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再访金沙江上学记

2022-01-13 05:50吴冠宇编辑王芳丽
中国三峡 2021年9期
关键词:巧家县永乐学校

◎ 文 | 吴冠宇 编辑 | 王芳丽

缘起,缘续

2014年4月,三峡集团组织的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邀请了来自金沙江流域对口支援的15所学校的112名师生代表,近距离接触中华鲟,参观三峡大坝。我和同事们因策划“金沙江上学记”专题,在三峡坝区对学生代表进行了采访。我分到的云南省巧家县大寨镇中心学校有四名学生,其中有黄彧、荣永乐。那年黄彧10岁,荣永乐11岁,都在读小学四年级。

2021年,正如古诗所说“人生何处不相逢”,这次又因白鹤滩专刊的“大坝建成我长成”专题,我们找到了部分当年的学生进行回访,这其中刚好又有黄彧和荣永乐。我对他们分别进行了电话采访,让这份缘分接续。

关于学生时代

2014年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结束后,黄彧和荣永乐回到家乡云南巧家继续读书。直到这一次问起,他俩对当年之行依然印象深刻,因为那是他们第一次出远门。

对于黄彧来说,那次出行为她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喧嚣、精彩、充满好奇,衣食住行的每一样都如同探险游戏般不断刺激着感官和认知,也刷新着黄彧对自我与外在世界关系的认识。想要去外面的世界多走走多看看,成了黄彧的小小愿望。对还是学生的黄彧来说,这一愿望最便捷、最现实的实现方式,就是考出去。

黄彧学习很努力,小学和初中成绩在班上还算优异,中考成绩是班级前十,选择了就读水富市云天化中学。从云天化中学到黄彧家,行车要6个多小时,平常住校的她只有寒暑假才会独自坐大巴车回家。我问黄彧,为什么选择考入离家这么远的高中?黄彧回答,因为云天化中学更好更出名。

读高中后,黄彧开启了新的生活,却也遇到了新的麻烦——原本优异的成绩在这里却显得有些普通。说到这里,我能从黄彧的话中感受她的烦忧,她轻叹:“也许是这里高手太多了吧。”高三总是学业繁忙,压力很大,早自习从7点开始,自习结束后是早饭时间,上午有五节课,下午四节,晚自习则要一直到十一点,即使周末,也不敢太放松。黄彧说她喜欢生物和化学,几科之中语文功底要差一些,所以选择了理科。

不同于黄彧的乖巧腼腆,不善言辞,荣永乐性格外向,思维活跃,言谈中已有几分成熟。他听从家人的建议考入了离家150多公里的云南昭通正道高级完全中学,现在也是一名忙碌的高三学生。也许男孩天生比女孩心大,对于成绩排名和考大学这件事,荣永乐似乎更淡泊一些。

2014年10岁的黄彧(左)和今年17岁的黄彧(右)。摄影/黎明 王莉

关于理想与改变

2014年,我在三峡坝区采访黄彧时,问她的理想是什么。10岁的她想了想回答说,想要做一名老师。如今,我再次提问,黄彧说,她的愿望是考入军校,比如空军工程大学,尽管不知能否实现。我问她为什么理想发生了改变,她说,妈妈就是老师,能够陪伴她的时间比较少,现在的她对英姿飒爽的军人形象产生了强烈的向往。2014年,11岁的荣永乐表示长大后想要修水电站,2021年18岁的荣永乐也梦想着成为一名军人。我同样问到为什么改变,他回答我,11岁时年纪太小,当时为三峡工程的壮观所震撼,觉得修水电站是一件非常厉害的事情,所以自己也想修一个,而现在受家人的影响,觉得军人同样是一份光荣的职业,“总得为国家做点贡献嘛”。

由于电话采访不能到达现场,我请黄彧和荣永乐发来几张学习和生活的近照。同时,我还请同事调出了2014年拍摄的照片和视频。七年的时间跨度,让我只能为时间的力量而感慨。当年影像资料里的他俩,宽松的校服笼着小小的身子。黄彧扎着马尾,留着斜刘海儿,大大的眼睛,眼神清澈,面对记者的相机她有些羞涩;荣永乐倒是泰然自若,圆圆的小脸充满自信。如今照片里的黄彧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少女了,依然扎着马尾,刘海儿自然垂落,大大的眼睛上多了一副圆框眼镜,看书的眼神,温柔里还有一丝坚定。荣永乐变化更大,如果走在路上,就算对照照片,我怕是也不能认出了。他已长成一副帅小伙儿的模样,原来圆圆的小脸褪去了钝感,眉清目秀,身着湖人24号的球衣,摆着酷帅的POSE,透过照片都能感受到这位少年的活力和张扬,还有不变的自信满满。

绘图/启止设计

2014年11岁的荣永乐(左)和今年18岁的荣永乐(右)。摄影/黎明 荣永乐

关于故乡

七年,不止黄彧和荣永乐改变了模样,他们的故乡巧家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黄彧告诉我,白鹤滩工程开始建设后,家乡的变化很大,读高中住校的她不经常回去,但每次回去都有惊喜,有时候惊喜太大,黄彧说连她自己都认不出了,“发懵了”。原来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路更宽了,沿江新修了一条滨江大道,现在有很多人在那里休闲散步,还新修了高速公路,从巧家到水富可以直接走高速了,方便了很多。

县里还新建了很多的搬迁安置区,一栋栋高楼平地而起,一幢幢别墅林立其间,现代化的小区,便捷的生活设施,让荣永乐在描述安置区的时候,他用了“豪华”两个字。黄彧的舅舅一家作为移民,告别了居住多年的土房子,搬进了宽敞舒适的新房,着实令人羡慕。

荣永乐说,以前巧家都没什么人,大部分都是本地居民,现在人多起来了,有很多外地人来这里经商投资,现在外面有的奶茶店、超市、酒店等等,家乡也有了。

巧家县旧貌 摄影/谢雷

2021年6月,巧家移民安置点新貌。摄影/卢忠灿

随着县域环境整体质量提升,巧家的教育环境也在不断改善。荣永乐说,他曾回母校大寨镇中心学校看过,教学楼、宿舍楼外墙翻新了,操场变成塑胶地面。他还听别的同学说他们毕业之后,教室里新配备了黑板、电子白板、电脑等教学设备,教学环境还在不断变好。

在和他们交流时,我问到巧家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大的变化,黄彧和荣永乐把原因大部分归结为白鹤滩工程建设的带动。黄彧和家人有时候会到江边看看这个工程,看着它一年年变化。她说不仅仅是她,家乡的人都很关心身边的这个超级工程,也期盼会有更好的发展。

后记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查阅了一些巧家县社会经济、教育环境等资料。

巧家县地处滇川交界处,山峦高耸,峭壁林立,谷深沟切,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到 15 万人,全县基础条件差、产业支撑弱、贫困程度深,到2020年5月脱贫出列。

曾经的巧家县文化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教育环境差,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奇缺。一些村子没有学校,比如迤博村,村里的学生要沿着一条悬崖上凿出的平均宽度不足一米的清代古栈道走上近一个小时到大寨镇上学。再如旱谷地小学,长期极度缺水,曾经校园没有校门,没有厕所,只有几间破旧的校舍,学校面貌破旧。

而如今,根据巧家县人民政府网2021年6月发布的《巧家县概况》中关于教育方面的统计是:2019年末,全县建有学校305所,其中幼儿园24所,小学253所(村级完小192所,教学点61个),初中22所(初级中学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高中3所(普通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9%,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94%,高中毛入学率达64.78%,高考上线率99.72%。

旱谷地小学新旧对比 供图/白鹤滩建设部

巧家县学校整体面貌都焕然一新,有塑胶活动场地,有安全卫生水池,有公共厕所,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等。学生可以安心地学习生活,追逐自己的梦想。

在结束采访后,我让荣永乐用一句话评价自己和现在的生活,他在微信上回我:“风华正茂的18岁。”风华正茂的也许不只是他,也不止当年我们采访过的学生,更广泛地来看,应是从他们身上折射出的属于金沙江的学生时代——向上生长,充满了恰同学少年的朝气蓬勃、奋发有为,也充满了无数的想象力和可能性。

猜你喜欢
巧家县永乐学校
彩色笔动起来
《永乐大典》所见明人佚集二种
巧家县农家书屋的现状与思考
学校推介
巧家县大寨镇中心学校
巧家县黄牛冻精改良配种技术推广经验
关于嘉业堂收藏的两册《永乐大典》
永乐时期明朝与女真的关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