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RT 联合S-1 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microRNA21、VEGF 等指标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2022-01-12 08:32沈预程谢锦华吉浩明刘晓岗
关键词:食管癌局部研究组

王 彧,沈预程,谢锦华,吉浩明,刘晓岗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人民医院肿瘤科,南通 226600)

食管癌属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生与患者的饮食习惯、遗传及环境等息息相关,且发病存在地域性差异,据报道,食管癌的年病死率可高达21.8%,位居全国第4 位,而其早期常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因此确诊时往往已处中晚期,不仅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期,且预后亦较差[1-2]。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往往手术不可切除或患者及家人不愿手术,而治疗手段常常为同步放化疗[3]。以往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常用的药物为5-氟尿嘧啶及顺铂的FP 方案,虽疗效尚可,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因此,寻找新的有效、安全的同步化疗方案成为临床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热点之一[4]。而已有文献报道未手术的局部晚期食管癌在调强放疗的同时联合替吉奥单药方案化疗疗效较佳,为进一步验证,本研究通过分析IMRTl 联合S-1 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microRNA21、VEGF 等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旨在为局部晚期食管癌治疗方案的优化选择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2 月~2018 年3 月我科收治的106 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其中研究组52 例,采用IMRTl 联合S-1 治疗,男32 例、女20 例;年龄范围58~70 岁,平均年龄为63.5+9.0 岁;肿瘤部位:颈段19 例,胸中上段22 例,胸中下段11 例;病变长度范围3~8cm,平均病变长度为4.3±0.2cm;TNM 分期:Ⅲ期39 例、Ⅳ期13 例;病理类型:鳞癌36 例,腺癌16 例;对照组54 例,采用单纯IMRTl 治疗,男32 例、女22 例;年龄范围56~72 岁,平均年龄为64.3+8.5 岁;肿瘤部位:颈段20 例,胸中上段24 例,胸中下段10 例;病变长度范围3~8cm,平均病变长度为4.5±0.4cm;TNM 分期:Ⅲ期41 例、Ⅳ期13 例;病理类型:鳞癌38 例,腺癌16 例。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初诊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且预计生存期大于3 个月;②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排除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③所有患者均无放化疗禁忌症且无多种癌症或多个器官出现癌变者;④所有患者均无家属均依从性好,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取仰卧位,固定体位后行CT 扫描(用直线加速器),范围为喉部至肾上腺且层厚5mm,然后行三维重建,并根据食管造影、纤维食管镜及CT 图像,勾画肿瘤靶区(原发食管肿瘤灶及转移淋巴结区),并在其基础上勾画出临床靶区,四周及上下各外扩0.5~0.8cm 及3~5cm,包括转移区域淋巴结,然后在临床靶区基础上勾画出计划靶区,四周外扩0.5~1.0cm,而后勾画危及的器官,最后设计放疗计划(照射野为5-7 野,95%的肿瘤靶区剂量为60-66Gy 及30-33 次,95%的计划靶区剂量为56-60Gy 及30-33 次作为处方剂量;同时危及的器官剂量要求肺脏V20 低于28%、脊髓承受剂量低于45Gy、心脏V40 低于45%;采用直线加速器照射,5 次/周,共6~7 周)。

1.3.2 研究组 对照组基础上行替吉奥胶囊口服治疗,40mg/m2,2 次/日,饭后服用,放疗第1 天服用,连续用药1 个疗程(2 周为一个疗程)后停服1 周,而后再继续服用2 个疗程,完成放疗之后再持续服用2 个疗程。

1.4 评估指标 ①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6]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 个月的临床疗效差异情况;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差异情况;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血清指标(微小RNA-21(microRNA2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的差异情况;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差异情况。

1.5 实验方法 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3mL,并常规处理后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血清RNA 提取试剂盒及RT-PCR 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相关指标的水平。

1.6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当P<0.05 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3 个月的临床疗效差异情况比较治疗3 个月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63.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38.9%),且疾病控制率(98.1%)高于对照组(79.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的临床疗效差异情况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差异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差异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血清指标的差异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相关血清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相关血清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相关血清指标差异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差异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差异情况比较

3 讨论

食管癌是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近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据报道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现居世界首位,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创伤,而且常常影响预后,因此,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对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7]。由于早期食管癌症状多不显著,故多数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往往已处局部晚期,而目前临床上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来说,单纯手术治疗并不理想,多数建议以放疗为主的放化疗综合治疗[8]。其中适形调强放疗属近年来医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其不仅保证了放疗效应精准作用于制定空间及定位准确,且可最大程度减少周围正常组织与器官损伤[9]。而关于化疗方案,多数食管癌患者不易耐受铂类联合紫杉类或氟尿嘧啶类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方案,但替吉奥胶囊(由替加氟、奥替拉西钾和吉美嘧啶组成的复方制剂)作为一种新型氟尿嘧啶类口服药物,其与5-氟尿嘧啶相比,具有血药浓度更高,抗癌活性更强及药物毒性更小等优势,且口服安全方便,因此逐渐受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青睐[10]。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IMRTl 联合S-1 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microRNA21、VEGF 等指标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局部晚期食管癌治疗方案的优化选择提供一定的临床实践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 个月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63.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38.9%),且疾病控制率(98.1%)高于对照组(79.6%),此结果表明IMRTl 联合S-1 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分析原因可能为放疗仅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其无法控制肿瘤细胞的转移,但化疗不仅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可抑制肿瘤细胞扩散转移,且与放疗共同应用时,可一定程度提高放疗的敏感度,最终显著提高疗效[11]。另外发现,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明IMRTl 联合S-1 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安全性,且对于出现的不良反应经积极的对症处理后患者可以耐受[12]。

有文献报道,microRNA-21 可在多种肿瘤患者体内呈现异常表达,包括如结直肠癌、乳腺癌及食管癌,且参与肿瘤的发生及转移,同时发现microRNA-21 具有评估食管癌预后的潜能[13]。而TNF-α具有前抗炎及抗活性的功效,其不仅能促进肿瘤细胞快速增殖并诱导健康细胞凋亡,同时可促进癌细胞侵袭,有学者发现TNF-α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且食管癌患者中血清TNF-α水平与预后成负相关[14]。另外VEGF 作为目前所知作用最强且特异性最高的血管生长因子,亦可成为食管癌的独立预后指标[15]。而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相关血清指标(微小RNA-21(microRNA2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比较无差异,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相关血清指标(微小RNA-21(microRNA2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此表明从血清学角度表明IMRTl 联合S-1 可有效改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16]。最后我们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差异情况作了比较,发现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此进一步显示出IMRTl 联合S-1 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优势所在。

综上所述,IMRTl 联合S-1 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更加显著,且具有临床安全性,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食管癌局部研究组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座》局部[荷兰]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丁学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