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欣,伍 月,金珊合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辽宁沈阳110034
花岗岩作为大陆的标志性岩石,它是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岗岩的构造与变形记录了演化的动力过程[1-4].因此,通过对花岗岩的岩性特征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探讨花岗岩变形组构和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更能为研究花岗岩与造山带构造演化关系提供新思路[5-7].
皖浙赣一带的中酸性侵入岩广泛分布于瑶里-鄣公山一带,是“江南造山带”皖赣相邻区燕山期花岗岩带重要组成部分.江南造山带是指出露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主要由一套浅变质、强变形的(中—)新元古代巨厚沉积-火山岩系及时代相当的侵入体所构成的地质构造单元.它呈弧形跨越桂北、黔东、湘西、湘北、赣北、皖南和浙北的广大区域,制约着中国南方显生宙以来地质构造的演化[8].该造山带长期以来备受地学界关注,一些学者在此区做了相应的工作,分别对不同区域的岩体进行采样研究[9-12].在研究方法上,包括构造变形研究、同位素分析、锆石U-Pb年代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等[13-14].王存智等[15]对下扬子地区花岗岩进行研究,发现了该岩体形成的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并判断姚村岩体形成原因;周效华等[16]对江南造山带火山岩进行锆石SHRIMP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表明该岩体主体形成时期为新元古代早期[15];Huang等[17]对新元古代叶西江和保姆坪岩石进行地球化学、U-Pb锆石年龄、Lu-Hf和Nd同位素研究,发现该区域为S型花岗岩.菅坤坤等[18]通过研究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了岩石形成环境和构造意义;李献华等[19]对皖南许村花岗岩进行了高精度的SHRIMP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测试,以此推断皖南新元古代花岗岩的成因;高林志等[20]对花岗岩岩石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研究,还原江南造山带演化机制.
莲花山岩体是该地区较为典型的花岗岩岩体,对于江南造山带乃至整个华南元古宙地质研究有着很重大的意义.然而关于莲花山花岗岩的可靠的年代学数据尚显不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工作也有待完善.因此笔者对此区出露的地层、岩体及构造现象做了详细的野外观察及记录,并采集了相应的岩石样品,以期对莲花山岩体进行系统的岩相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以此为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及构造环境提供依据.
赣浙皖地区位处扬子板块东南缘,即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带之东段,属于中元古代末期造山带乐平-歙县构造混杂岩亚带.该亚带北接扬子地块之修水-祁门构造单元,南以进源-婺源断裂与万年构造单元、赣东北蛇绿混杂岩亚带、怀玉构造单元、东乡-龙游混杂岩亚带相邻.区域上,该亚带东段歙县一带为皖南伏川蛇绿混杂岩带,从下至上为超镁铁质和镁铁质岩石组合、细碧-角斑岩和硅质岩组合、千枚岩等变质碎屑岩组合等;乐平-婺源一带出露的溪口群为一套富含火山-细碎屑岩建造;赣皖交界区出露溪口群砂泥质复理石建造,岩石变形较强,透入性韧性剪切面理广泛发育.沿宜丰-景德镇-歙县断裂北侧附近,发育一条极为醒目的构造花岗岩带(图1).
图1 研究区地质简图(据文献[7]修改)Fig.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the study area(Modified from Reference[7])
研究区的侵入岩主要形成于2个时期: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和中生代白垩纪.青白口纪的侵入岩有莲花山岩体、灵山岩体,白垩纪的侵入岩有邦彦坑岩体.莲花山岩体分布在研究区东部,岩性为浅灰色中、细粒斑状花岗岩,暗色矿物含量不高,中粒花岗岩较细粒花岗岩片麻理较为明显.灵山岩体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岩性与莲花山岩体一致,风化的灵山花岗岩呈土灰色,新鲜的呈灰白色,致密坚硬.邦彦坑岩体呈独立小岩体分布在研究区西部,主要是花岗质成分,呈灰白—白色,块状构造.
通过镜下观察(图2),莲花山岩体可分为边部斑状正长花岗岩、核部斑状正长花岗岩和花斑岩3类.
图2 花岗岩镜下显微结构图Fig.2 Microphotograghs of granites
边部斑状正长花岗岩为斑状结构(图2a、b),斑晶中的矿物大多为细粒结构,基质中的矿物大多为微粒结构.斑晶主要为石英、碱性长石、斜长石,基质主要为石英、斜长石、碱性长石,有少量的角闪石、黑云母.蚀变矿物有绢云母、绿泥石,副矿物有金红石.
核部斑状正长花岗岩为斑状结构(图2c、d),基质中的矿物大多为中粒结构.斑晶中的主要矿物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基质主要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有少量的角闪石、黑云母.蚀变矿物有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
花斑岩为斑状结构(图2e、f),斑晶中发育蠕虫结构,基质中发育花斑结构.斑晶矿物有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基质主要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有少量的黑云母和角闪石.蚀变矿物有绢云母、绿泥石,副矿物有榍石.
主量元素测试在湖北省地质实验研究所完成,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
本研究共采集莲花山花岗岩6件样品,主量元素测试结果(表1)显示,SiO2含量为75.83%~77.48%,Al2O3为11.61%~12.57%,Na2O为2.57%~3.43%,K2O为4.73%~6.39%,Na2O/K2O=0.4~0.73,CaO为0.2%~0.67%、A/CNK=1.01~1.11.在SiO2-K2O图(图3a)上,显示高钾钙碱性岩石特征.在A/CNK-A/NK图解(图3b)中,所有样品都位于过铝质系列区域,显示弱过铝质花岗岩的成分特点.
图3 花岗岩SiO2-K2O图和A/CNK-A/NK图解Fig.3 The SiO2-K2O and A/CNK-A/NK diagrams of granite
表1 莲花山岩体主量元素分析结果Table 1 Contents of major elements in Lianhuashan pluton
莲花山花岗岩的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见表2.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图4)显示,莲花山花岗岩显示极度亏损Ba、Sr,整体向右倾斜,富集高场强元素Zr、Hf、Nb,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U、Th,但Sr亏损.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图5)总体上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趋势,Eu明显呈现一个“谷”,δEu=0.04~0.36,平均仅0.21,表明Eu的负异常程度很强烈.轻、重稀土比值较低,平均值约为1.84,LaN/YbN在0.15~1.01之间(平均0.66),表明轻、重稀土一般富集;稀土元素总量较高(737.21×10-6~1781.42×10-6),平均值为1314.77×10-6.
表2 莲花山岩体微量元素分析结果Table 2 Contents of trace elements in Lianhuashan pluton
图4 花岗岩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Fig.4 Primitive mantle-normalized trace element spidergram of granite
图5 花岗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图Fig.5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patterns of granite
从研究区中采集约5 kg样品,用常规方法和流程将锆石分离出来,在双目镜下挑纯,用环氧树脂固定制靶,磨至锆石露出近一半后抛光,拍摄CL图像,最后利用LA-ICP-MS方法测定锆石的U-Pb同位素年龄.测定时采用6 Hz的激光频率,75 mJ的激光强度,24μm的激光束斑直径.以91500作为外部标样,用GJ-1作内标,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测试完成.
莲花山花岗岩的锆石为自形,颗粒较小,短柱状居多,长宽比一般1∶1~2∶1.这些锆石也具较高的U含量,测试结果见表3.CL图片显示锆石晶体内部普遍震荡环带(图6a),锆石Th/U值在0.31~0.89之间,大部分大于0.4,为典型岩浆成因锆石.这些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值都在谐和曲线上或附近(图6b),加权平均年龄为878±70 Ma.
图6 莲花山斑状二长花岗岩代表性样品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和U-Pb谐和图Fig.6 CL images of zircons in typical Lianhuashan porphyritic monzogranite samples and U-Pb concordia diagram
表3 LA-ICP-MS锆石U-Th-Pb分析结果Table 3 The LA-ICP-MSzircon U-Th-Pb analysis results
莲花山花岗岩为具有似片麻状构造的斑状二长花岗岩及二长花斑岩,其主要矿物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条纹长石),次要矿物有碱性角闪石、黑云母,偶尔会看到绿帘石,副矿物有磁铁矿、榍石、锆石等.根据矿物特征和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莲花山花岗岩属于A型花岗岩[21-23](图7).
图7 岩石成因类型判别图Fig.7 The genetic discrimination diagrams of granite
根据样品地球化学特征,样品中大部分的大离子亲石元素与高场强元素同时富集,且蛛网图呈一右倾曲线,这与板内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一致,莲花山花岗岩可能为板内花岗岩[24].另外根据花岗岩构造环境的判别图(图8),样品点均投在A2类型区域内,并且位于造山期后A型花岗岩中,因此可以判断莲花山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后造山环境.
图8 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Fig.8 The tectonic discrimination diagrams of granite
A型花岗岩是由地幔玄武岩岩浆演化或玄武岩浆上升后,受地壳不同程度混染或亏损地壳熔融的产物[25].据薛怀民等[8]研究,皖南歙县缝合带完全闭合后,残余的部分岩浆沿缝合带侵位,使得挤压应力松弛,江南造山带逐渐形成,先前发生过熔融的加厚地壳物质再次发生部分熔融,并可能混合了部分来自亏损地幔的岩浆,经高度演化最后形成了莲花山岩体.因此,莲花山花岗岩可能是在江南造山带晚期或后期形成,为晚造山或后造山阶段产物.
1)莲花山花岗岩可分为岩体边部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核部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斑岩3类.
2)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莲花山花岗岩属于钙碱性花岗岩,具有高钾富碱低钙的特征.高场强元素Zr、Hf、Nb含量偏高,大离子亲石元素Rb、U、Th含量高,但Sr含量低.
3)莲花山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878±70 Ma.
4)莲花山岩体在江南造山带晚期或后期形成,属A2型花岗岩,几乎全部形成于主体上的伸展体制或挤压、剪切体制下派生的局部拉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