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晓飞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供水保障能力与用水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需要不断完善。结合临沂市供水现状情况,开展系统全面的调查统计,合理规划城市供水水源、水厂、管网布置,编制切实可行的城市供水应急保障方案,逐步完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关键词:供水安全保障;原水管网;供水管网;互联互通
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水资源成为城市发展最大的刚性约束,城市可用水资源限制城市规划发展,城市规划指导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临沂市中心城区供水现状提出“一河四库、五厂联供”的供水安全保障思路。
一、临沂市中心城区供水现状
临沂市中心城区现状常住人口为278.9万人,居民生活用水水源主要为岸堤水库和许家崖水库,供水系统主要为8万吨引水工程、30万吨供水工程、第二水源项目,现状总供水规模为38万吨/天,第二水源项目正在通水调试,运行后供水保障能力将从38万吨/天提高至58万吨/天,临沂中心城区正式迈进“双水源”供水时代。
二、现状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用水供需不平衡
临沂市中心城区现状供水规模为38万吨/天,按照《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计算,中心城区现状综合生活需水量约为60万吨/天,供水量远达不到需求水量,经调查中心城区地下水开采量约10万吨/天。
(二)供水系统各自单独运行
8万吨引水工程自岸堤水库引水至东北园水厂,供水范围为兰山老城区,供水规模为8万吨/天;30万吨供水工程自岸堤水库引水至半程水厂,供水范围为中心城区,供水规模为30万吨/天,正在通水调试的第二水源项目自许家崖水库引水至第二水厂,供水范围为兰山区西部城区、罗庄区、高新区。
以上三个供水系统原水管网、水厂、供水管网相对独立,未实现互联互通、互为备用的供水模式,不能有效应对城市供水突发情况。
(三)供水智能化水平不高
现状供水系统管理模式较为传统,智能化水平较低,部分水司日常运行、维护、管理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经验,缺乏数据采集、保存、管理的能力,不利于科学系统的分析和规划城市供水设施布置和供水安全保障研究。
三、供水安全保障规划分析
(一)需水量规划
按照现有规划研究,2035年临沂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将达到500万人,需水量约100万吨/天,现状供水量和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远达不到居民用水需求。为有效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供水总量应超出需水量5%-10%(即105-110万吨/天)。
现状供水规模为58万吨/天,规划建设第三水厂(规模20万吨/天)、第四水厂(40万吨/天)建成后,城市供水规模将达到118万吨/天,能够满足城市用水需求(即105-110万吨/天),并可以向临沭县、郯城县补充供水8-13万吨/天。
(二)供水设施规划
1.水源及水厂规划
规划第三水厂常规取水水源为规划建设的双堠水库,应急取水水源为沂河,建设规模为20万/天,具备应急供水、夏季调峰等功能。规划第四水厂取水水源为跋山水库,规划一期建设规模为20万吨/天,二期建设规模为20万吨/天。第三水厂、第四水厂建成后,将与8万吨引水工程、30万吨供水工程、第二水源项目共同构建起多源供水、覆盖全城、互联互通、运行安全、管理高效的现代化城市供水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供水格局,实现中心城区用水高峰期的调峰调压供水,大幅提升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2.原水管网规划
依托臨沂市北高南低的地形优势,8万吨引水工程、30万吨供水工程、第二水源项目及规划建设的第三水厂、第四水厂原水输送都满足重力流输水,原水管线自北向南分布在沂河两岸,相对集中,距离最短处约20公里,有条件将原水管道连通,实现水源地相互应急备用的目的。建议在蒙河与沂河交汇附近建设两条直径2.0米的管道,自西向东连接30万吨输水、8万吨输水、规划第三水厂输水及规划第四水厂输水管道,实现岸堤水库、规划双堠水库、跋山水库水源地连通,有效提供原水的供水能力。
3.供水管网规划
规划温泉路、沂河路、京沪高铁二线、长春路为框架的供水主干环网工程,以现状30万吨供水主管网为基础,将30万吨供水工程、第二水源供水项目、规划第三水厂及规划第四水厂供水管网互联互通,城市供水主干枝状管网优化升级为环状管网,进一步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三)“一河四库、五厂联供”供水思路
通过原水管网互联互通和主干环网互联互通,实现“一河四库、五厂联供”的供水模式。
在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输水管线维修检修等情况时,充分利用各供水系统原水输送管道及原水互联互通设施,最大限度降低因原水不足造成的城市供水短缺,保障各净水厂原水供应充足。
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输水管线维修检修等情况下,各供水系统工作情况如下:
1.岸堤水库不能供水的情况。8万吨输水和30万吨输水管道停用,第三水厂启用沂河应急取水工程,双堠水库、跋山水库向东北园水厂和半程水厂补充供水,可供水量为34万吨/天,基本能够满足城区用水需求。
2.许家崖水库不能供水情况。第二水源项目停用,暂时无原水补充替换,供水缺口为20万吨/天。
3.双堠水库不能供水情况。规划双堠水库不能供水,方案一是第三水厂可以立即启用沂河应急取水工程,方案二是30万吨输水量增加至38万吨/天,第四水厂输水量增加至50万吨/天,可向第三水厂补充供水18万吨/天,基本满足第三水厂原水需求。
4.跋山水库不能供水情况。第四水厂输水管道停用,第三水厂启用沂河应急取水工程,30万吨输水增加至38万吨/天,双堠水库向第四水厂输水24万吨/天,合计可向第四水厂供水32万吨/天,供水缺口8万吨/天。
四、结语
优化原水管网互联互通,提高原水供水可靠性;优化主干环网互联互通,增强供水保障能力。在各种应急突发情况下,依托“一河四库、五厂联供”的供水模式,借助智慧调度系统,合理切换各供水系统,在水量、水质、水压等各方面不断完善供水保障体系,优化供水结构,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祝来,张勇,杨明明.城市供水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研究〔J〕.灾害学,2006,(02).
[2]鲍任兵,邹磊,张怀宇,余琴芳,宋子明,万年红,陈燕波,李树苑,贾旭超.城市供水系统应急设计研究及案例应用〔J〕.给水排水,2020,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