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容
【摘要】部编版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温儒敏总主编指出,小学生的阅读应当向外延伸。他倡导语文教师需要采取“1+X”的办法,在统筹运用好学校统一的教材以外,同时关注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和学习兴趣,深入开展个性化阅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厚植他们的语文综合层面的整体素养。这正是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是教育界广泛认同的拓展阅读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1+X”;多元阅读;教学策略
顾名思义,从“1+X”多元阅读概念上理解,就是在开展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时,以1个阅读为参照基点,可以是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本书籍等;以此类推,再适当附加X篇课文、X个单元、X本书籍等,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文章、书籍等进行多元化拓展阅读。鉴于大部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归纳综合水平还不够高的实际情况,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推进“1+X”多元阅读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明确阅读方向,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等方面来制订阅读计划,坚持以“1”为中心,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对学生加强“X”的拓展兴趣培养,让他们尽早形成较高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以“1”为主线,激发阅读激情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不妨灵活构建“1+X”多元阅读教学模式,以“1”为主线,引入更多同“1”相通、相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获取多元的有益信息,让他们在阅读体验中感受到无穷的阅读趣味,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比如,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讓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诸葛亮胆识过人,具有较高的智慧,很多学生都很喜欢这篇课文,由此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不妨向学生设问:这篇课文节选自哪部名著?相信很多学生都会不约而同地回答是《三国演义》。此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入我国明清时期四大名著作为经典阅读拓展材料,引导学生进行“1+X”多元阅读,有计划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他们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有力支撑。
二、以“1”为对比,掌握阅读技巧
在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整合教学资源,推进“1+X”多元阅读,能够进一步拓宽获取知识的广度,有助于他们在阅读体验过程中掌握阅读技巧,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基于此,在实施“1+X”多元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紧盯 “1”为中心点位,切实加强阅读方法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其和“X”之间在字、词语、句式等方面的比对之外,还要讲究它们在体裁、题材、主题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不断提高个体阅读能力。比如,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这篇课文时,将唐朝李贺诗人创作的《马诗》作为学习的第一首古诗,在“1+X”多元阅读课堂教学指引下,教师不妨把这首古诗视为“1”,从词句、表达手法、体裁、内涵等角度与“X”——《石灰吟》《竹石》后两首古诗开展横向比较,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首先,分析比较“异”。学生如果从不同角度展开比较,就容易发现不同之处:从描述的内容、词句上看,开头一首侧重于写景,第二首采取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而最后一首则是画面感极强的题画诗。其次,分析比较“同”。通过分析比较这三首诗的共同之处,学生会发现这三首诗的作者均是想借物喻人。第一首古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未得到重用,渴望一番作为的思想情感;第二首古诗的诗人则是借助石灰来表达自己愿意为国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第三首古诗的诗人借立根破岩的竹子来表达作者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通过比较异同点,帮助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这篇课文的三首古诗,既相互独立,又具有内在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古诗的描写手法、表达情感方式,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以“1”为迁移,深化阅读理解
加强学生阅读训练,进而深化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所以,在推进“1+X”多元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1”为重要抓手,同步拓展延伸到“X”的阅读上,帮助学生了解广阔的知识世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比如,以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一课为例,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以后,有很多人认为杨氏子是一个很懂礼貌且聪明的孩子。他父亲的挚友孔君平来访时,由于父亲有事出外面去了,杨氏子能够不假思索拿出家里的水果来热情招待来客。面对客人孔君平的玩笑:“此是君家果”,杨氏子灵敏应对,迅速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此时,教师可以顺势安排学生重温阅读低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和《曹冲称象》等课文,让学生再次感悟故事中人物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在读中发散思维,助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得到较快提升。
四、以“1”为桥梁,建立读写思维
小学阶段的语文核心素养强调应当强化学生思维的培养。为了高质量实施“1+X”多元阅读教学,从本质上而言,也就是要以“1”为参照,再对多篇课文、单元,或其他类似资源等进行巧妙组合,让学生对不同文本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地阅读和思考。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驾起“1”的桥梁,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组际交流、班际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对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大胆分享,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在相互交流中得以提升,推动“阅读”向“悦读”转变,并且在阅读中积累各种素材,为下来自己的写作提供“原料”。比如,在学习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鲁滨逊在孤岛上遇到的艰难与危险。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紧凑,内容引人入胜,非常迎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的内心很快就有想要阅读整本书的强烈欲望。本单元还设计了与这篇主题相类似的《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两篇课文,作为阅读任务。这时,教师不妨整合三篇课文,以“串珠成链”的方式一块教学,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尝试找出这三篇课文的共同点,并将《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概要作为对比参照,将后两篇课文的故事概要说出来。为了完成教师安排的小组任务,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会得到迅速提高,个个都想购买这三本书来阅读一下。通过分组讨论、组际交流,学生很快就梳理出了课本中三篇文章的共同之处。同时,为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教师不妨向学生布置一个写作任务:以《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故事梗概为例,在《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当中任选一篇课文来写故事梗概。相信通过以上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重整、延展和鉴赏等不同层次的阅读体验,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准。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采取“1+X”多元阅读教学,正是顺应了新形势下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全面彰显了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产生的意义。它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对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保东.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1+X”群文阅读模式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8(1):55-57.
[2]朱再枝.导向语文核心素养的“1+X”模式中“1”的主问题设计探究——兼谈“1+X”阅读教学实践路径[J].课程教学研究,2018,80(8):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