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新区建设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区对策思路研究

2022-01-10 10:38辛金国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滨江杭州人工智能

□文/ 辛金国 刘 昱 金 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为落实浙江省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和杭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要求,杭州高新区(滨江)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推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和深度融合应用,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典型场景应用先行地和人工智能企业培育发展主阵地,率先建成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区,打造中国方案浙江样本杭州经验的滨江精华版。

推进核心技术突破,协力打造全国人工智能理念和技术策源地

滨江拥有浙大滨江研究院、杭州中科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杭州长光产业技术研究院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北航杭州研究生院、海康威视视频感知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滨江具备打造全国人工智能理念和技术策源地环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居全省第一;拥有市级以上孵化载体累计达104家,在孵企业3093家,居全省一。

但是,滨江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明显差距,创业企业集中在应用领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突破人工智能核心关键技术。进一步探索新型人机交互技术,突破口语化语音识别、拟人语音合成和口语化处理技术。迭代突破计算机视觉技术,研究人类视觉的认知与交互激励,重点突破医疗影像图像识别、自动驾驶视觉感知等重点应用领域关键技术。突破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特别是基于知识图谱、事理图谱等大规模多元知识的自然语言语义分析方法。发展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重点突破远距离虹膜识别、复杂环境下人脸识别以及指静脉识别等核心技术。探索自主无人系统技术,重点突破自主无人系统计算架构、复杂动态场景感知与理解、实时精准定位、面向复杂环境的适应性智能导航等共性技术。超前布局高级机器学习、类脑智能计算、新型边缘计算、知识计算引挚等基础研究,探索人脑感知和认知的可计算模型,支撑类脑计算理论的研究。

二要聚焦创新载体,加强人工智能研究平台建设。优先布局建设一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优先在人工智能龙头骨干企业中布局建设一批省级企业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大力推进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聚焦物联网基础器件、智能终端研发与产业化,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双向联动。支持浙大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开展大数据智能、人工智能安全、人工智能芯片、跨媒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等方向的前沿技术研发、创新技术应用、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和高科技企业孵化。支持企业与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浙大滨江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合作,推动智能辅助驾驶、复杂环境感知、车载智能设备等软硬件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加快培育智能汽车产品。积极争取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校来滨江合作办学,建设人工智能科研院所。积极创建人工智能方面的省实验室。

三要推动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人工智能公共技术平台。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开源开放创新平台杭州节点的建设,支持AI 重大应用的模型训练与推理。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行业级人工智能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省智慧视频安防制造业创新中心、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建设,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机器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智能物联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的发展建设,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示范性创新服务综合体。

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协力打造全国产业数字化变革示范地

滨江拥有千亿元级智慧经济产业,打造了人工智能的全产业链,初步在语音识别、文本挖掘等领域加速突破,视频图像处理、智能仓储机器人等技术和产品全球领先,集聚了网易、新华三为代表的行业巨头,海康机器人、虹软、凌感科技等一批科技型企业。

但与北京、上海和深圳人工智能等“优等生”相比,滨江人工智能初创型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发相对分散,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无法达到规模效应。智能硬件初创企业稀缺,导致消费级智能硬件产品市场尚未成熟(如表1)。

表1 杭州高新区(滨江)与深圳南山区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主要指标比较

杭州高新区(滨江)要聚焦顶层设计,高起点谋划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培育人工智能创新型企业发展梯队。

一是面向未来经济,培育人工智能新兴产业。精准定位产业升级方向,做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重点产业。大力招引智能基础核心硬件、智能软件、智能化网络基础设施等项目。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区块链、量子信息、前沿材料等关联产业。

二是助力产业升级,加速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发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型制造等模式创新。组织实施智能制造项目,推广黑灯工厂、智能化改造经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实现员工、机器、材料、工艺流程和制造环境的智能化管控。加快基于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研发与应用。探索无人工厂和未来超级工厂的技术框架和标准体系,打造全国产业数字化先行样本。

三是突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重点企业。支持智慧物流、智能家居、智能网联企业等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行业创新应用技术等开发和产业化,抢占行业人工智能生态发展先机。围绕智能感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加快培育人工智能行业标杆企业。支持企业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和专利布局,牵头或参与人工智能相关标准制定。

四是关注企业成长,孵育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支持人工智能方向的专业化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双创载体建设。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和服务,做好企业上市培训,支持高成长性人工智能企业挂牌上市。

探索“人工智能+”落地,协力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应用输出地

杭州高新区(滨江)不断探索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实体经济,打造“人工智能+”,扩大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商贸、政务、民生、智能制造、物流和能源等重点行业的应用。支持重点领域加速人工智能应用融合进程,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以及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遴选基础条件突出、应用潜力巨大、示范效应卓著的应用场景与典型案例,进行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推介宣传。

一是打造独具特色的应用场景。持续升级打造“城市大脑·滨江平台”,推进场景开放、数据共享,围绕“1+X”领域拓展发掘智能交通、智能环保、智能医疗、未来社区等应用亮点,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发挥数字经济应用场景优势,加快工业人工智能服务、生产装备智能物联技术、生产制造新模式等技术应用;持续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打造离散智能制造、流程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应用场景。开展消费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围绕热点,优先在疫情智能防控系统、智能商务、智能金融、智能物流、智能文创、智能教育、智能健康和养老等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

二是发挥“智能亚运”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智能亚运”的落地实施和推广应用。深度挖掘亚运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优化升级周边智慧场景,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指挥、智能安防、智能安检、智能生活、智能表演、智能场馆、智能语言服务、智能出行、智能观赛等的深度应用。积极开发智能出行、自动巡逻机器人、多语言翻译服务等应用场景,探索城市治理现代化场景。

三是开放一批政府人工智能合作项目,以政府采购促进应用场景落地。人工智能的核心不在技术,而在于商业逻辑的重构。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认知革命。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认知上超前一步,要在人工智能应用上加大支持力度。利用人工智能的“超智能社会”的特点,建议有关部门发布一批“人工智能+”安防、医疗、金融、交通、教育和环保等人工智能服务项目,引导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加快落地。

提升行业平台,协力打造全国人工智能生态体系样板地

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产业生态走在前列。在基础支撑层,形成了以网易、新华三为核心的大数据、运算力支撑体系。在软件技术层,虹软、海康威视等在数据处理、人脸识别、视频图像、语音识别等关键技术领域,初具竞争优势。在行业应用层,中控、阿里巴巴、恒生电子等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解决方案。杭州高新区(滨江)要进一步强化政策精准对接,发挥产业平台优势,完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环境,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

一是强化产业政策精准扶持,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建立政府资金引导、市场主导的人工智能产业基金,运用项目孵化、投资、并购整合等运作方式,带动民营企业投资和撬动金融机构投资,支持处于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各个阶段的人工智能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作用,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用足、用好、用活增值税转型等政策;为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贴息支持;对人工智能企业从事研发、技术转让及相关技术咨询服务等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人工智能企业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及相关技术(含软件)、配套件,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二是加快产业平台建设,构建开源开放产业生态。推动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发挥领军企业作用,牵头研发共性关键技术,形成开源开放的创新生态,通过面向社会的知识开放与共享,打破发展壁垒,实现跨界合作,支撑产业快速迭代,服务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建设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互利互通机制,围绕人工智能产业标准制定、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行业交流等需求,通过组织行业竞赛高峰论坛、国际会议等形式,加深横、纵向产业链的交流合作与需求对接。

三是积极参与关键技术标准规范制定,营造标准化、安全化的产业生态。关键技术标准与安全风险防范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一环。促进行业规范、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隐私等行为的惩戒力度。开展人工智能综合标准化体系研究,推动建立人工智能融合标准体系。建立并完善基础共性、互联互通、行业应用、安全服务、隐私保护等技术标准,研究建立人工智能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评估标准。

优化人工智能空间布局,避免同质竞争

人工智能浪潮下,诸多城市纷纷开展产业布局,容易形成“遍地开花”的局面,无法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杭州高新区(滨江)要避免与其他区(市)低水平同质竞争,根据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理性选择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一是打造人工智能发展“一核一中心”核心区块,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依托物联网小镇、互联网小镇等创新载体,推进海康威视图像识别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国家芯火平台等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开放,孵化人工智能创新技术,重点发展芯片及传感、智能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人工智能算法等领域。依托智慧新天地、智造供给小镇等着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围绕生产制造、生活服务、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需求,搭建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体验场景,重点实施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安防等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成为集融合应用示范、产业创新发展于一体的创新应用综合实践。

二是形成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机制,共同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倡导开源共享理念,促进产学研用各创新主体共创共享,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结合杭州高新区(滨江)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建立“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发展平台,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产生更高的创新效益。强化高新区(滨江)与杭州其他人工智能集聚区的优势互补、错位协同,形成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机制,共同支撑杭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拓宽国际合作渠道,将杭州高新区(滨江)打造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国际交流通道。

猜你喜欢
滨江杭州人工智能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丹麦DALI 5.1.2全景声,家里的角落处处有影音 滨江一号多功能影院
2019:人工智能
滨江新区日雕感怀
人工智能与就业
杭州院子
数读人工智能
杭州
下一幕,人工智能!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