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昭鑫
摘要: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进行人际交流、提高学习成绩、实现个人理想具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初中班主任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考察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引导进行充分结合,让学生学习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参与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让学生形成宽容有爱、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阶段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更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到校园集体生活中;同时还要发挥学生的独立意识,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创新创造。因此,教师要从这些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不断奋发向上、提高自我。下面,笔者就具体谈一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讲解丰富的心理知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较为深厚的知识修养,也具有了良好的探究能力。因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课进行专题心理健康知识讲解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自身存在的心里问题、产生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引导下进行健康成长。
例如,班主任老师可以利用班会课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学习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总体的认识。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初中阶段,我们的心理健康包括哪些方面?要达到怎样的标准呢?”教师可以推荐学生看《青少年心理健康》等书籍,让学生能够从书籍中学习并认识到心理健康包括智力水平、心理状态、情绪调控、人格塑造、人际关系、学习水平等方面重要性。之后,学生可以对这些方面有关的心理知识结合自身实际,以点带面,从而构建出完善的心理健康成长目标。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具体学习调节心理健康的方法。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产生悲观心态时,可以怎样调节自我呢?”学生通过浏览心理健康网站,能够总结出倾听欢快的音乐、参与体育运动、与朋友进行交流等方法有利于自身情绪调控。又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和他人发生矛盾时,应当怎样恢复良好的关系呢?”学生可以探究出勇于承认错误、和同伴一起游戏等方法。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来丰富自身的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在科学理论的引导下不断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学习的科目大为增加,学习压力日益繁重。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学业压力有关。因此,作为班主任要重点从学习层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及时反馈学习中的困难,不断创新学习的方法,制定完善的学习计划,以此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对此,教师可以分层次对学生从学习方面进行心理健康辅导。首先,对于学困生,这些学生大部分由于学习方法欠缺,学习效率不佳容易产生悲观沮丧心理。此时,班主任老师可以积极与各科任老师师进行沟通,通过班科任教师协力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和耐心的辅导,帮助学生具体解决疑难问题,以此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支持与关爱。其次,对于部分优秀学生,教师一方面应考虑到他们可能在获得进步时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班主任老师可以利用课余巡班过程细微观察,一经发现,应及时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为学生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不断培养学生谦虚向上的心态。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考虑这些学生在遭受失败时容易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因此,班主任老师适时帮助学生深入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并挖掘学生在思维以及学习习惯方面的优势,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念。同时,作为班主任还要加强家校沟通,与家长探讨科学的教育方法,改变以往家长过于望子成龙的心态,引导家长营造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让学生学会及时排解的自身心理压力。在这样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的桥梁作用,便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业方面产生的心理问题,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让学生学习能力不断不断得到提升。
三、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生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面临的心理问题也更为多样。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多方面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进行充分的交流以及团结合作,在奉献与创造中完善自己的品质,提高自我的认可度,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
另外,班主任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环境展开多种实践活动。例如,一些学生的个性比较孤僻,缺乏与他人交流的勇气。此时,班主任老师可以组织体育比赛,引导这些学生积极参与相应的项目,并未团队争创荣誉。同时还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对这些学生的优秀表现进行称赞与认可,以此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又如,一些学生经常存在急躁的心理,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进行野外活动,例如踏青,让学生共同制定踏青的计划,写作踏青的感悟,以此强化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宽容有爱的心理状态。当然,班主任老师还可以组织其他的活动,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塑造。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共同进行校园卫生清扫活动。在活动时,班主任老师可以鼓励一些学生担任卫生小组组长,以此强化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还可以鼓励一些学生在完成自身卫生任务后帮助其他同学打扫卫生,以此强化学生的无私奉献意识。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与评价活动,让学生表述出自己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向他人学习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在参与多方面的实践过程,班主任老师的及时疏导,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进行个人心理状态的调节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初中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任重道远。在班主任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将心理建教育不断的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员,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能力,适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心理也随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正玺.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家長,2019(27):43-45.
[2]鲍慧智. 试析初中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7(10):201-202.
[3]魏惠玲. 浅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2019(0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