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百议

2022-01-12 18:55
大众考古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考古人类

对于人类活动的环境背景研究,首先就是要确定人类活动本身是什么,这是一个考古学及相关的聚落考古、生业考古可以直接给出答案的问题,不需要根据环境条件做出推断。环境研究要做的是基于已经确定的人类活动的特点去分析、重建与之相关的环境条件是什么,以及这些条件在人类活动的不同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此基础上,在人地系统的框架中考察人群、技术、社会结构、认知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复杂互动。

——王辉

通过冶金技术及金属物料流通研究来反映不同地区人群对资源的控制与传输,判断特定地区所承担的社会功能,进而推断某文化核心区域的所在,不失为一个可行的研究视角,但技术、资源因素受政治格局影响十分明显,因此科技检测工作必须与田野考古发掘和历史背景等信息密切结合,唯有如此,才能在较大的时空范围内构建出一个技术发展、区域互动与物料流通的理论模式。

——陈建立

考古工作者应积极走上前台、拓展讲台,通过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古老的中华文明鲜活重现。《考古进行时》《考古公开课》《中国考古大会》等节目在多媒体、多平台、多角度宣传解读考古成果方面颇有成效。借助AI、VR 等新技术,文博展览可以绽放出无数奇思妙想,让原本“高冷”的文物变得有活力、有温度。

——方勤

人们之所以更加关注中华文明探源,在于它关乎中华文化传统的形成,关乎中国人存在于世的意义,比如家的观念、为人处世的道德、审美观念。中西文明在这些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差异如何产生,又如何传承?这些问题涉及对物质遗存的文化意义的阐释。文物展览本身就是在表达和传递文化,它以直观形式让公众看到实物。除了专业的解读说明,公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进行解读。文明正是在丰富多样的解读中实现了传承与交流。

——陈胜前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考古人类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三星堆考古解谜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人类第一杀手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