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观看中审判

2022-01-10 08:59
家居廊 2022年1期
关键词:纸袋审判隐喻

意大利国宝级艺术家MaurizioCattelan, 于1960年出生于意大利东北部的大学城帕多瓦(Padova)。是当代最具争议也最富有关注度的艺术家之一。他以大型装置艺术和观念艺术而为人所知。2019年他的作品《喜剧演员》—一根被灰胶带贴在墙上的香蕉在巴塞尔展会上以天价售出,再次掀起了当代艺术价值与现成品关系的讨论,而他的作品一如既往地延续着讽刺、批判、反思与主动表达的强烈个人风格。

初冬的北京,意大利观念艺术家Maurizio Cattelan(莫瑞吉奥·卡特兰)在中国的首次个展—“最后的审判”在UCCA尤伦斯艺术中心开场。Cattelan的作品往往拥有多重的隐喻与叙事,挑战了人们对日常事物与生活经验的惯性预设。他的创作理念正如整个展览的展陈空间一般,并非线性展开,而是从多个维度开放式呈现,观者在其中可自由徜徉。

作品《二十世纪》自展厅穹顶高高悬吊,以“马”这种被普遍抱有特定联想意向的动物的无助形象,暗示了艺术家的家乡意大利—虽被视为“浪漫异国”,却内含社会危机,这不仅与艺术家的个体经验相关,也是跨文化性的普遍观察。马的上方,散布于整个展厅高处的鸽子群若隐若现。鸽子同样被认为是“旅游国度”意大利的代表景观之一,远观之下,一只只鸽子的个体特征被“抹除”,隐喻了同质化群体中个体差异的问题。作品《否》中,艺术家将纸袋套于跪立的西装人像头部,认为纸袋隔绝下的“人体大脑”建立的想象,本就是一种虚构世界,因此纸袋不失为一种VR(虚拟现实)设备,观众自可任意解读,建立不同的观感结论。

动物—这一直接却隐喻性极强的元素仿佛始终贯穿Cattelan的创作,展馆中不乏更多以“动物形体”为原型的作品,名称《哔嘀哔嘟哔嘀咘》引自灰姑娘被仙女教母拯救的咒语。作品中的小松鼠疲于生活,而烦恼像它背后水池中的脏碗一般堆积,并不会如童话一般被一句咒语清扫一新;叠放的驴、狗、猫、公鸡骨架的作品《永恒的爱》,故事源于格林童话《不莱梅镇的音乐家》,正如标题一般,讲述着一段动物之间的友情;另一件高近8米的巨幅骨架雕塑则是经典卡通形象“菲利克斯”的“虚拟化石”,与自然博物馆中的标本形成对照;白布掩盖的大象身躯透着徒劳与荒谬,而这件作品被命名为《不怕爱》,引导观众去审视悖论之中体现的茫然、恐惧、矛盾等情绪……

Cattelan的创作取材广泛,除了标志性的动物系列,本次展览亦囊括了艺术家以自身经历、自我形象进行的创作。它们分散于展厅各处,高低错落,极大地丰富了观展节奏。迷你人偶形象、巨幅的《父亲》《母亲》身体局部的图像等。同时,各种微缩景观、对现成品的二次创作、艺术史中重要人物及作品的再演绎也于本次展览悉数呈现—微缩电梯作品《无题》、流浪汉《张三》等作品隐喻了现代社会片段;致敬佐罗与艺术家Lucio Fontana的被割裂的红色画布;毕加索“吉祥物”的行为表演等等。

Cattelan认为,“艺术涉及了人类历史最初阶段的母题—创造、生命、死亡”。他常以动物的标本及骨骼进行创作,用动物庞大或微小的身躯来承载看似与作品实际空间体量形成反比的情感与叙事。他将自己作品的灵感来源和实际主张,隐藏在极具冲击力的视觉表达之间,以非自然的微小细节或作品标题设置线索,吸引并“挑战”观众一探究竟。Cattelan巧妙且不乏幽默地将各种情感表达与讨论融合于对“死亡”的残酷阐释之中, “或许面对死亡,发笑才是一种本能”。

Cattelan的作品涉及个体经历、日常生活观察及艺术史的挪用,大胆、挑衅而又充满趣味;通过反常的放大与缩小的视觉比例被呈现,挑战了艺术展览中一贯的场域势能,映射了对当代艺术及社会中各种原始问题的思考与“审判”。

整个展览的标题源于米开朗基罗为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绘制的壁画《最后的审判》。这件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作经过了数百年的“修复”,早已并非原畫,且位于教堂穹顶,非但肉眼难以细致观察,更是禁止观者拍照。而Cattelan“缩小”版本的《最后的审判》却纤毫毕现,触手可及—观众可以随心所欲地观察细节并拍照记录,这种体验也许比前者更为真实,也暗示了审判的权力从“神坛”被让渡给观众—只要“观看”,某种程度上就已经在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审判艺术。

猜你喜欢
纸袋审判隐喻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Chapter 20 Extreme torment 第20章 极度惩罚
爱的隐喻
时髦显瘦的纸袋裤,让你拥有细腰长腿时尚君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光阴的审判
巴总统总理挺过审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