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慧丽
摘 要:失眠是困扰人们的常见病之一,又被称之为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为探索中医治疗失眠的现状,文章对中文期刊(CNKI、万方、维普)中中医治疗失眠的相关文獻进行检索,从中医内治法、外治法和综合性疗法入手,分析中医治疗失眠的主要方法和临床疗效。
关键词:失眠;内治法;外治法;综合性疗法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1-0010-02
失眠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又被称之为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不佳等。该疾病易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又会因为滥用失眠药物而损伤机体,但也有很多方法可以缓解和治疗失眠。中医学将失眠归属于“不寐”,历代医家对其有着不同的阐述。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不得卧”“目不瞑”[1]。本研究依据现代医家临床治疗失眠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中医内治法、外治法和综合治疗,对中医治疗失眠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临床疗效。
1 内治法
1.1 中药方药治疗失眠
临床医家依据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对失眠进行辨证分型治疗。其中,常见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失眠。酸枣仁汤最早见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2]中“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张永华教授[3]采用酸枣仁汤加减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酸枣仁汤加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能够通过增加熟睡眠时间,来改善睡眠质量。李中国等[4]在对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的研究中对其治疗机制进行分析,认为酸枣仁汤具有镇静、抗焦虑、安神等作用,对抑郁、惊厥、记忆等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
②宁心安神中药组方治疗失眠。现代部分医家认为失眠与神志有着密切关系。雷思敏等[5]结合中国历代医家的诊治经验,引入“五神”理念,自拟宁心安神汤治疗失眠,总有效率达到93.33%,值得临床借鉴。毕丽娟[6]总结上海名老中医胡国华教授学术经验中明确指出:以清肝益肾宁心安神法对围绝经期失眠妇女进行干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在中医药传承上起到示范性作用。
③其他方剂治疗失眠。除上述两种方药外,还有很多方药在干预失眠上起到很好了效果。高建忠[7]运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失眠,意在调畅气机、和合阴阳,对于合并慢性病、病程长的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王伯东[8]对北京社区失眠人群进行研究,采用归脾汤加减对其进行干预,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参考。张立新[9]和潘雪桃等[10]在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的时候,分别以睡眠质量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临床疗效等作为评价依据,效果均十分显著。张敬华等[11]对肝郁痰火型失眠进行研究,采用柴芩温胆汤加减进行治疗,治疗后,患者痰多、心烦、口苦、不寐、舌苔黄腻、情志抑郁等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增加睡眠时间。黄陈敏等[12]对中医证候分型中心肾不交型失眠,进行研究,选取天王补心丹合交泰丸加减治疗,结果显示:天王补心丹合交泰丸加减对心肾不交型失眠临床疗效明显好于艾司唑仑片,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睡眠质量。
1.2 中成药治疗失眠
中成药是历代医家总结的方剂精华,依据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生产的制剂,包括现代制剂剂型和传统剂型,更方便临床应用。袁瑞丽[13]在对治疗失眠的中成药研究结果显示,我国2018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主治为失眠的中成药,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以及《不寐(失眠)中医临床路径》中共有中成药95种,对药对使用情况、角药使用情况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认为常用治疗失眠的中成药其药物组成有其自我的规律,在临床治疗失眠时,均可优先考虑补虚药与安神药相配伍。
2 外治法
2.1 针刺治疗失眠
针刺治疗失眠自古有之,从最早的《黄帝内经》至现代医家著作,均有涉及。李碧飞等[14]对针灸治疗失眠的古籍进行研究,研究选取《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和《针灸大成》对针灸治疗失眠研究,认为古籍中的针灸处方对失眠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值得临床学习。文世虹[15]依据大数据研究和针刺相结合,依据督任组穴对失眠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通调任督针刺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情况,在临床上有着较强的推广价值。王倩蓉[16]采用针灸三才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结果显示,针灸三才穴在改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评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等方面以及在降低中医证候量表积分方面均有很好的效果,临床上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2.2 艾灸治疗失眠
艾灸是中医外治疗法中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董小庆等[17]对艾灸治疗失眠的选穴和应用规律进行文献研究后发现,其中百会、三阴交、神门、足三里为艾灸治疗失眠的高频次穴位,且临床疗效突出。朱新枝[18]采用通督灸法对阳虚型失眠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通督灸能够从整体出发,调节人体免疫力,振奋阳气,使机体正气充足,改善阳虚型失眠患者的睡眠状况,患者远期疗效更佳,副作用小等特点。
2.3 推拿治疗失眠
庄琼霞[19]选用单纯推拿治疗失眠,对照组选用艾司唑仑,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不良反应,推拿治疗均明显好于艾司唑仑组。黄锦军等[20]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失眠患者进行推拿治疗,认为中医推拿手法可通过刺激皮肤及皮下感受器,调节椎动脉供血情况,对颅内脑组织缺血进行有效保护,通过调节神经递质,调节觉醒-睡眠系统,从而改善患者失眠症状。而魏蒙[21]研究证实,太极推拿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炎症因子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2.4 贴敷治疗失眠
贴敷疗法主要是采用中药研成细末,用水、醋等调成糊状,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贴敷于穴位上的一种疗法。该疗法极具有中药药物的特性,又具有穴位的刺激作用,持续治疗等优点,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唐风祥等[22]对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和机制进行研究后发现,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失眠患者失眠质量。胡金霞等[23]采用景衣安神散穴位贴敷对失眠大鼠神经递质进行试验性研究,认为景衣安神散穴位贴敷通过调节下丘脑神经递质水平变化来调控失眠大鼠睡眠秩序。
3 综合性治法
中医在治疗失眠上并不局限于单一方法的应用,临床上,常常两种或多种方法并用,以便于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陈贵莲等[24]选用中药联合针刺的治疗方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进行干预并取得满意的效果。而刘冬雪等[25]则选用针刺联合天王补心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同样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郑庆浩[26]则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耳穴贴敷的治疗方法,对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进行干预。该方法不仅能够改善患者高血压的临床症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状况,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4 结语
中医治疗失眠具有自身独特的方式和方法,治疗方式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中医医家的经验而有所区别,改善睡眠症状十分突出,明显增加有效睡眠时间,且多无副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牛兵占,肖正权.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267.
[2]何任.金匮要略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66.
[3]吴王芳,张永华.加味酸枣仁汤对阴虚火旺型慢性失眠患者主客观睡眠的影响[J].新中医,2020,52(2):68-71.
[4]李中国,方兰.酸枣仁汤方药解析及其助眠机制[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16):110-111.
[5]雷思敏,李小波,张晓乐,等.基于五神理论研究宁心安神汤治疗入睡困难型不寐病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4):136-137,140.
[6]毕丽娟,胡国华.胡国华教授清肝益肾宁心安神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撷英[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9,41(5):8-10,15.
[7]李姝娟.高建忠运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D].太原:山西中医药大学,2020.
[8]王伯东.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3):62-63.
[9]张立新.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3):147-149.
[10]潘雪桃,胡海燕.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4):159-160.
[11]张敬华,赵峰,王苏雷,等.柴芩温胆汤加减治疗肝郁痰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5):2510-2512.
[12]黄陈敏,周洪武,钟志明.天王补心丹合交泰丸加减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14):34-35.
[13]袁瑞丽.常用失眠中成药的用药规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3):125-127.
[14]李碧飞,杨宗保.针灸治疗失眠症的古籍配穴处方探究[J].中医药通报,2020,19(4):16-19.
[15]文世虹.通调任督针刺法治疗失眠症的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D].太原:山西中医药大学,2020.
[16]王倩蓉.针灸三才穴为主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昆明:云南中医药大学,2020.
[17]董小庆,黄琴峰,谢晨,等.艾灸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規律分析[A].中国针灸学会.新时代新思维新跨越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C].中国针灸学会:中国针灸学会,2019:2.
[18]朱新枝.通督灸治疗阳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太原: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
[19]庄琼霞.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2):111-112.
[20]黄锦军,曾燕,严欣,等.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失眠5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20,36(6):62-64.
[21]魏蒙.太极推拿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CRP、IL-6的影响[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20.
[22]唐风祥,叶进.穴位贴敷疗法用于失眠症治疗中的效果及机制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3):53-55.
[23]胡金霞,卢军,王洪霞,等.景衣安神散穴位贴敷对失眠大鼠神经递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0):13-17.
[24]陈贵莲,潘华.归脾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38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9(15):97-99.
[25]刘冬雪,郑祖艳.针刺结合天王补心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2):154,171.
[26]郑庆浩.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耳穴贴敷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睡眠障碍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2):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