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宇
(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西 南宁 530114)
资源环境承载力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国土空间用途在管理和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对定量化指标进行编制和落实,对国土空间规划以及环境资源保护等各项工作的实施,具有实质性意义。众所周知,森林资源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非常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对国家经济建设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无论是在气候调节或者是在水土保持等各方面,都不容忽视,所以要提高对森林生态承载力的重视程度。
森林通常是以乔木为主体,包括灌木、苔藓以及微生物等各种不同类型因素条件组合而成,是区域人口以及经济活动主体承载重要区域。森林资源总量以及质量可以被看作是影响森林生态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条件区域范围内林木资源的种类,对森林生态资源承载力都会产生决定性影响,森林生态承载力评价是森林是否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评价中必不可少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森林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在选择和利用时,各个不同时期选择提出差异性相对明显,多数情况下都会涉及森林生态功能以及经济功能等。承载力评价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特征,对于不同尺度以及研究对象来说,不同学者选择的方法也具有明显差异性[1]。现阶段层次分析法是应用相对广泛评价方法之一,层次分析发展应用时,主要是指定性以及定量结合的系统化方法。通过对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库当中涉及的诸多数据信息合理利用,在林地小班制度基础上,对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合理利用,从中对评价因子进行筛选,将其作为层次分析法的准则,以此来对县域森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和利用。目前森林资源承载力研究其实相对比较少,基本上都是以景观或者旅游产业等结合。大多数形式下研究制度集中在单个县区或者独立区域,因此要根据区域实际发展情况,按照国家目前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测,这样才能够提出有效管控措施,保证森林生态资源承载力得到提升。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管理现状展开分析,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其森林覆盖率为52.71%,森林的蓄积量可以达到57329.5 万m3。虽然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具有一定的蓄积量,但是不能够一次采伐完,必须要严格按照现有的规范化标准要求,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采伐。目前广西林业发展现状,如表1 所示。
表1 广西林业生产现状 单位:hm2
结合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生产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现有森林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无论是地理或者是气候条件等,都能够满足森林在生长时的个性化要求,尤其是对于速生林生长具有实质性意义。目前用材资源处于严重短缺状态,所以速生林经济效益普遍比较良好[2]。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广西用材林的整体发展形势相对比较良好,经济林在前期的开发速度相对比较快,但是目前已经逐渐呈一种饱和状态。
针对森林生态资源承载力超载原因展开深入分析时,发现地形本体条件以及森林资源数量条件等都会对其产生不同程度影响。无论是在山区或者平原地区,由于其自身模型参数权重相对比较大,所以对于最终评价结果的影响也相对比较大,同时可以被看作是生态退化比重指标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数量是影响生态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指标在构建和实施过程中,其主要是针对区域范围内森林资源数量综合性以及宏观性指标的客观评价,同时也是保证区域生态承载力大小能够得到及时有效评价的重要主导因子。在保证森林基础数量的同时,可以对森林起源以及群落结构等开展有针对性的经营和管理。对森林自身结构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这样才能够保证森林生态承载力得到增强。生态承载力会受到森林资源质量条件的影响,单位面积自身蓄积相对比较大,那么森林质量也会越来越好,生态承载力也会随之增强[3]。所以在森林资源数量增加的基础上,要保证森林资源质量得到提升,这样才能够保证其自身承载力的增强。
对于各个不同地块对应的立地条件以及森林属性等相关因素条件展开深入分析,其结构功能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生态退化强度也体现出不同。基于此,要想实现对其客观合理的分析,就必须将现有的具体地块作为分析对象,对影响生态退化强度的微观因素条件进行综合分析[4]。通过对区域范围内样地的地形、土壤以及制备因子等相关参数的对比分析,以多变量定量化分析方法,实现对整个生态退化强度以及森林植被类型等因子相关性的深入探究,最终研究结果如表2 所示。
根据现有统计研究结果,发现森林起源以及森林群落结构等组合而成的因子,与生态退化强度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相关性。
对林业法律法规体系进行科学合理构建和落实,提高林业地方立法工作的重视程度,保证地方性法规以及相关政府规章制度能够真正有效落实到实处,促使林业执法得到强化,保证森林公安等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力度得到提升,促使林业综合执法体系在规划和建设时的有效性。加大对森林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力度,严格按照现有规范化标准要求,实现对各种不同类型违法犯罪行为的严肃打击处理[5]。对于生态安全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同时能够促使林区得到有效维护。
对生态资源监督管理制度进行编制和落实,同时要在实践中对该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对生态资源核算制度进行编制时,有利于对资源实物量及价值量自身对应的存量和变量开展科学合理的计算和分析,从根本上保证森林资源核算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促使其与国民经济核算之间建立良好的衔接关系,以此来实现综合核算体系的建设和利用。对生态资源资产负债表进行深入探索,同时要对生态资源社会监督管理机制进行编制和落实,保证公众生态意识能够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强化,促使群众监督以及舆论监督管理措施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对现有举报及处置机制进行完善和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使生态资源能够得到全社会的监督和管理,促使生态资源监督管理成效得到提高。生态保护责任追究以及损害赔偿制度的编制和实施,能够对生态保护行政以及人员自身基本职能作用进行准确有效划分,同时对其中的基本指则关系进行确定。对生态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进行编制和落实,对符合要求的赔偿标准以及管理办法进行有效推进。
除此之外,还要对国家公园体制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和落实,对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以及现有运行机制进行完善和优化。更重要的是要结合目前国家公园体系在规划和建设时提出的基本要求,将自然保护区以及现有森林公园等各种不同类型的载体作为出发点,对国家公园体系对应的自然资源保护地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和落实,这样才能够将生态与资源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功能作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对国家公园建设试点进行有效推进,对国家公园的发展构想进行规划,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更深入的实践探索,这样才能够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园建设以及发展道路。
要提高对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视程度,保证绿化造林以及森林抚育等相关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这样才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实现对森林生态功能的增强。首先要做的一点是对绿化造林步伐进行有效推进,保证造林直补政策在实践中有效落实。将山地造林以及平原造林等作为其中的重点,保证营造林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其次,要对平面绿化以及四边绿化等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平原绿化建设能够得到有效推进,以此来实现通道沿线彩色森林的改造。对森林抚育经营进行落实,对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进行全方位有效组织和高效落实,对样板基地建设进行有序开展。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项技术培训,保证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严格按照现有规范化标准要求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将林相改造中的重点部位进行有效突出,同时结合松材线虫病防治等,实现松林林相的改造和升级,以此来营造出彩色化、珍贵化结合的景观森林[6]。对防护林建设给予足够关注和重视,保证目前建设的基干林带提升改造得到有效推进。同时要对生态公益林建设进行完善和优化,加大对其监督和管理力度,对资金发放以及日常管理进行规范化控制。
各地区政府要结合目前森林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升等基本要求,保证各项工作能够全方位有效落实到实处。对林地保护管理进行强化,严格按照现有规范化标准要求,促使林地定额管理工作能够真正有效落实到实处。对民生项目进行优先保证,同时,基础设施以及重点工程征用林地需求等展开综合分析,从多个角度出发,实现对经营性项目占用林地的管理和控制。对审核审批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严格按照现有要求,对各种不同类型征占用地项目进行仔细审核,将林业部门组织现场查验的基本职责落实到实处,这样能够避免出现违法违规等行为。加大对利用林地垦造耕地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各级林业部门要将各自的基本职能作用落实到实处,严格按照现有规范化标准要求,对造地以及选地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避免出现违规行为。对低产林改造等进行妥善处理,严格按照现有技术规章制度来进行有效实施,对造地地块的造林设计方案进行编制和落实。对油茶等高效林木进行科学合理种植,避免对林地性质以及用途造成不良影响。对林木采伐管理相关规定进行完善和优化,严格按照现有法律法规进行相关手续办理。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的全面有序开展,通常是在林地落界成果基础上,按照年度要求对其展开有针对性的保护。在该项工作实施过程中,各地区要将其责任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合理配置,保证资源调查以及动态监测的相关工作的全方位有效落实。除此之外,积极组织森林公安以及林政管理等部门,保证专项行动的有序开展,对非法占用林地或者滥砍滥伐的情况进行严厉打击,避免出现违法犯罪等行为。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落实到实处,结合目前上级提出的一系列部署要求,按照不同层级,生态红线进行合理的划定和分析,对林地、森林等红线进行确定,将其全部都纳入到目前党政领导考核指标中,这样才能够将其权威性体现出来,以此来强化森林生态资源承载力。
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动态化监督和管理,对现有森林资源内容进行全方位有效整合。结合先进技术手段,保证现有监测技术得到及时有效的改革和创新,促使监测水平得到提升。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动态化监督和管理,对现有森林资源内容进行全方位有效整合。对湿地资源进行动态化建设,结合信息化技术对实地动态管理平台进行构建和落实,这样能够对整个区域范围内资源现状以及消长变化等情况进行实时有效掌握和了解。同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资源的整体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对其中涉及的诸多问题以及原因进行查找,定期为其提供动态化监测数据作为支持,保证湿地资源监测评价体系在建设时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湿地资源监测评价系统如图1 所示。对湿地质量以及功能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和落实,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对现有湿地资源的高效整合,而且还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可靠数据信息作为支持。对生态承载力与生态情况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测和分析,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定位,以此为基础,实现对相关站网的建设,对生态监测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在实践中,不断加大对资金的投入力度,对整个区域范围内的站网建设布局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对现有生态定位站进行改造和升级。这样不仅有利于从根本上实现对现有监测系统的完善和优化,而且还可以保证观测研究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图1 湿地资源监测评价系统
对现有绿化造林模式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保证造林种苗供应保障措施在实践中的有效落实,对符合现实要求的监督管理长效机制进行编制和落实,以此来实现绿化造林的根本目的。加大对森林修复以及植被修复管理力度,尤其是在其中涉及的重要水系流域源头或者是上游区域等,要保证退耕还林以及开垦地造林等一系列措施能够真正有效地落实到实处。对符合要求的多树种、多层次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和落实,合理利用各种修复手段,有利于保证防护林质量的提升,同时还可以对其生态功能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这样不仅有利于对当地区域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头效果,而且还可以营造相对比较良好的生态环境。
对森林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价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和落实,将自然、社会以及生态等诸多因素条件作为出发点,对评价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入和利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对湿地生态评价标准进行编制和落实,而且还可以对其中涉及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客观分析。同时对现有过程评价方法进行完善和优化,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森林覆盖率,而且还可以促使森林生态资源使用率得到有效提升,以此来推动森林生态的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