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意明(湖南 株洲)
湘籍知名画家贺安成虽已耄耋之年,但宝刀不老,不断创新,努力取得艺术上的突破。他的水彩风景画追求的是写意方向,作品形神兼备,气韵灵动,表现上注重隐喻与象征,技法上充满着张力与弹性,画面元素的精妙组合使主题得到升华。套用他本人用的譬喻,达到的正是一种“一加一大于二”的艺术效果。
贺安成年青时因家庭出身原因无缘上美术院校,早早进入社会。但他在艰难的谋生糊口之余,硬是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勤奋努力坚持自学,最终取得了令人赞叹的艺术成就。中国水彩画家学会副会长、湖南水彩画研究会会长张举毅称赞他是画坛的一位“怪才”;著名油画家、中央美院教授潘世勋评价他的水彩画作“形象刻画游刃有余,行笔赋色洒脱洗练”;湖南师大美术学院原院长、教授朱辉认为他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令人叹服。
群峰竞秀 水彩 贺安成
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法国美学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对艺术家来说,生长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总会影响到其艺术创作。从题材和内容上看,贺安成的水彩画很多是画的湖南。包含其中的家园精神与乡愁情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然地理意义上的,二是心灵精神层面上的。前者体现他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湖湘大地的热爱,后者体现在他对艺术之根的独到领悟与把握。两者的高度契合,与磅礴深厚的湖湘文化精神一脉相承,成为其作品价值和意义的奠基石。
湖湘文化精神是贯穿在贺安成写意风景画中的“形而上”的东西。湖湘文化在近代最有名的格言是“经世致用”,这已经成为湖南社会的主流意识。但湖湘文化还有另一面,即浪漫主义情怀,从屈原到毛泽东的诗歌中,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子;从怀素到齐白石的书画中,都可以看到这种传承。湘江是一条充满诗意的文化之河,对湖南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厚的。正是湖湘文化中这种锲而不舍的务实精神与浪漫情怀的结合,成为催生贺安成艺术追求的母乳。这在贺安成早期的“新城组歌”系列到后来的“芙蓉国里”系列作品,均有体现。
在工业化、城市化时代,许多自然、美丽的事物在逐渐消失,自然环境的破坏及因金钱带来的精神上的世俗化、侏儒化等现象已引起人们的不安。贺安成的作品能引发当代湖湘人的怀旧意识,唤起人的原乡情结,促使他们领悟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乡愁之美,让大美湖湘的文化精神再度诗意地回归。贺安成的水彩画,风景虚实相生,人物独具神韵,风格自成一体,充满诗意与灵性,正是长期受到湖湘文化精神熏陶淫浸的结果。
贺安成的写意水彩风景画,在审美情趣上反对照相式的摹写现实,追求的是凝练洒脱、不拘一格的写意方向。他把“意”和“象”结合得炉火纯青,每一幅画作中都结合表现对象,蕴含着多重隐喻和象征,达到了所谓的“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对于写意,贺安成的艺术感悟更多源自于中国传统艺术,特别是近代齐白石的艺术实践和观念。他把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的理论完全圆熟地运用于自己的水彩风景画创作之中。在《毛主席故居》中,故居处于远景之中,与湖南过去的民居似无区别,故居前密密点点、隐隐若现的是参观的人群,近景则是淡淡的荷塘,周围笼罩于一片绿色,代表着茂密的树林。整幅作品表现的是故居已经褪去从前无限神化的光彩,与山川风物和谐地融为一体,成为现实景观的一部分,寓意的是时代的进步。这是一幅典型的“意”与“象”完美结合的作品。“意”表现在朦胧的“象”之中,体现了画家对于社会的独到思考,画作也由此远远超越了一般风景画的层次。
贺安成认为,中国人观察事物的方式和西方人是非常不同的,他们会赋予万事万物以主观的情感、情趣和情怀,看到自然界的荷花、竹子、野草、石头,都会结合个人的经历产生特定的感悟。他本人在创作的时候,也总是对眼睛看到的对象进行深度加工,在脑海中浮现出想象的画面效果,之后再努力地在画面上加以传达和呈现。正因为他的写意风景画将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化为隐喻和象征寄寓于意象之中,因而让观赏者感觉到画作意味无穷,经得起反复琢磨。
贺安成认为绘画艺术不能仅仅停留在视觉感官的愉悦上,而是应该启迪人的心智,因为在高科技发达的今天,艺术家只有在艺术语言上下功夫(不是技术语言),绘画才能生存发展。
贺安成创作于1988年的《新城组歌之五·桥》,堪称最能代表他艺术成就的经典之作。作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后又入选“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画展”。这一作品将古老的帆船和正在建设中的大桥并置于同一画面,古典与现代的元素巧妙而令人惊奇地组合在一起,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种富于象征性的棕红色调中,热烈而温煦,产生一种很强烈的现代美感。贺安成的笔触大开大合,打破了传统水彩画的窠臼。正如他自言的那样:“如果画成蓝天白云,画得细腻写实,那艺术意味将荡然无存。”
机车出厂 水彩 贺安成
中国古代传统绘画,都离不开写意与写实两条路子。但写意显然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而西方绘画虽然历史上长久以写实为主流,但近代以来的艺术实践却在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古代绘画理念中汲取养分。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在《美学纲要》就称,“艺术是幻想或直觉”,“意象是通过隐喻的形式去表现艺术创作”。由此可见,贺安成的艺术追求是有深厚的理论背景作为支撑的。在《韶山毛家祠堂》中,画面上的那片橘红是现场所没有的,完全来自于画家的脑海,属于画家大胆的“移花接木”,但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主题。因为毛家祠堂不是一般的祠堂,而是毛泽东在年轻时代领导农民运动的指挥部,因此天空中翻滚的云,仿佛“农奴戟”一般突起的屋角等等细节,都能把人的思绪瞬间带到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要知道,去韶山画过毛家祠堂的画家不计其数,但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停留在照实写生的层面,并未像贺安成一样将它的意蕴内涵充分展现出来。
谈到自己的艺术追求,贺安成概括为六个字:“中国心”“西洋眼”。这六个字看似简单,却涵盖了他一辈子的艺术探索之路。
所谓“中国心”,贺安成说,一是在选材和主题上,艺术家要力争与中国的现时代同步,在某种程度上为时代代言。而没有时代精神的作品,仅仅只能体现匠人的技艺。二是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及绘画精神、技巧渗透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做到用笔简洁、以一当十。他的《鱼翔水中天》《群峰竞秀》等作品,选择的是再普通不过的风景题材,却反映出画家对于自然的思索和领悟,进而折射出时代的大主题。《鱼翔水中天》里,一条小船,一个红衣女子,几只正在休息的鱼鹰,这些都看似平常,但令人惊叹的是水中的数尾游鱼。要知道鱼是不可能飞翔的,但在贺安成笔下,天空和白云倒映水面,鱼也就一变而为鸟,能够破空遨游逃脱鱼鹰的追剿了。《群峰竞秀》里,那隐约如少女并列在一起的山峰,则表现了当代最为重要的生态环保的主题。
所谓“西洋眼”,贺安成说,因为水彩画毕竟是西方的舶来品,所以作为水彩画家,一定要有扎实的素描、速写功底以及强烈的对色彩与色调和空间的感悟能力。西洋画注重写实和形似,强调以透视与明暗、色彩关系表现物象。如果将其中的油画比作交响乐,那水彩画就相当于轻音乐。他还认为,不少学西画的人,都以为写意就是把具象的东西画得概括,处理得不完整,这种观念其实是很片面的。如果没有一定的诗意,没有特别的意境,那这样的画是称不上写意的。
贺安成的艺术成就,来自于“中国心”与“西洋眼”的完美结合。他的《新城组歌之二》,一列绿色火车从灰黑色车外形有点像蒸汽机车车头的背景中开出,绿色的火车代表着蒸汽机时代的结束和内燃机时代的开始,这是当时的一大进步。重背景是西洋画的传统,贺安成选择了灰黑色的背景,加入独到的处理,采用的又是中国传统的写意绘画技法。贺安成说:“齐白石有我以少少许胜人多多许之说,我也心向往之。”他往往以类似中国画的简练笔法、轻涂漫抹,就达到了复杂丰富的表现效果。《山村小学》一画通过描绘开满鲜花的草地、高飞的山鹰、挺拔的树干,暗喻偏远的山村也会培育出栋梁之材。这看似一幅普普通通的风景画,但画面中心一杆鲜艳的国旗,则成了画中的“点睛之笔”。
如今,贺安成的水彩画全国知名,无论是水彩风景系列“芙蓉国里”“新城组歌”等,都堪称能代表中国水彩画成就的重要作品。但他对此看得很是淡然。他说,自己虽已年逾八十,但仍壮心不已,期待在艺术之路上能取得更多更大的突破。
伟人故里 水彩 贺安成
韶山的祠堂 水彩 贺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