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金,朱向东,董志珍,王 犇,李文钢,孙冬冬,赵 丹,张俊哲
(1.天津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天津 300461;2.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0402)
自2018 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以来,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遭受了巨大冲击[1-2]。非洲猪瘟一度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生猪生产的最大风险因素。近期研究[3-5]表明: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猪群定殖,短时间内难以清除,疫情点状发生难以避免;弱毒株等的出现使得感染猪群呈现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较晚、病程较长等特点,给非洲猪瘟早期诊断带来了全新挑战。面对复杂的病毒特性和疫情常态化防控需要,针对目前尚无合法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现状,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成为防控非洲猪瘟的有效技术手段[6-7]。因此,从猪场生物安全管理角度,全面识别风险因素,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将对非洲猪瘟风险管理决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以天津市某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为模型,从建模系统确立、风险因素分析、风险指标变量确定、指标数据收集、风险评估专家组组建、风险估计体系建立和风险评估报告撰写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过程,对规模化猪场开展非洲猪瘟风险评估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本研究建模的系统是以同一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下的一个或几个规模化生猪养殖场(一般单个规模化猪场年出栏生猪5 000 头以上)为界限的非洲猪瘟病毒传入和场内循环传播的各种风险因素组成的总体风险系统。通过输入风险指标的采集数据,估计输出规模猪场非洲猪瘟外部风险值和内部风险值,以及各级风险指标风险值和单一因素风险值,构建非洲猪瘟风险评估模型,报告非洲猪瘟风险水平。
依据非洲猪瘟流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3 个环节,结合10 个规模猪场的实地调研和生产管理实际分析,采用风险列举法系统分析了可导致猪场非洲猪瘟传入和场内循环传播的相关风险源和风险途径,包括猪场选址、引种、用品工具进入、员工访客进入、活猪运输、饲料运输、死猪处理、粪便管理、猪舍条件、生物媒介等外部风险因素以及非洲猪瘟感染历史、场内管理、猪只流动、设施条件、猪舍布局等内部风险因素。
根据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的风险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思路,确定了二级指标体系,包括周边环境、选址布局、设施设备、防疫管理、人员管理、投入品管理和运输管理等7 个一级指标和40 个二级指标(表1)。
表1 风险评估模型指标体系
通过现场和视频查看方式,查验相关文件、资料和记录,与猪场生产管理人员进行交流等,收集不同指标数据。
选择对风险评估程序、养猪管理、疫病防控等各方面精通的专家5~7 人组成风险评估专家组,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本次风险评估企业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另请企业外部行业专家3 人,均为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聘任的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专家组成员。另外,为了保证科学合理地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安排了养殖企业中的兽医部门和生产部门负责人担任专家组成员。为使风险评估结果能够发挥科学作用,防止在执行阶段发生意外,特别邀请了企业负责人和主管技术工作的负责人参与评估工作(表2)。
表2 风险评估专家组组成
风险评估实行专家组组长负责制,具体采用专家组会议讨论的形式进行,遇见意见不统一或难以达成一致的情况时,采用专家组“背靠背”打分形式进行。
风险评估专家组根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结合非洲猪瘟等猪主要疫病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及企业生产管理特点,首先对40 个二级指标的危害程度和发生频率进行逐项判定,危害程度分为低、中、高、极高4 个档次,发生频率分为极小、偶尔、经常、频繁4 个档次。然后,根据危害程度和发生频率,经风险评估专家组协商同意,确定了风险等级评定估算矩阵(图1)。风险也确定了4个等级,即可忽略、低、中、高。最后,根据危害程度和发生频率,按照风险等级评定估算矩阵核算风险等级。
风险评估专家组在风险评估结束后10 个工作日内完成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包括题目(评估对象、范围)、前言(评估目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报告主体、附录等内容。风险评估结果的展示可包括风险评估、风险交流和风险管理3 个部分。风险评估要阐明对7 个一级指标、40个二级指标的专家组综合评定情况,风险交流则对企业好的做法和不到位的做法进行阐述,风险管理则针对风险等级为中和高的因素提出综合防控建议。
风险评估专家组对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所规定的7 个方面40 项风险因素开展了全面系统的评估,包括周边环境因素3 项、选址布局因素7 项、设施设备因素7 项、防疫管理因素11 项、人员管理因素5 项、投入品管理因素3 项、运输管理因素4 项。
评估专家组对40 项风险因素的危害等级和发生频率进行了综合评定,确定了高风险因素5 项、中风险因素8 项、低风险因素21 项、可忽略风险因素6 项(表3)。
表3 风险评估报告
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公司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比较完整,制度比较完善,记录比较详实,非洲猪瘟等主要动物疫病传入、发生风险较低。
评估专家组对该公司生产管理体系完善、消毒设施设备齐全等多项做法予以肯定,具体如下:(1)该公司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引种,只从集团内部种猪场引进二元母猪,且在调入前均已进行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全部合格再调入隔离舍,并且,隔离6~8 周后需再次进行核酸检测;(2)该公司所有入场人员须在规定日期内到达隔离点进行采样检测,并进行淋浴,更换隔离点工作服,入住隔离点48 h 后,再次采样检测,到达养殖场门口,进行第3 次采样检测,再次进行淋浴,更换养殖场工作服,进行第4 次采样检测,入住隔离宿舍24 h,方可在生活区活动;(3)该公司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模式,实施批次化管理,29 d 为一个生产批次。
评估专家组对40 项风险因素进行系统风险评估,发现以下问题:(1)运输沼渣沼液车辆存在较大疫情传播风险;(2)消毒液配制记录填写不规范;(3)对非洲猪瘟等主要猪病的监测计划执行不到位。评估专家组对风险等级为高、中的13条风险因素,提出了相关建议。
养殖企业针对专家组提出的建议,采取了以下控制措施:(1)加强对运输沼渣沼液车辆的管控和采样监测;(2)每次运输结束后,对出猪台和转猪台进行必要的采样监测,运输车辆使用后,进行必要的洗消烘和采样监测;(3)加强病死猪收集、运输、处理等各个环节的管控;(4)加大对规定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的执行力度。
风险评估是指对某种动物疫病传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及其后果进行系统地评估和管理。本质上说,它是把风险因素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说明危害随各种风险因素发生、发展和消亡而变化的规律,评估由各风险因素导致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所造成的的损害程度,从而为决策者制定法律、法规、条款提供科学依据,使决策更有科学性、透明性和可防御性[8-9]。风险评估在动物疫病防控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出口管理;②暴发动物疫情时的形势预判;③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制定;④防控措施的制定、实施及效果评价等[10]。
根据生物安全基本原则,对猪场内外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是现代养猪生产经常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生物安全管理水平较高,具有一定规模的养猪场,应成立企业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全面负责风险评估工作。尤其拟申报和已获批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隔离区(无疫小区)的养猪企业更应该注重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风险评估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本猪场及周边区域非洲猪瘟的发生状况,每年至少开展1 次风险评估工作,周边有疫情发生时随时进行评估;二是组建风险评估专家组具体负责风险评估工作,必要时邀请行业专家;三是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原则,评估人员应当就评估的风险因素、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等与管理人员、饲养人员、兽医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充分交流。
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应选择对风险评估程序、养猪管理、疫病防控等各方面精通的专家5 人或7人组成风险评估专家组,开展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专家组人选构成一方面应包括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员、主管生产人员和主管防疫人员,人数建议控制在5 人或7 人,每年至少开展1 次风险评估工作。另一方面,对外聘请的行业专家应了解风险评估的程序和要求,熟悉所评估疫病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等特征。
本研究所建立的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传入和场内传播风险评估模型可操作性强,适合于现阶段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防控需要。另外,在设置风险指标变量时充分考虑了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全面性,即包含主要的非洲猪瘟风险相关指标变量;二是独立性,即各级风险指标变量的设置不重复、不交叉;三是稳定性,即对于不同的猪场样本,选取的各级风险指标相对稳定且具有代表性。
当然,每个养殖企业的条件和管理方式各不相同,养殖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猪、人、料、运输工具、物资、环境”六个关键环节把好关,做好引种、监测、隔离、消毒等环节的控制措施,对猪场的硬件、软件有科学、理性的认识,成立有效的生物安全管理团队,建立符合猪场实际情况的风险评估模型,经常性开展猪场生物安全评估、监督和管理工作,及时补漏洞和短板,从而防止或阻断病原体侵入或侵袭猪群,从而将生物安全风险降至最低,维护自身养殖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