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云,陈高俊,华如鹏,马 骏
(1.天长市中医院脑外科,天长 239300;2.天长市中医院神经内科,天长 239300;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06)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是临床常见血管疾病类型,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进而导致脑动脉狭窄,多发于老年群体,若不能得到有效治疗,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临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如抗凝、抗血栓、稳定粥样斑块治疗,但治疗效果较弱[2]。近年来神经介入治疗广泛发展,能针对性作用于病变血管,使其快速开通,有效缩小梗死面积,使患者免除开颅手术的痛苦,疗效显著,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DSA)在介入治疗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DSA 被认为是目前评估颅内外血管病变的金标准,能够对脑血管的血流及变异、血管狭窄程度等情况进行全面观察,有助于介入手术开展[4]。因而本研究旨在探究经全脑血管造影术引导神经介入治疗ICVD 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ICVD 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来我院就诊的ICVD 患者80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ICVD[5]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或MRI 确诊;②观察组患者无介入手术禁忌证;③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恶性肿瘤或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对抗血小板凝聚药物有禁忌证患者;③存在严重出血倾向患者;④对造影剂过敏患者;⑤高血压不能控制患者;⑥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观察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为45~78 岁,平均年龄(64.27±6.15)岁,发病时间(3.92±1.08)h;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18 例,高血压24 例,高脂血症8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为44~79 岁,平均年龄(65.36±6.43)岁,发病时间(3.85±0.91)h;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17 例,高血压25例,高脂血症7 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160),75mg/次,每日一次;阿司匹林(湖南新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756),100mg/次,每日一次,连续治疗3 个月。
观察组采用全脑血管造影术联合神经介入治疗,全脑血管造影术:选择FD20 脑血管造影系统,患者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通过Seldinger 手术行股动脉穿刺,将血管鞘固定于皮肤,行主动脉弓造影,造影剂量在20~30mL,观察患者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双椎动脉情况,并设置高压参数,进行全脑血管造影灌注,观察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等情况,对怀疑血管病变患者行血管造影。神经介入治疗:患者术前3d 开始服用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100mg/d+氯吡格雷(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160)75mg/d,手术时,对患者进行局麻,采用股动脉入路放置引导管,行4000U 的肝素,根据全脑血管造影术明确狭窄位置及侧支代偿情况,微导管在微小导丝引导下,送至血栓远端,经导引管手推造影剂,判断远端血管是否通畅。在导丝牵引下将支架推送至与血栓铆合,经导引管手推造影剂,证明支架位置正确,使支架张开,等待5~10min,回撤支架、微导管、导引导管,必要时多次取栓,取栓完毕造影复查血管是否再通,如再通,则退出动脉鞘,闭合器止血结束手术。术中密切观察患者肢体及意识形态,看其是否存在不适应情况。术后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及血压,并定期检测其凝血水平,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电话及门诊方式随访3 个月,了解其血管再通情况。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6](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0~42分,分数越高,神经损伤越严重。(2)两组生活质量比较:依据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治疗3 个月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7]:基本痊愈:NIHSS 评分下降≥91%,且病残程度为0 级;显效:NIHSS 评分减少范围在46%~90%,病残程度1~3 级;好转:NIHSS 评分减少范围在18%~45%;无变化:NIHSS 评分减少<17%;恶化:NIHSS 评分增加>18%。(4)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比较:治疗后,评估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完全再通:血管畅通,缺血区域完全恢复灌注;部分再通:血管部分畅通,恢复灌注区域<50%;血管未通:治疗后无明显变化,未恢复灌注。(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治疗前、后,采用BG12-SSD-1000 超声波图像诊断仪(北京中西华大科技有限公司)检测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水平;采用AS-1000 脉搏波速测定仪(达盛Datsun,国械注进20152212984)检测两侧踝肱指数(ABI)、臂踝脉搏传播速度(ba-PWV)。(6)两组患者病变血管血流情况比较:治疗前后,应用东芝-8000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患者颅脑病变血管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mean±SD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及ADL 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DL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比较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FMD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BI 及ba-PWV 水平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2.5 两组患者病变血管Vs、Vd 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Vs 及Vd 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Vs 及Vd 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病变血管Vs、Vd比较(cm/s)
脑血管疾病已连续5 年成为我国人口中第二位死亡原因,其中ICVD 占脑血管病的75%~80%,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展,ICVD 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8]。ICVD 是由于血流动力学障碍等引起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使相应供血区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软化死亡,因此需及时进行治疗,避免致残致死[9]。临床主要通过药物及手术治疗,但是药物治疗通常不能有效改善管腔狭窄度,且易出现二次栓塞。随着神经介入手术的发展,其在脑血管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能够改善脑血流灌注,促进闭塞血管开通,降低继发脑出血风险[10]。而DSA 能够有效评价颅脑血管的狭窄程度、病变范围,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同时是介入治疗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11]。
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同时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60.00%;且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经全脑血管造影术引导神经介入治疗ICVD 疗效好,能疏通患者阻塞血管,进而改善其神经功能,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DSA 的分辨率较高,将对比剂注入目标血管中,获取脑血管造影成像图,反映侧支循环及脑血流情况,从而了解病灶详细情况,有利于介入手术的开展,对预测手术风险及手术疗效的判定有指导意义[12]。介入治疗在DSA 的辅助下,将支架送至病变位置,有效血管狭窄情况,减轻患者缺血症状,有利于可逆性损伤神经元获得血流灌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3]。
动脉粥样硬化与ICVD 相关,血管损伤、动脉弹性减退是ICVD 患者的病理基础,缺氧缺血调节下,细胞表面黏附分子上调,损伤血管内皮细胞[14]。FMD 是无创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ICVD 中升高可能是由于生理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 所致;ABI能反应血管阻塞情况,PWV 取决于动脉壁的黏弹性及血液密度,能反应血管僵硬度,在大部分脑血管疾病患者中PWV 水平升高,ABI 存在异常[15]。本研究治疗后,治疗后,两组FMD 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ABI 及ba-PWV 水平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提示经全脑血管造影术引导神经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ICVD 患者血皮内管功能。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影响患者血管内皮功能,DSA 引导下的介入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颅内斑块破裂所致栓塞,恢复脑血流灌注,改善微循环障碍及血管弹性,从而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16]。
治疗后,观察组的Vs 及Vd 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治疗前后Vs 及Vd 无明显变化,说明经全脑血管造影术引导神经介入治疗有效改善ICVD患者脑部血流情况。究其原因,我们认为DSA 引导下的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恢复缺血脑组织正常血流,从而改善患者的缺血、缺氧情况,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恢复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的正常功能;同时植入支架有利于狭窄部位粗糙的内膜得以重新修复,从而有效防止斑块脱落及血栓形成[17-18]。
综上,经全脑血管造影术引导神经介入治疗ICVD患者疗效好,能促进患者血管再通、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脑部血流情况,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