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PO结合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四肢骨折患者效果

2022-01-11 12:41谭河鹏徐国健董建东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断端患肢手法

谭河鹏 徐国健 董建东

四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多见于摔伤、重物撞击、车祸等,导致患者肢体功能缺损,并伴随着剧烈疼痛情况[1]。临床常以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相较于常规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骨愈合效果更理想,创口更小,因而临床应用价值更高[2,3]。同时,术后患者还需要采用系统性康复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患肢功能,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质量。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四肢骨折患者采用MIPPO 结合中医手法复位治疗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0 月至2020 年10 月绍兴市越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50 例,其中男性90 例、女性60 例;年龄40~52 岁,平均(45.97±5.76)岁;上肢骨折81 例、下肢骨折69 例;骨折发生至入院时间在1~5 h之内。所有患者均符合《骨折诊断与治疗选择》[4]中四肢骨折的诊断标准,并由CT诊断证实;骨折发生至入院时间≤8 h;符合手术治疗指征;并知悉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并剔除:①合并有心肝肾脏器严重损失的患者;②合并有手术治疗禁忌或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③合并有骨关节炎或骨性疾病患者;④治疗依从性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见表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MIPPO 治疗,并在术后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手法复位治疗。

1.2.1 MIPPO治疗:患者入院后需进行CT拍片诊断,确定病灶位置和软组织损伤情况。切开患者骨折创口位置,适当扩大创口,对创口进行仔细清洗,并建立皮下通道,对患者进行常规骨牵引,将患者骨折区域稳定,避免病情加重。在C臂机引导下检测患者患肢长度以及骨折旋转成角的畸形情况,进行骨折矫正和复位。骨折区域行常规消毒后,在骨折近端行2 cm作用骑扣,在深筋膜下端和骨膜外进行软组织分离,建立软组织通道,在C臂机观察下放置钢板,与远近端分别放置1枚螺钉,观察骨复位情况,并随即再放置2枚螺钉,以固定钢板。钢板固定后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创口进行反复冲洗,并逐层缝合,留置引流管。

1.2.2 常规康复治疗:包括体位护理、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肢体功能训练等。

1.2.3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分为上肢手法复位和下肢手法复位治疗措施。①上肢骨折患者需取仰卧位或坐位置于治疗床上,对患肢局部进行局部麻醉,避免患者因患肢疼痛,出现治疗不耐受情况。由两名医师进行复位治疗,一位医师将患者患肢远心端握住,促使肘关节屈曲,前壁旋前位;另一位医师握住远心端腕关节处,对向牵引3~5 min,再进行手法整复。若患者骨折还伴随着关节面损伤,需进行对向牵引,促使关节面平整。复位治疗后,采用小夹板和束带进行患肢固定,以保持复位治疗效果。②下肢骨折患者取仰卧位,在助手的辅助下握住患者的患肢中部,患者一只手将前足握住,另一手紧握踝关节,医生将踝关节做手指环状抱住,进行患者患肢牵引3~5 min。患者根据患者下肢损伤情况,行根骨的前行进提拉,下压胫腓骨,背伸踝关节,依据骨折的具体情况进行足部的内外翻干预,并给予手法复位,采用石膏夹板进行固定。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关节可活动时间、骨愈合时间;②比较患者治疗1 个月、3 个月时关节活动范围、骨密度指标,其中关节活动范围主要是分析患者关节主动活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assive range of motion,PROM)。活动范围越大、骨密度越高,说明患者康复效果越好;③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1 个月、3 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VAS 评分总分0~1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机体疼痛情况越严重;运动功能评分采用Fugl-Meyer评分,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越好,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越好;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hort form 36-item health survey,SF-36)评价,分数越高说明其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设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患者临床指标情况比较/d

由表2 可见,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关节可活动时间、骨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4.95、16.57、12.93,P均<0.05)。

2.2 两组患者康复指标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康复指标情况比较

由表3 可见,治疗1 个月、3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AROMA、PROM、骨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31、5.37、4.96;6.32、8.85、9.58,P均<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由表4 可见,两组在治疗前的VAS 评分、Fugl-Meyer、SF-36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10、0.52、0.19,P均>0.05),观察组治疗1 个月、3 个月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SF-36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0.14、8.74、-9.04、-9.51、-15.30、-10.47,P均<0.05)。

3 讨论

四肢骨折是临床上高发的骨折疾病类型,常表现为桡骨骨折、肱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踝骨骨折等,患者肢体功能受限严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针对四肢骨折患者,临床需及时给予抢救治疗,对缺损软组织进行深部清创,并对骨折断端进行修复固定,以改善患者预后质量[5,6]。常规治疗以钢板内固定治疗,能够保证骨折断端稳定性,但手术治疗切口较大,对患者骨折断端血管损害明显,影响骨折出现血供,患者术后骨愈合时间明显延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7,8]。随着临床医疗水平发展,MIPPO治疗中在临床应用范围扩大,能够根据患者骨折断端位置,适当切开皮层,避免暴露患者骨折断端,降低骨折周围血管损伤,以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同时MIPPO 技术较小,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明显降低,能够尽早进行康复训练,预后质量理想[9]。

患者骨折后肢体功能障碍情况严重,术后需根据患者患肢情况,进行系统性康复训练,常规训练下,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给予肢体功能训练,但考虑到患者机体耐受情况,康复训练力度不够,训练期间容易造成肌肉拉伤、骨折断端疼痛情况,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较低,从而导致训练时间较长,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时间较长[10]。而中医手法复位是根据患者骨髓情况、病灶情况给予专业手法复位治疗,在治疗前给予局部麻醉,能够改善患者复位训练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康复训练质量。在复位治疗期间,医师需对患者患肢进行牵引、旋转、屈伸、按摩、推拿等治疗,促进骨折断端局部供血情况,有利于生成骨痂,从而促进骨细胞再生,有效促进骨愈合,改善患者预后质量[11,12]。同时,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中,能够规律性对患者骨折断端进行刺激,促进肌肉收缩,能够改善患者患肢肌肉力量,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其预后质量。患者治疗结束后需进行固定,保持患者康复训练效果,上肢采用夹板固定,具有塑性好、轻便的特点;下肢采用石膏固定,稳定性好,可有效保证患者训练效果[13]。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应用效果显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关节可活动时间、骨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1 个月、3 个月后观察组关节AROM、RROM、骨密度、VAS 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患者术后给予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应用效果显著,其结果与余旭辉等[14]、陈伟等[15]研究一致,也体现了中医手法复位治疗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四肢骨折患者采用MIPPO 结合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患肢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断端患肢手法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后再骨折1例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楔形髂骨植入联合板状髂骨覆盖治疗胫骨骨不连
层递手法
分析骨搬运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