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奕文
“共同体”以其丰富的话题性和可研究性吸引学界产出大量研究成果,其中,对习近平关于各类共同体的系列重要论述 (以下简称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本身的研究是热门方向之一。
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首次在《共同体与社会》中使用了 “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的 “共同体”概念。①而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中的 “共同体”已然超越了这一层面,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中国和世界贡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生命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理念。特别是在2020 年, “在人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呼吁世界各国 “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②。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具有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意指明确、与时俱进的显著特征;作为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彰显了放眼人类社会前途命运、紧绕世界历史演进规律、聚焦理论实践现实问题的鲜亮底色。
截至2020 年底,已有围绕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研究性综述。这些综述聚焦于具体理念③、具体领域④、具体视角。⑤分析综述的主题能够看出,一方面,相关综述多以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的具体理念为前提而非研究内容;另一方面,相关综述多是对具体理念和领域进行研究,较少将各类 “共同体”论述视为整体进行研究的情况。
因此,本文立足整体视角,围绕学界对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本身的研究展开,通过计量可视化分析的形式,研究以下内容: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文趋势以及党的十九大对发文量的影响;第二,学者研究情况及合作研究主题选择情况;第三,研究的地域与机构分布情况;第四,不同 “共同体”研究的学科属性;第五,基于高引用文章和关键词聚类的研究热点。
围绕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这一研究主题,以首次提出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时间——2012 年11 月8 日为起始时间,于2020 年10月11 日进行CSSCI 期刊文献检索,在维普检索出272 篇、知网检索出609 篇、万方检索出228 篇,共计1109 篇。将1109 条文献数据导入NoteExpress进行去重、删除广告和无作者题录的操作,得到677 条有效题录。而后,将题录导出至Excel,保留作者、年份、标题、期刊、关键词、地址字段。
在Excel 中对期刊名称、相同概念的关键词和作者机构进行处理。期刊部分对同一期刊的不同表示形式进行了统一,例如将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统一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关键词部分对指向相同但表述不同的常见概念进行了统一,将“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倡议”统一为 “一带一路”,修改27 条;将党的 (或中共)十八大 (或十九大)统一为党的十八大 (或党的十九大),修改10 条。作者地址部分按照单位只保留至一级名称、作者只保留第一单位、多作者一级单位相同只计一次的原则对作者地址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统一为国防大学,修改5 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统一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修改2 条;将中央团校统一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修改1 条。而后,借助Bibexcel、Excel、Pajek、Ucinet 软件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呈现,具体维度包括:年发文量、学者合作及团队研究主题、地域与机构分布、多学科研究视角、高引用文章、研究主题。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的年发文量情况呈现出先爆发增长后回落趋稳的态势。年发文量显示,学界相关研究以2017 年为分水岭。2017 年以前是研究的起步增长阶段,2012—2013 年的发文量为 0,2014—2016 年分别为 1、13、36 篇。2017 年的发文量为130 篇,2018 年为241 篇,是研究迅猛增长和繁荣发展的阶段。2019 年发文量为168 篇,此后稍有回落。发文量的变化趋势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话语使用和相关理念在治国理政实践上的深入程度有很大关联。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在习近平话语运用和党的治国理政实践的推动下,一些共同体理念日臻成熟,新的共同体理念不断提出,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构成研究的酝酿准备期。虽然同时期形成了许多关于各类 “共同体”的研究,相关理论条件和实践依据尚不充分。2017 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学界开始将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研究、阐释,从而形成了研究热点。
学者的研究和学者合作研究的主题多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展开。作者发文情况呈现独撰作者情况居多、人均发文量较低的态势。从文章的作者数量看,677 篇文章由576 名作者贡献,其中独撰文章420 篇,2 人合撰文章237 篇,2 人以上合撰文章20篇。进一步从作者发文量看,作者金炳镐、阮宗泽、石云霞、左凤荣的发文量最高,为5 篇,全部作者人均发文量1.18 篇,两倍于人均发文量 (≥2.36)的作者共21 人,占作者总数的4.17%。这说明,在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研究上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究者,但大部分研究者的研究或尚处在起步阶段,或暂无后续进展。
在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的合作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研究潜力的学术团队,呈现出关系较多、规模较小、程度较低的态势。分析得出,203 名作者有113 个合作关系。进一步筛选“合作作者数≥3”或 “合作次数≥2”的深度合作关系的作者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出67 名作者构成的24 组合作关系,其中有15 组包括3 名及以上作者构成的合作关系,有9 组包括2 名作者且作者合作次数高于作者人均发文量 (>1.18)的合作关系。在全部作者中,有合作关系的作者占35.24%,有深度合作关系的作者占11.63%,其中,有19 支团队涉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6 支团队涉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6 支团队涉及了生命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研究。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理论和实践上都较为成熟的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也是提及频率较多的理念,同时,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话题上存在契合性,因而会有学术团队从几者的关系出发开展研究。
从地域上看,发文机构数和机构发文数量大体呈现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剔除677 篇文章中9 篇没有机构数据的文献,得出668 篇文献的发文机构和发文次数的区域分布情况 (参见表1)。分析得出,668 篇文章由304 个分布在我国29个省级行政单位和5 个国 (境)外机构贡献,机构平均发文2.20 篇。在这些机构中,机构发文数量排名在前5% (8 篇及以上)的15 家机构贡献了229篇文章,占文章总数的34%,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发文34 篇,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发文28 篇,武汉大学发文21 篇,南开大学发文15 篇,中央民族大学发文14 篇,湖南师范大学发文13 篇,中联部、复旦大学发文12 篇,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发文10 篇,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发文8 篇。发文量≥5 的40 家机构贡献了50%以上的文章。从发文总量指标中能够看出,北京是学术研究的 “重镇”;从机构平均发文量指标中能够看出,吉林、天津、湖北、湖南等是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广西、内蒙古、新疆、宁夏等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发文量排名相对靠后,四个区域的11家机构共发文15 篇。机构合作关系情况呈现合作频率较低的态势。初步分析可以得出142 家机构有99 个合作关系,筛选出 “合作机构数>3”或 “合作次数≥2”的有合作关系的机构,能够得出7 个机构合作网络,合作情况呈现弱联系,即单一作者同其他机构作者之间合作研究多为1 次,没有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多为独立研究或机构内合作研究。
表1 发文机构数和机构发文次数的地区分布情况
期刊刊文情况反映出相关研究被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民族学与文化学等学科密切关注。分析期刊所属学科和刊文数量可以发现,677 篇文章刊发在207 份期刊,平均刊发3.27 篇。刊发量排名前15%的30 份期刊刊发了330 篇文章,占总数的48.74%。其中, 《红旗文稿》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研究》 《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 《前线》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理论视野》 《党的文献》 《党建》 《思想教育研究》 《思想理论教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等马克思主义理论期刊刊发201 篇; 《当代世界》 《国际问题研究》 《理论导刊》 《探索》《理论探索》等政治学期刊刊发48 篇; 《人民论坛》 《广西社会科学》 《学术论坛》 《理论月刊》等综合社科期刊刊发60 篇,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贵州民族研究》等民族学与文化学期刊刊发14 篇, 《中国宗教》等宗教学期刊刊发7 篇。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综合社科类期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生命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均有关注,对于从属于这四类的共同体也有涉及;政治学期刊较多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延伸至外交、 “一带一路”、中国梦等领域,对其他三类共同体极少涉及;民族学和文化学、宗教学类期刊多围绕 “民族+民族共同体”主题,少数涉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表明,学界多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视角出发开展研究,基于政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形成了一定规模,不同学科的期刊选取的主题各具特色。
高引用文章的研究主题多聚焦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少部分聚焦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及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的话语本身。在维普、知网、万方三个平台平均被引次数排名前10 的文章如表2,半数文章分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其余分布在政治学、民族学与文化学等学科期刊。这些文章既有总体把握,也有具体分析;既有理论阐释,也有实践图景;既有历史把脉,也有现实对策。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章是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研究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方面,文章共有7篇,平均被引排名第一的文章同时也是发表最早的文章发表在政治学期刊,其它文章多发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的文章有1 篇,发表在民族学与文化学的期刊上。这表明,不同学科各有其关注重点。
表2 高被引文章情况
关键词能够体现文献的主题,通过分析关键词词频及关键词关联情况能够发掘研究的热点和方向,可总结研究的关联情况。提取677 条数据的关键词部分进行初步分析,共有1320 个关键词出现了3053 次,最高词频为314 次,最低词频为1 次。为确保所作分析的严谨性,我们将 “习近平总书记” “习近平主席” “习近平”等代表相同意义的人物和职务关键词以及频次小于5 的关键词予以整合,最终得到71 个关键词。运用Pajek 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生成了6 个有效关键词聚类。
第一个聚类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论述的研究,关键词是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 “新时代”等时间关键词表明,相关研究具有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和新时代等时代语境。 “《共产党宣言》” “科学社会主义” “世界历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学科关键词说明,相关研究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和文献具有历史渊源,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就,是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传统文化” “价值意蕴” “中国智慧”等关键词说明,有研究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核蕴藏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彰显了中国人独特的价值理念,是有益于全人类的中国智慧。
第二个聚类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与实践桥梁的研究,关键词是 “一带一路”。从整体来看,“一带一路”与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联系较密切。这表明,此类研究以 “一带一路”为中心,包含许多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 “一带一路”关系的观点。在聚类内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球治理体系” “中国梦”等关键词表明,有研究将 “一带一路”视为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实践,是沟通中国梦和世界梦的纽带。 “治国理政”“和平发展道路” “大国外交” “理论体系”等关键词表明,有研究指出 “一带一路”是治国理政在外交领域的实践形式,是中国提倡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外交策略的缩影,既体现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要义,也展现了大国外交的应有风范。
第三个聚类是从外交维度进一步展开的研究,关键词是 “新型国际关系”。 “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中国外交”等关键词表明,有研究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在外交层面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指导思想。 “和平发展”“共同价值”等关键词表明,有研究认为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和平发展道路,这一发展道路符合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利益和期待。 “国际话语权”表明,有研究认为中国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会对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产生影响。
第四个聚类是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论述的研究,关键词是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 “民族团结进步”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关键词表明,有研究将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念视为出发点,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视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为落脚点。 “合作共赢” “人类命运”“外交思想” “经济全球化”等关键词表明,有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立足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指出中华民族命运与人类命运的息息相关,探索基于中华民族整体立场的对外关系发展问题。
第五个聚类是关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研究,关键词是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核心关键词对应着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以人民为中心” “网络强国”“网络安全”关键词表明,有研究认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秉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理念,核心是建设网络强国,目标在于维护网络安全。
第六个聚类是关于生命共同体论述的研究,关键词是 “生命共同体”。这一核心关键词对应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命共同体” “生态文明建设” “美丽中国” “人与自然” “绿色发展” “时代价值”等关键词表明,有研究认为生命共同体理念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应当秉持的新理念,描绘了 “美丽中国”蓝图,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同时,聚类5 和聚类6 的核心关键词均与 “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词构成联系,这表明,有研究认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生命共同体不只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网络空间和生态环境领域的具体延伸。
梳理对677 篇高水平文献进行的计量可视化分析,绘制出以上学界对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研究的知识图谱,可以发现:
第一,研究总体处在上升阶段,但未能保持平稳增速。2012 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年12 月5 日习近平发表了 “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⑥的重要观点。随着习近平在各类场合多次使用不同的共同体理念,学界对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相关文章数量迅速增长。但随着党的十九大召开,研究成果在数量上也有一定幅度下滑。
第二,文章总量形成规模,但不同研究领域的数量分布有很大差异。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政治学、民族学与文化学学科也有一定分布。在关键词聚类分析中提取到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生命共同体”等带有 “共同体”的中心关键词中,关于 “人类命运共同体论述”研究最多,其余关键词的研究规模远低于此。这既与习近平对不同概念的使用时间先后、频率大小有关,也与学者对于不同共同体的学术热度预期有关。
第三,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特色明显,合作研究有待加强。 “人类命运共同体”和 “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学界的关注程度相对较高。从机构上来看,对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均匀分布在各类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中,对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则更多集中在民族类院校。机构间虽然有合作,但合作规模不大、次数不多,高影响力的机构尚未形成规模带动效用,机构的研究独立性较强,机构内部合作情况较多。从作者上看,作者的研究领域分布情况同机构情况相类似,高引用文章作者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者间有稳定合作研究关系的情况较少,合作程度较低。
第四,关于共同体的研究 “自成一派”,缺少关联性解读。从关键词共现情况可以看出,虽然形成了6 个有效关键词聚类,但 “一带一路”、新型国际关系聚类在逻辑上从属于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聚类。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生命共同体”四个聚类各自独立性较强,核心关键词间联系较少,相互之间缺少关联性解读。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话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要求,关于共同体的论述也会不断丰富新的内容,增添新的价值。学界对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的阐释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基于学界的研究现状和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发展的逻辑必然,未来可做以下研究:
首先,挖掘潜藏于各类共同体中 “共同”的逻辑。每个共同体都有其内在逻辑,不同的共同体之间同样也存在内在关联。如果将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中的共同体视为系统,那么,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 “生命共同体”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系统中的高层级系统,自然也会吸引学界更多的关注。但分析发现,677 篇文章仅有极少数是关于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的学理探析。⑦这说明,高层级系统之间的关系仍待充分阐释。⑧而且,习近平还阐述过 “两岸命运共同体” “地区命运共同体” “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中非命运共同体” “核安全命运共同体” “地球生命共同体”等理念,但在研究中体现较少。虽然这些子系统与高层级系统存在从属关系,但由于阐释得不够具体充分,容易产生似是而非的模糊感。因此,可以从学理的、系统的角度将习近平所提及的各类共同体理念从具体领域中分离出来,将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置于总的 “共同体”理念之下开展研究,通过划分层次,重新明晰各具体理念的具体定位,进而形成对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更加立体、丰富、鲜活的理解。
其次,要聚焦现实挑战,扩展共同体论述的研究领域。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党和政府坚持人民立场,将人民生命健康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制度、体制优势,率先成功遏制住疫情蔓延,积累下宝贵的经验。面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习近平领导中国以实际行动支援了各国和国际组织对抗疫情,为全人类贡献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疫情是一场挑战,但也蕴藏着机遇。习近平强调,一直以来,国际舆论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而我们国家在世界上做了那么多好事,这是做好国际舆论引导工作的最大本钱。要让世界知道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什么贡献、还要作出什么贡献。疫情终会过去,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疫情给开展其他工作带来的可观机遇,从解读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出发,深入挖掘其历史、现实逻辑,总结中国对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现实贡献,传播好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讲好全球战疫中的中国故事、世界故事, “经常说、反复说”,争夺国际话语权。这样既能够实现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标,也能够为 “做思想舆论工作” “到国外去做思想政治工作”⑨提供宝贵资源,进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注释:
①参见[德]斐迪南·滕尼斯: 《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商务印书馆1999 年版。
②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年版,第154 页。
③ 吴庆军、王振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最新研究动态与展望》,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 年第10 期。
④ 秦龙、刘培功: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的现状、热点与演化路径——基于CiteSpace 可视化工具知识图谱分析的研究视角》, 《河南社会科学》2020 年第4期。
⑤ 王兆璟、郜越: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基于CNKI1992—2019 年数据》, 《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0 年第1 期。
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 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41 页。
⑦ 赵永帅、秦龙: 《习近平关于 “共同体”系列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与整体视域》, 《探索》2019 年第2期。
⑧ 田旭明: 《习近平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意蕴》, 《学术论坛》2016 年第 1 期。
⑨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年版,第208—2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