剑门县剑门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侯智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