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游戏 精彩表演

2022-01-09 12:45沈一萍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大灰狼鳄鱼小兔

沈一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什么是表演游戏]

幼儿的表演游戏是通过故事(幼儿自己创编或者源于文学作品)为线索开展的游戏。主要以作品的内容和情节为依据,运用动作、语言、表情、道具等,通过角色扮演,借助于想象,对作品加以补充和渲染的游戏。

[我们眼中的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是幼儿园的创造性游戏之一,是幼儿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并借助“渲染、补充”等创造性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再现作品的一种游戏形式。因此,表演游戏更多的关注幼儿创造性表演能力的培养。

[表演游戏的构成元素]

构成表演游戏的基本要素是剧本、游戏情节、角色扮演(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环境创设。在各要素之间,“剧本”是基础,是表演游戏开展的基本保证。剧本的核心“游戏情节”,是表演游戏的基本要素。当游情节发生变化时,角色扮演、环境创设都将随之发生变化。幼儿角色扮演时的语言、动作、表情,是幼儿不同游戏阶段表现的载体,直接体现孩子所处的游戏阶段。另外, “角色扮演”、“环境创设”又会反作用于“游戏情节”,它们能使游戏情节更为生动、有趣。

[表演游戏的特点]

表演游戏对孩子们来说是自娱自乐的活动。幼儿能持续活动,其真正原因就是“好玩”,而不是来自外界的要求与欣赏。所以幼儿园的表演游戏中,游戏性要先于表演性,如果缺乏了游戏性,那么表演游戏就将失去其作为游戏活动的本质。

表演游戏依托故事为基础的特点,决定了表演游戏的表演性。而正是基于故事、作品的人物、情节、创编要求,形成了表演游戏以“表演性”为基础,也正由于“表演性”的特点,构成了表演游戏区别与其他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

[表演游戏中教师的策略]

幼儿的表演游戏一般要经历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表演的发展过程。游戏初期,孩子的表演无论是在语言、肢体动作还是道具的使用方面都比较朴素。当游戏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孩子们会将很多创意造性的元素融入表演,使得语言更加丰富、肢体更加逼真,道具呈现更趋多样性。但游戏中,幼儿自己往往很难独立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表演的提升。那作为教师,如何了解孩子的興趣点,并通过有效回应与支持,让孩子在体验表演与创造的乐趣的同时,促进幼儿表演游戏水平的提升?我们就以一个表演游戏案例“森林历险记“系列活动的推进,来说明优化表演游戏策略,对幼儿表演游戏中表演能力、创造性能力提升的推动作用。

活动的由来:

大班“动物大世界”的主题活动开始了。孩子们纷纷制作了一些和动物相关的亲子大图书与同伴们分享故事。这天午餐前,依依拿着她和妈妈制作的大图书,讲述着的故事,吸引了孩子们。男孩们纷纷扮演故事中的鳄鱼吓唬女孩子们,女孩子也不甘示弱,有向老师求救的;有三五成群反抗的;嬉笑声、吵闹声不绝于耳。

看到孩子们在聆听故事时的行为表现,于是老师和几个孩子们聊了起来。

老师:刚才看到你们笑呀,叫呀,很开心的嘛。说来听听,我们一起开心开心喽!

幼儿:我们正在玩早上听的那个故事呢。

幼儿:对的,就是《森林历险记》呀!

老师:这个故事什么地方你们最喜欢呢?

幼儿:小兔子打大鳄鱼,大鳄鱼被赶跑了(孩子一边说一边笑着,还用手做扔东西状)

幼儿:是呀,小兔子很厉害的,很会动脑筋的。

幼儿:小兔子打鳄鱼太好玩了

老师:哦,怪不得你们刚才有的是“鳄鱼”,有的是“小兔”,已经开始玩这个游戏了。看来你们很喜欢玩“小兔战胜大鳄鱼” 的游戏喽!

幼儿:我喜欢做小兔!

幼儿:我要做大鳄鱼。

老师:好呀,既然喜欢就和朋友商量好一起玩吧!

分析:

听完故事后,许多幼儿自发的扮演“小兔大声求救、想办法对付鳄鱼”;“鳄鱼张大嘴巴吓唬动物”的片段,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已经被故事中“小兔子战胜大鳄鱼”的情节深深吸引了。虽然此时的语言简单,更多的是呼叫,动作也不多,只是张大嘴巴吓唬、簇拥在一起躲避,但可以看到,最初的表演游戏已经在幼儿的嬉闹声中产生了。

此时,教师的做法是:

●静心观察,及时了解幼儿表演的兴趣点

当教师发现幼儿愉悦的游戏行为时,教师必须静下心来耐心观察,观察孩子究竟在干什么?当时的语言、表情、动作又是怎样?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师分析孩子兴趣点的依据。此案例中,“男孩们纷纷扮演故事中的鳄鱼吓唬女孩子们,女孩子们有向老师求救的,有三五成群反抗的,嬉笑声、吵闹声不绝于耳。老师尽收眼底,也正是这种静心的观察,才使老师能及时了解孩子表演的兴趣点,为后期的游戏开展提供了可能,这便是观察策略运用的作用。

●满足需求,引发幼儿积极表演

在教师初步了解幼儿产生兴奋的原因后,应表现出充分地认同,例如,“说出来让我也开心开心呢!”“是蛮有意思的!那么,这个故事什么地方你们最喜欢?”这些话都是希望孩子知道老师也和他们一样高兴,对于他们的表现是持肯定态度的,并希望他们玩得更开心。当对话中,孩子表现出了强烈的再次游戏的愿望时,教师应该及时满足需求,“看来你们都很喜欢玩哦!好呀,既然喜欢就和朋友商量好一起玩喽!”将幼儿表演的欲望充分调动起来,并鼓励他们大胆进行表演。这也正是认同和支持策略所要达到的目的。

第一次表演:挺有趣的

第一次表演开始了,只见兔妈妈带着小兔蹦蹦跳跳地来到“河边”,小河挡住了它们的去路。

兔宝宝1:妈妈,这里有条小河。

兔宝宝2:妈妈,我们找个木板,做个小桥过河吧!

小兔们找到了木头架在了小河上,高兴地跳过了河。刚要走,只见河边出现了一条大鳄鱼 。

兔宝宝1:喂!大鳄鱼,你要大叫一声的呀!(扮演鳄鱼的孩子马上大叫一声)

兔宝宝2:鳄鱼,你要把手臂张开才像的啦!(扮演鳄鱼的孩子张开手臂做嘴巴)

鳄鱼张开手臂,做咬人的样子,兔子们都默契地举起手向大鳄鱼做投掷状。此时,扮演鳄鱼的孩子也非常配合,假装痛得逃走了。

小兔们:阿,我们胜利拉!我们胜利拉!

小兔们在河边高兴地笑着跳着,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整个表演仅仅三分钟就结束。

交流分享:

老师:刚才的游戏好玩吗?

幼儿:好玩,我还想再来一次。

老师:哪里好玩呀?

幼儿:打鳄鱼这里最了开心,鳄鱼伸着舌头逃走了很滑稽的

老师:我看了也觉得特别好玩呢!我刚才看到兔妈妈叫鳄鱼要大叫一声“嗷—”,这是为什么呀?

幼儿:它要先吓吓小兔子的!(孩子兴奋地说)

老师:哦,那么这时候小兔子在干什么?

幼儿:找石头,扔石头!

老师:扔的时候还可以说什么,让鳄鱼害怕?

幼儿:让你看看我们的超级石头,保证脑袋开花。

老师:一边扔一边说,好厉害的兔子呀!那鳄鱼被扔到了石头会怎么说呢?

旁边孩子开始议论开了。

幼儿1:诶哟!诶哟!疼死我了,疼死我了。

幼儿2:下次不要让我碰到,我一定要找你们算账。(孩子皱起了眉头,瞪大了眼睛,伸出手指,大声说)

老师:原来,在表演的时候加上有趣的对话和动作,可以让游戏更好玩……

分析:

从第一次表演中幼儿的游戏行为可以看到,大班的孩子会自己分配角色进行表演。但由于孩子对故事的情节、对话不熟悉,在表演时更多的只是抓住容易记忆、有趣的情节进行表演。如:搭木桥过小河——想办法用石头扔鳄鱼——鳄鱼被打中,哇哇大叫——兔宝宝一家高兴回家。

在整个表演中孩子的语言是零星的,有时甚至是没有语言的。如小兔们找到了木头放在“地上”,高兴地跳过了河;又如,扮演鳄鱼的小男孩被“石头”击中后,马上配合的逃走了。这说明孩子们正处于对故事主要情节的理解与认同阶段,他们靠着对故事的理解与认同互相配合将故事表演完。此时他们的语言是贫乏的,动作是简单的,但这丝毫没影响孩子游戏的兴致。

此时,教师的做法是:

●欣赏与支持,激发幼儿继续表演的欲望

当孩子在第一次投入的表演时,虽然游戏情节断断续续,表情、动作都非常简单,但此时的老师需要做的就是欣赏、支持与赞许。因为,教师欣赏的语言、认同的目光能不断激发孩子表达与表现的欲望。如:案例中,教师运用了 “我看了也觉得特别好玩呢!”这样肯定的语言。从孩子兴奋表达的神情,可以看到教师欣赏支持策略的运用,一定能有效激发幼儿下次继续表演的热情。

●讨论与引发,使幼儿表演中的语言更丰富

在孩子们的表演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他们个体不能自行解决、或作为表演者没有意识的问题。如:“鳄鱼”看到小兔了也不知道怎么表现自己凶狠的样子。小兔在看到鳄鱼时,也只是对着它看,不知道此时可以干什么等等。此时,教师可以有效引發幼儿之间的讨论。如:鳄鱼出现时,小兔会干什么?小兔找到了对付鳄鱼的工具,还可以怎么吓唬他?来提示幼儿关注角色语言;也可通过“原来,在表演的时候加上有趣的对话,可以让游戏更好玩……”等话语来暗示幼儿进一步思考。此时,讨论引发策略在教师的提示、暗示中得以体现,使幼儿自然关注角色语言,使游戏时的语言不断丰富起来。

第二阶段的表演我们要道具!

又到表演的时间了,分配好角色,兔妈妈和小兔子就开始在材料库找东西,一只小兔找了一个空的牛奶盒,一只小兔找了一个空的饮料瓶。在材料库,孩子们还将一块一块的纸板拿了出来。

表演又开始了,和之前一样,兔妈妈、兔宝宝又被小河挡住了去路。

兔宝宝1:妈妈,这里有条小河,我们怎么办呀?

兔宝宝2:咱们去找块木板,搭个小桥吧!

兔宝宝1:哥哥,我们想什么办法呢?

兔宝宝2:咱们在河上架一座桥吧!

兔宝宝3:有了,我知道什么可以做桥。来!(其他孩子都紧随其后来到教室的材料库开始寻找。一块块的纸板吸引了他们的注意,他们将小块的纸板铺在地上,架好了“小桥”。)

游戏又继续开始了,小兔们不由分说排好了队伍。

兔妈妈:小桥很小,小兔走起来要当心点,别掉到水里喽!

兔宝宝们:知道了,妈妈。我们会小心的。(只见小兔们一个跟着一个,低着头小心翼翼地看着小桥,慢慢地走过了小桥)

兔宝宝们:好喽!终于过小桥喽!

正在这时,突然,只听“嗷——”的声音,一条大鳄鱼跳了出来。

兔宝宝1:“妈妈,我怕,大鳄鱼想吃掉我们。”

兔宝宝2:“大鳄鱼挡住了咱们回家的路啦,怎么办呀?”

兔妈妈:别怕,宝贝们,我们用石头扔它,赶它走!

兔宝宝们很快将手里的牛奶盒、塑料瓶子扔过去,鳄鱼大叫:“疼死了!疼死了!”抱着头,朝一边逃走了。

小兔们:噢,我们胜利啦,小兔们在河边欢呼起来。……

游戏结束了,在收拾物品时,听到孩子们在讨论。

幼儿1:“刚才打鳄鱼时,差点打错了。我把石头扔到了青青身上!”(青青——兔宝宝)

幼儿2:青青是兔宝宝呀,她应该有小兔耳朵,你就不会打错了。

幼儿1:音乐室里有小兔的头饰的,下次玩的时候带好。

幼儿2:那小兔的胡子怎么弄?

幼儿3:用黑的纸粘。

幼儿4:我是鳄鱼,我的大嘴巴怎么办呀?(孩子一脸的着急)

幼儿3:老师,他说他要大嘴巴。

老师:可没有现成的,怎么办呢?

幼儿2:我们一起做一个鳄鱼嘴巴吧!要大一点才像!

老师:对呀,主意不错。可是你们想过可以用什么材料做大嘴巴?

幼儿3:头上套个嘴巴。

幼儿4:不行,我不能讲话了。

幼儿1:用两只手做嘴巴,你就能讲话了。

幼儿2:这个盒子最好长一点,正好能放两个手臂

老师:在盒子上还可以装饰些什么呢?

幼儿:再贴上很多尖尖的牙齿

老师:有了好玩的道具,表演起来一定就更带劲拉!

刚才我已经看到小兔们在走小桥时,很小心,很慢。还有妈妈会提醒兔宝宝小心一点呢!……

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我们将音乐室里的小兔头饰放进了材料区,并和孩子共同搜集了各种纸盒、各种带子,提供了即时贴、彩纸、报纸、一次性杯子等半成品材料供幼儿选择。在随后的活动中,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找来了大盒子,帮鳄鱼先生制作了大嘴巴。用即时贴剪了小兔的胡子。有了新道具,孩子们表演时的动作、语言都明显丰富起来了。

分析:

本次案例中,孩子在经历了多次表演后,无道具的表演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在表演中,幼儿自发产生了用纸板做“小桥”、用报纸做“石头”等想法。简单的道具满足了当前幼儿游戏需求。但在后续活动中,幼儿又提出了制作新道具的愿望,教师给予了及时地支持。

此时,教师的做法是:

●及时提供寻找材料线索,提高幼儿表演能力

从案例中可以看到,道具出现后,孩子的表演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有了纸板铺成的小桥后,小兔们过桥时小心的挪动着脚前行,两只小手像小飞机一样打开,身体故意歪歪斜斜的,还互相提醒要小心点。可见,道具已经在起作用,它的出现使游戏情节更加丰富,幼儿的动作表演更夸张。此时,教师还需要继续敏锐观察,及时发现孩子对道具材料的新需要,适当投放高低结构不同、物质结构不同的材料,满足幼儿简单组合、加工和创造性使用。支持孩子不同的表演方式,以此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

●适当给予制作方法提示,帮助幼儿完成想象与创造

受能力限制,孩子在制作道具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制作困难。因此,在道具制作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制作方法上的提示,使幼儿较快的完成道具的制作。如案例中,孩子对制作鳄鱼大嘴巴有困难,教师及时用语言提示,“用什么做嘴巴,上面可以加些什么?”帮助孩子设想制作的方法,并在后续的活动中提供充足的制作时间与空间,来帮助幼儿完成想象与创造。

第三阶段:新情节产生了

一连几天的表演都基本延续上阶段的情形,孩子们游戏的积极性也处于一个平稳状态。甚至有几天,都没有人去表演《森林历险记》。可今天,小舞台又突然热闹起来了。于是,我立刻用照相机拍下幼儿表演的过程。只见小兔们战胜鳄鱼后在商量:

小兔1:蓓蓓,一会儿你假装掉进陷阱里,我们来救你好吗?

小兔2:不好,要么你掉进去。

小兔1:好啊!我掉就我掉。

小兔们笑了起来。

大家找来个呼啦圈放在山洞前的地上,游戲又开始了。

只见依依跳进呼啦圈大叫一声:哎呦——,假装摔倒的样子。

小兔们哈哈大笑起来,边笑边说:别急别急,我们来救你。于是小兔们七手八脚地把掉进陷阱的小兔拉了起来。

游戏结束后,我将这个片段与孩子们一同分享,孩子们表现得异常兴奋。

教师:看了录像,你们都一个劲地笑,为什么呀?

幼儿1:小兔掉进陷阱里了。

幼儿2:其他小兔子都去拉她上来,还摔跤了,真有劲……

教师:哦,原来小兔又经历了一次危险。我们的历险故事越来越有趣了,那在以后的历险中,我们的小兔还会遇到什么危险呢?

幼儿1:还可能会遇到大灰狼。

幼儿2:可能会遇到蝙蝠洞,我在妈妈帮我买的一个故事书里面就看到过!

幼儿3:还可能遇到火山爆发!

教师:哎呀,故事有了新情节,那动物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肯定又不一样了。想想都有趣。下次表演时别忘了请我们一起欣赏呦!

在后几次的表演中,“兔子一家”常常会遇到各种危险,历险的故事越来越有趣,越来越丰富了!

分析:

从幼儿今天的表演可以看到,激发孩子表演热情的关键是新情节的产生。如:小兔掉入了陷阱,小兔们争相解救落入陷阱的小兔……新的情节,让每位参与表演的幼儿都情绪高涨,积极投入。

此时,教师的做法是:

●巧用视频,记录幼儿表演中的创意情节

在表演游戏发展过程中,孩子的表演常常会进入“瓶颈”状态,表演的热情会有所下降,这需要老师细致的观察与分析,及时提供帮助与指导。如,当某一天冷清的表演区又突然热闹起来了,孩子们有了“小兔落陷阱”的新情节,并玩得很开心时,就需教师有很强的敏感度,及时用视频捕捉,并加以分析与利用。视频分享策略的及时运用,能让孩子一同分享新情节,感受新意带给游戏的新快乐!视频分享策略还可以运用于交流新对话、新动作、新表情等,促进幼儿表演能力的提升!

●组织交流,拓展表演游戏情节

捕捉到了表演中“新意”,教师还要善于有效利用时机,让孩子们从同伴的表演中获得启发和灵感,共同创编故事情节,使之更为丰满与完善。如:案例中,教师在肯定了新情节产生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在以后的历险中,小兔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引发幼儿拓展、创编情节,从而产生了小兔遇到蝙蝠、大灰狼、火山等情节。交流分享策略的运用,促使孩子不断创编、丰富情节,使故事剧本更完善与丰满。

第四阶段:继续完善

在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故事表演的情节日趋完善;孩子们的表演热情也日趋高涨。

“小兔落陷阱”的表演又开始了……

兔子1:哎呀,我掉到陷进里去了。

兔子们:我们来拉你,你起来呀!

兔子1:哈哈!我起不来了。

兔子们:起来!起来!

只见孩子们开始了拉锯战,嬉笑声不绝于耳。

这次表演结束后,马上就有孩子提出了问题。

幼儿1:今天小兔掉到陷阱里去了,我们去拉她,她还很高兴的,不起来。

幼儿2: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应该是很害怕。

幼儿3:他演得不像。

教师:那怎样演才看上去害怕呢?

幼儿:浑身发抖,声音也要变的。

教师:那,谁来试试呢?

有几个孩子举起了小手,可真正来到集体面前,很多孩子还是不会表现了,看来孩子在表达、表现上还有困难。

教师:我来试试,让我掉进去,你们来救我。(老师表演掉进陷阱。)……

幼儿1:老师,你演的害怕的小兔很像的。不过,害怕的时候还可以抱住自己的身体。

老师:是吗,谢谢!没想到,我也演得不错哦!下次有机会一定要让我也演个角色哦!

為了把小兔害怕的样子演得更像,老师找来了《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录像放在电脑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看看。重点观察一下,小羊被灰太狼欺负时害怕的样子。看看它的动作、表情,听听它说话的声音是怎样的?你也可以试着学学看喽……

分析:

从这一次的讨论不难看到,大班的孩子不仅能创编情节,而且能够将情节进行充分地表现。但孩子对如何生动表现角色的动作、表情(害怕、紧张)等缺少方法,对夸张表演更是有困难。甚至是当有些演员表演出现不正确的表情和语言时,(如:当兔子掉进陷阱时)还会大笑,甚至会让幼儿的游戏戛然而止了。

此时,教师的做法是:

●参与角色扮演,适时做表演示范与动作暗示

在表演中,幼儿常常会因为嬉戏而暂时脱离角色行为,这时教师无需急于干预与制止,可静观其变,分析原因。如,本案例在“营救落井小兔”时,孩子的嬉闹体现了孩子在生动表演时的经验缺乏。这时,教师可以同伴身份参与表演游戏,通过扮演、示范、暗示等策略来帮助幼儿表现特定角色在情景中的动作、表情,利用示范演示策略的运用来带动幼儿表演技能的提升。但要特别注意,教师参与的频率不要太高,更多的是在幼儿表演后期,不能实现生动性表演时才介入为宜。

●播放影像照片,鼓励孩子进行模仿与表现

幼儿对表现角色的表情、眼神、动作时常常有困难,原因在于幼儿缺少对这方面的细致观察。因此,教师在鼓励幼儿大胆表演的同时,可以运用影像播放策略,适时的选择一些幼儿喜欢的动画片,如: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等,选择能较明显地表现角色夸张地动作、表情、眼神的片断,重点引发观察,鼓励孩子进行模仿与表现。

第五阶段:大的飞跃

在前期表演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孩子们的表演有了一个较大程度的飞跃。

例如:过山洞掉进陷阱的情节

过山洞时,蝙蝠受到了惊吓,一涌而出,小兔子们有的捂住眼睛,嘴里叫:“妈妈妈妈,我害怕!”有的抱着头蹲下来发抖,有的小兔吓得跳了起来,还有一只小兔都吓得在哭了。

兔妈妈:宝宝们,别害怕,蝙蝠正在睡觉,是我们吵到了它,我们快点过山洞吧!

正在这时,小兔1大叫了起来,“妈妈,快来救我,妈妈……”原来兔妹妹不小心掉进了猎人做的陷进里了。兔妈妈对着陷阱里的小兔说“宝贝,别着急,我们救你来了。”妈妈回头说:“孩子们,妹妹掉到洞里去了,洞太深我拉不到她,得想想办法。”

小兔2:妈妈,刚才我在那边看到有绳子的。

兔妈妈:那快去找来吧!

兔宝宝们找来了绳子,用力把小兔拉出了陷阱……

小兔1:妈妈,以后我一定会小心的。

兔妈妈:宝贝们,以后到森林里玩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一个人单独玩,人多

在一起遇到危险时还可以互相帮助。

小兔们:嗯,知道了,妈妈。

在遇到大灰狼的情节

大灰狼出现在小兔们的前面不远处。大灰狼捂着肚子说:“饿死我了,我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咦?那不是小兔子嘛?哈哈,送上门了。”

小兔们:妈妈,怎么办啊?

大灰狼:嗨!小兔们,知道本大王饿了,是来给我送饭来啦?

兔妈妈:别怕,大灰狼看样子已经很饿了,我们人多,它不是我们的对手。宝贝们,妈妈和他说话,你们赶紧找些石头过来。

兔妈妈:“大灰狼啊,多日不见,看来气色不错啊!”“少废话,快把小兔送过来。”大灰狼说到。妈妈说:“大灰狼,今天我们是送石头面包来给你吃的,味道可好啦!快尝尝吧!”

小兔们找来了石头,石头像雨点一样地砸向大灰狼。大灰狼哎呦哎呦地逃跑了,边走边说:“今天是怎么啦?小兔子都那么厉害,还是赶紧逃命吧!”赶走了大灰狼,小兔们高兴地欢呼起来。

分析:

经过前几阶段的表演,孩子的表演已进入到“生动性表演”阶段。他们的语言丰富,表情生动,动作夸张;故事情节也相对稳定与完整。

此时,教师的做法是:

开设“亲子表演吧”、“快乐小舞台”等,为幼儿创设不同的表演空间与机会,让幼儿感受表演的乐趣,积累更多的表演经验。

总之,从整个“森林历险记”系列活动来看,我们发现,幼儿的表演游戏有一个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发展过程,而促使这个变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就是孩子的“创造”。这种“创造”使表演情节从原先只有“小兔过桥”、“打大鳄鱼”等故事片断到“小兔出门、过桥、落陷阱、赶走大鳄鱼、战胜大灰狼等”一系列丰富、完整的故事情节;表演语言从选择性的讲述故事中的关键词句,如,“鳄鱼——嗷!”到每个角色都能用符合故事情节的语言表达,“鳄鱼说——疼死我了;我的牙齿都被打掉了;等我补完牙再找你算账!” 等;肢体动作从简单的“小兔过桥”到能较充分的运用全身的肢体、幅度较大的表现角色的动作“小兔们一个跟着一个,低着头小心翼翼地看着小桥,慢慢地走过了小桥”;表情从简单的“嬉笑或没有表情”到“小兔掉进陷阱时,大声哭喊;看到大灰狼、鳄鱼时,害怕的发抖,脸部表情紧张” 等;道具呈现从“无或简单的用纸板代替小桥”到“用呼啦圈做陷阱、用体育器具装饰做火山、用盒子做鳄鱼的牙齿” 等。这些变化,让我们充分看到了幼儿在表演中语言由“零星”到“丰富”, 情节由“割裂”到“完整”, 动作从“假想”到“逼真”, 表情从“简单”到“生动”,道具由“无”到“多样”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使幼儿充分体验到了表演游戏的快乐,同时也使他们逐渐变得富于想象、敢于表达表现了。

而此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运用各种有效的策略来支持孩子的创造,激发孩子的创造,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与幼儿一起走进表演游戏、一起体验表演游戏的乐趣!

猜你喜欢
大灰狼鳄鱼小兔
大灰狼
救大灰狼
鳄鱼
鳄鱼
帮小兔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