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乐,程 玮,李丽娟,冯瑞洁,沈 玲,李 娟,马 丽
(焦作市人民医院眼科,河南 焦作 454100)
屈光参差性弱视临床上多采用遮盖健侧眼、刺激弱视眼视力恢复的方法,但此法起效慢且去除遮盖后易复发[1]。双眼推拉模型指导下的视觉训练无需遮盖健侧眼,对健侧眼与弱视眼同时干预。本研究将其应用于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观察对最佳视力的影响。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纳入标准:年龄8~16岁;屈光参差性弱视诊断符合参考文献[2]中的标准;均为单眼;注视性质检查为中心注视者。排除标准:眼球震颤者;合并眼部器质性病变者;精神疾病或癫痫患者。共纳入患者89例,按照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12.37±1.12)岁;轻度3例,中度15例,重度27例。对照组:44例,其中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龄(12.89±1.06)岁;轻度4例,中度16例,重度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眼科检查,并根据散瞳验光结果给予眼镜处方并配戴眼镜。对照组:根据弱视程度制定遮盖健侧眼计划,重度弱视者予6 h/d,轻度或中度弱视者予4 h/d,同时嘱患者进行精细目力训练(穿针、串珠等)与红光闪烁仪刺激弱视眼,每次15 min,2次/d。研究组:采取双眼推拉模型视觉训练,具体如下:将患者双眼眼科检查数据(屈光状态、眼位、双眼抑制、精细随机点立体视、双眼注视稳定性等)输入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网络管理平台,根据平台计算训练方案,在保持双眼平衡的基础上,对健侧眼进行能量抑制,对弱视眼进行能量增强,本院视觉训练终端接收方案后,采取虚拟现实(VR)眼镜对患者进行分视,训练任务包括:视觉注意、光栅朝向辨别、对比度检测等,模块类似俄罗斯方块,双眼接受不同刺激,训练10 min后休息10 min,再训练10 min后休息2 h,依此法每日训练40 min。两组患者均持续训练3个月后评定效果。
1.3观察指标 训练前后对每位患者行散瞳验光,由同一位眼科医生实施,记录双眼屈光度、弱视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以等效球镜值计,BCVA视力换算成LogMAR视力。
两组干预后弱视眼屈光度及BCVA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健侧眼屈光度较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屈光度及BCVA的比较
弱视在青少年视觉疾病中较为常见,若不及时干预,会严重影响患者视觉发育,对其视力造成不可逆影响。屈光参差性弱视是青少年弱视常见类型,是由于视觉发育期单眼屈光状态异常导致双眼视觉差异,进而在双眼视网膜上形成大小不等、清晰度不同的影像,视觉中枢为平衡融合两种影像,主动抑制视模糊眼造成屈光度过高,引发单眼弱视[3]。由于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大多健侧眼视力良好,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发现,可能延误视力最佳矫正时机,故及时干预对恢复患者视力有重要意义。
降低患者弱视眼屈光度,使之与健侧眼相近,有利于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力恢复[4]。目前,临床采用的遮盖疗法通过遮盖健侧眼,强制使用弱视眼,刺激中枢神经对弱视眼的抑制,具有一定效果。但去除遮盖后易复发,同时青少年患者正值青春期,遮盖单眼可能出现羞耻、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其学习生活,对训练干预的依从性较差。双眼推拉模型是近年来一种依据视觉科学和脑科学的研究成果[5],对双眼同时干预,且无需遮盖健侧眼的新型视觉训练方法。本研究将其应用于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弱视眼屈光度、LogMAR值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因为该模型对双眼同时产生刺激,予健侧眼低能量刺激(拉),予弱视眼高能量刺激(推),使视觉中枢对双眼的兴奋与抑制达到平衡;同时,通过VR分视眼镜,模拟出新奇的形象,能加强对弱视眼的刺激程度,且患者依从性较好,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综上所述,双眼推拉模型指导下的视觉训练能有效提升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BCVA,且效果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