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怡新 雷义萍 施 欢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江西宜春 336000
低温灭菌技术可处理不耐受湿热的医疗器械与物品,其中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技术是1990年代开始面世的一项低温灭菌技术,具有灭菌循环时间短、彻底分解终产物毒性低等提点,其在器械消毒中应用越来越广泛[1-2]。该灭菌系统是以过氧化氢为灭菌剂,在低温真空状态下,通过消毒柜中高频电场作用产生等离子体,其中活性物质与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化学反应,作用于微生物细胞,达到灭菌作用。等离子低温灭菌系统可用于大部分手术室器械和医疗设备,快速、干燥、无毒,可加快连台手术[3]。但在灭菌过程中,若出现循环中断现象,则此次消毒的器械及设备不能使用,不仅降低设备使用年限,还会影响医疗诊治过程[4]。鉴于此,本研究分析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系统灭菌中断原因,并提供相应策略,现报道如下。
宜春市人民医院自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采用美国强生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系统(型号:STERRAD 100 S)完成器械消毒共2886 锅次,该系统包括显示打印系统、独立监控系统、面板等。灭菌物品涉及宫腹腔镜、关节镜、膀胱镜、超声刀、导线、呼吸机管道等。耗材包括化学指示卡、化学指示胶带、生物指示剂、等离子灭菌过程验证装置、卡匣、特卫强等。收集每次灭菌结束的物理监测。
1.2.1 灭菌物品准备 将需灭菌的器械、设备按本院设备清洗规定清洗、干燥,用特卫强进行包装,封口处与物品边缘距离≥2.5 cm,将化学指示卡置于包装袋中,管袋两端采用120 度封口;胸腹腔镜等精密仪器放置于专用塑料盒内,并用两层无纺布包装塑料盒,虎穴指示胶带粘贴在外部,标明物品名称及有效期。
1.2.2 灭菌 灭菌前检查设备,确保处于备用状态,将包装合格的待灭菌物品置于灭菌舱,器械盒平放,管袋面同侧放置,关闭舱门后检查卡匣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根据物品选择长或短循环,按开始键启动设备。显示器显示 “Process complete” 时,表示灭菌循环完成,显示 “Cycle canceled” 时,系统发出报警音,表示灭菌循环取消。
①灭菌循环完成:系统完成灭菌后发出 “嘟嘟” 音10 s,屏幕背景为绿色,按 “完成” 键后系统自动打印结果,物品包装袋内化学指示卡由红色变为黄色,表示灭菌合格,将物品转入无菌存放区,再进行生物监测,挤破灭菌后的生物指剂菌管,与同批号对照管一同放入56℃恒温箱,24 h 灭菌管内指示剂仍为紫色,对照管内指示剂变为黄色,表示监测合格。②灭菌循环中断:系统发出警报音10 s,屏幕背景为红色,屏幕显示取消原因,倒计时10 min 后舱门自动打开。收集灭菌系统打印纸,对系统清洗流程、包装过程及消毒流程进行分析,并逐一列出每次循环中断原因。
在2886 锅次灭菌循环中,循环中断163 锅次,发生率为5.65%,原因包括水分过大、物品超载、物品摆放不规范、禁忌物灭菌、吸附性物质过多、过氧化氢气体出口不通畅、人为取消及不可控因素(表1)。
表1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循环中断原因构成
低温等离子灭菌系统对灭菌条件较为严格,且自动识别控制系统灵敏,因此不能达到灭菌条件时,极易导致灭菌循环中断[5]。本研究分析发现,暴露Ⅰ期的注射1 阶段、蒸发器及灭菌舱降压1 阶段循环中断的原因主要为水分过大、物品超载、物品摆放不规范、禁忌物灭菌、吸附性物质过多、过氧化氢气体出口不通畅等,这些原因均为可控制因素,而暴露Ⅰ期的真空、注射、扩散、等离子、通风1 阶段和暴露Ⅱ期循环中断的原因主要是电力故障、卡匣变轨、真空动力不足等设备本身不可控因素,且可控制原因为主要原因。
灭菌物品水分过大会导致灭菌环境湿气过重,抽真空难度加大,无法达到灭菌循环指标,导致循环中断,同时因水分存在,会直接降低过氧化氢与器械的有效解除率,导致灭菌效果降低或失败[6];此时应检查灭菌物品,将手感冰冷物品取出,打开灭菌舱门,待舱内湿度下降后再继续灭菌。物品超载会引起真空动力不足、注射1 阶段高压,而导致灭菌循环中断[7]。物品摆放不规范主要是器械盒重叠摆放、纸塑包装物品方向放置不合理、电池与电钻堆叠,或灭菌循环过程中设备振动幅度较大,导致特卫强包装材料发生位移,不利于等离子体扩散。禁忌物灭菌多因包装失误,灭菌物品中含有布、纸等物品导致。吸附性物质过多原因可能是锅次中放入国产电池2 块以上,碳粉会过多吸附过氧化氢,而国产电池内含有大量碳粉,易导致注射1 阶段循环中断[8]。人为取消原因可能是等待手术患者人数较多,为保证手术及时进行,人为取消循环,加入物品。突然停电或供电不稳时,灭菌系统会自动自我保护程序而取消运行。灭菌舱内上方的过氧化氢气体排气孔不通畅主要是长时间没有清洁排气孔,导致排气孔堵塞,致使过氧化氢气体不能顺利扩散到灭菌舱内,导致灭菌中断。
3.2.1 待灭菌物品充分干燥 待灭菌物品均由专人清洗、消毒,将器械拆至最小单位,用压力枪或干燥柜干燥处理,禁止自然干燥方式[9]。带有管腔器械选择压力枪进行干燥,干燥后检查管腔内外壁,确保无水滴。选择干燥柜干燥时,金属类干燥温度设为70~90℃,塑胶类干燥温度设为65~75℃,根据器械类型设置干燥时长,确保充分干燥。
3.2.2 器械物品包装合格 器械清洁、干燥后经检查合格在进行包装,使用专用灭菌袋、器械盒、无纺布打包,杜绝布类、木类、纸类、粉剂、油、水等会影响灭菌过程的物质进入包装内,注意管腔类器械长度不可超出灭菌标准[10]。严格控制特卫强包装袋封口与器械边距(≥2.5 cm),密封宽度≥6 mm,管腔类器械盘绕放置,不可挤压管腔,确保管腔通畅,无纺布包装器械时,用两层分2 次包装,严密封包,保外标注物品名称、编号、批次、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
3.2.3 器械物品装载正确 灭菌装载量应小于灭菌舱容量的80%,以60%~70%为宜,上层金属架物品顶端与灭菌舱顶部距离≥8 cm,装载物与电极网距离≥25 mm,各个物品之间留有孔隙[11]。灭菌袋可侧放、平放,无纺布包装物品上方可放置特卫强管袋包装物品,器械盒不可堆叠放置,纸塑包装塑面向下同方向摆放[12]。金属器械物品不可直接接触灭菌舱内壁,物品放置不能超出装载架范围,且不能触碰灭菌舱底部和舱门。尽量将不同材质物品混合放置,可提高灭菌合格率[13]。舱内电池数量以不超过2 个为宜,需与电钻分开摆放,电池内碳粉会损耗灭菌剂,并引起注射1 阶段压力过低,导致灭菌中断。
3.2.4 加强人员培训 灭菌人员均经过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熟练掌握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系统操作方法及流程后方可上岗。同时加强器械清洗人员专业培训,包括腹腔镜、关节镜等器械清洗、拆卸、保养等知识,熟练掌握清洗流程,确保灭菌物品清洁规范、标准。
3.2.5 设备维护保养 灭菌设备管理人员每日对灭菌设备进行清洗,灭菌器门、仪器表面用中性清洗剂和清水擦拭,柜内杂物及时清理,设备间地面、物品表面每天清洗一次,过氧化氢气体排气孔每周清洗一次,灭菌柜体每月清洗一次,确保清洁无污染。室内保持干燥,元器件、线路等避免和水接触,发现潮湿时应立即擦干,定期检查插座、线路接头是否松动,根据设备厂家保养计划,每年进行2 次灭菌设备保养,确保正常使用,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灭菌循环中断,启动设备前再次确认物品及设备,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灭菌循环的影响[14]。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系统具有高效、快速灭菌特点,但其自动识别系统灵敏度较高,可因多种因素改变灭菌条件而导致灭菌循环中断,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和灭菌效果[15]。灭菌循环中断不仅影响器械物品的正常供应,延误医疗活动,并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增加医院成本,因此,需保证待灭菌物品充分干燥、器械物品包装合格,合理装载物品,灭菌前认真检查设备及物品,以提高灭菌成功率,保证灭菌质量,降低医院医疗设备成本。
综上所述,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系统器械灭菌循环中断原因包括器械水分过大、物品超载、物品摆放不规范、禁忌物灭菌、吸附性物质过多、过氧化氢气体排气孔不通畅、人为取消及不可控因素等,为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至运行成本,科室应针对各因素规范待灭菌物品干燥、包装、装载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并定期维护保养灭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