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2022-01-13 07:12李国帆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36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黏膜

刘 畅 李国帆

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消化内科,广东珠海 52910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发病率高,治疗难度较大,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是患者主要的病灶部位,好发部位常见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蔓延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及回肠末端,患者会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临床表现,还有部分患者会伴随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1]。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以保守药物治疗为主,主要是免疫抑制剂类、激素类、非特异性抗炎药物及止泻类药物等对症药物结合并改善饮食治疗[2]。临床实践当中,长期的药物治疗,不仅会使得细菌的耐药性大大上升,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并发症,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3]。相关研究显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肠道内菌群失调有直接关系,且在治疗该病时添加乳酸菌及其他常见肠道内菌群可提高治疗效果[4]。本研究探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确诊并治疗的80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19~59 岁,平均(33.2±4.6)岁;病程2 个月~7年,平均(4.1±0.4)年。观察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21~54 岁,平均(32.9±4.5)岁;病程1 个月~8年,平均(4.7±0.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排便情况及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并分型为中、轻度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肠结核、结肠癌及其他肠道感染性疾病等因素引起腹痛、腹泻、便血患者[3];严重其他脏器功能损害、衰竭患者;对研究药物过敏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同时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德国Losan Pharma GmbH;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71358;规格:0.5 g/片;生产批号:20140911)1 g/次,4 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日本东亚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国药准字J20160053;规格:200 mg/粒;生产批号:20171105)2 片/次,3 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①治疗效果。显效: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在结肠镜检查下,病变消除,黏膜恢复正常;有效:上述临床症状显著缓解,结肠镜检查结肠黏膜仍有轻微炎症;无效:临床症状及结肠镜检查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或加重[5]。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 个月后的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mg/L,±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mg/L,±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40 40 12.05±4.89 12.17±5.02 0.167 0.648 6.01±1.99 10.01±2.12 6.147 0.001 7.236 2.507 0.001 0.014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目前临床上并无确切的结论,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因素、免疫学及感染等因素密不可分,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部位,是溃疡性结肠炎最为常见的病灶部位,研究表明病变首先开始于黏膜基底层的Lieberkulin 的隐窝[6-7],炎症细胞向病变部位逐渐移动,逐渐延伸,形成新的部位的病变,随着病变向肠壁侵袭,隐窝脓肿和病变的黏膜层上皮脱落逐渐形成溃疡,在溃疡周围因炎症浸润,使得正常的组织也变得异常,组织修复与破坏的同时可深入溃疡,导致少数患者的肌层逐渐穿透,出现穿孔[8]。溃烂的黏膜组织无法正常吸收肠道内的水和钠,且肠道蠕动、肌层收缩时导致部分新生的肉芽组织挤出血液,与脓液混杂而出现黏液脓血便的症状,部分溃疡性结肠炎可累及至直肠,也可向近端进展,累及左侧结肠、回肠末端[9-11]。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病情发展较为缓慢,但是会面临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情况,患者不仅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消化系统症状,还可出现口腔溃疡、关节炎等其他肠外症状,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患者极易出现消瘦、贫血、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12-13]。相关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在急性发作期与前列腺素的生成密切相关[12]。

美沙拉嗪可以抑制炎症介质如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合成,能够对肠壁组织的炎症反应进行有效的抑制,它能够与肠道组织进行直接的接触和作用,抑制炎症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减弱炎症因子的作用,阻断炎症进展,有效改善患者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胃肠道症状[14-16]。当胃肠道内菌群失调后,对肠道环境稳定的有益菌数量减少,肠道内的致病菌增多,这些有害细菌及产生的菌素,伤害正常的黏膜细胞,激活肠道内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活跃释放炎症因子,导致肠道黏膜的通透性增高,产生炎症和免疫应答[17-1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口服后可快速到达胃肠道中,可有效均衡、抑制肠道内致病菌的数量,平衡肠道内菌群,稳定肠道内的菌群环境,减轻肠道内的炎症,促进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修复,促进溃疡创面愈合[20]。

综上所述,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比单独使用美沙拉嗪的治疗效果更理想,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黏膜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慢结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05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