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滢竹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种类繁多,风格迥异,形式多样,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难免会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演唱者应从深入剖析作品出发,根据作品风格进行二度创作,到最基本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乐感、表演等演唱技巧,将歌唱艺术与文化修养相结合,全身心投入到作品思想内涵与形象的塑造中,运用恰如其分的声音艺术把作品声情并茂地呈现给观众,要认知明确而且还要有针对性地完美完成作品有三大因素必不可少。
“风格是艺术作品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所呈现的独特性。”1族声乐作品中所体现的独特性往往离不开地域性、多样性,更离不开民族文化、民族方言、民族精神的影响。对于不同风格类型的民族声乐作品,应如何针对风格类型特点理解曲目,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对症下药。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地域迥异,语言繁多,声乐艺术种类、风格、形式多样。像民歌、曲艺、古曲、歌剧、艺术歌曲、创作歌曲等,针对不同作品类型应运用不同的演唱风格和形式。如苏州评弹《长相知》。苏州评弹发源于苏州地区的江南曲艺,是近年来在江南一带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大影响的地方说唱曲种。而歌剧选段《我多么想》,选自中国新世纪第一部大型原创民族歌剧《悲怆的黎明》,属于歌唱性要求极高的歌剧表演形式,它将西洋歌剧的艺术体裁和民族音调相融合,运用了大量宣叙调、咏叹调、合唱、重唱等来表现生活内容和民族精神。
演唱作品前研究词曲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是必由之路。笔者所提到的苏州弹词《长相知》是由连波作曲、鞠秀芳演唱的苏州弹词版本,词来自汉乐府《铙歌十八曲》中的一首情歌,全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呼天为誓,表达了一个女子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执着坚定。因此在演唱歌曲前理解此作品的典故,将自己融入角色,内心塑造出属于自己的故事至关重要。歌剧选段《我多么想》是由孔远编剧、关峡作曲的民族歌剧《悲怆的黎明》中白云的经典咏叹调,讲述了新中国诞生前夕一群东北解放区某公学学习的青年大学生,满腔热血、弃笔从戎、忘我牺牲,经受血与火、生与死考验的悲怆经历,以及五十年后面对故人人天两界的怀念。
谱例1:
谱例2:
二度创作是演唱者根据作品的多样性,找到地域风格、方言特征、民族特色等进行再度创作。苏州评弹《长相知》,演唱者在依作品演绎心中的爱时又不能逾越苏州弹词的风格限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能变味”,这要求演唱者在二度创作时须拿捏有度。歌剧选段《我多么想》在设计并控制统一唱腔来表演白云人物个性的同时,结合情节变化去调整歌唱中的语气神态。如白云在面临牺牲时演唱的这首作品,决不能出现软弱或者喜悦等与角色剧情无关的表现。在声腔特点上,白云是一个出身富裕且有文化素养的青年女学生,角色声音形象一定是成熟的、有修养的。做到演唱前对作品思想内涵以及人物角色精细剖析,是每个演唱者成功演绎作品的前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它可循的规律与方法,但声乐演唱的歌声是看不见摸不着且抽象的,因此我们在学习演唱技巧时更是要迎难而上。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千姿百态,从我国地方民歌来说,就有山歌、小调、号子等等之分,每个民族甚至每个区域都有独具一格的唱腔味道和技巧。但技巧是为艺术服务的,没有娴熟的技巧不可能完美展现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因此,科学训练及掌握演唱技巧是成功完成民族声乐作品的根本前提。
唐末段安节撰《乐府杂录》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可知呼吸对演唱者的重要。对于歌唱中的呼吸,大多数人都会提出“口鼻吸气”“气沉丹田”“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等方法观点,我觉得不管民族、美声、通俗还是原生态唱法,呼吸方法的科学共性都是一致的。在演唱苏州评弹《长相知》和歌剧选段《我多么想》两首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时,正确的呼吸是不容更改的,时刻坚定“气为音之率”的意念。
苏州评弹《长相知》出现了不少富有特色的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如谱例1。
这一句的独特之处在于休止,作品中“长命毋绝衰”中的“绝”第一个音运用气息去抖动,并将紧接着的休止运用“断音不断息”的技巧,继续把后面的旋律连贯性地唱下去,在小间奏中吸气后不紧不慢地唱出“衰”,在这一小段中气息必须控制好稳、准,这样才能突出苏州评弹的风格特色。
歌剧选段《我多么想》开口第一句就要用感叹的语气像倾诉一样演唱出来,前面这两句是演唱者能否进入整首歌曲情绪的关键之处,如谱例2。
谱例2中“啊妈妈”后有一个八分休止符来换气,这个换气口要做到深吸且快吸,因为紧接着“你可知道人世间的善与恶”必须一气呵成,而下一个排比句“啊妈妈,你能否理解我的爱和憎”运用同样的换气方式,不管什么类型的作品都离不开“情”生“气”,“气”拖“声”。
普遍来看,大多数人都觉得民族声乐演唱一般发出的声音都是“尖锐”“明亮”“单薄”的,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民族语言的特点一般是把元音形成在口腔前,因此传统民族声乐演唱多以口腔共鸣为主,头腔为辅,鼻腔、咽腔、胸腔则运用得较少。共鸣腔体的科学运用可帮助演唱者的声音更具有辨识度、穿透力,浑厚饱满,但不能片面或单一地运用某一共鸣,需要掌控各种共鸣腔体的搭配和谐统一,更要发展多元化创新,促成民族声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大发展。苏州评弹《长相知》和歌剧选段《我多么想》两首风格类型完全不同的作品,统一的混合共鸣却是一致的,低音、中音、高音区都需要合理分配共鸣腔体,使音色具有丰富多彩的变化才能成功完成作品要求的情感表达。但由于作品风格的限制,两者对比来看,苏州弹词使用的共鸣腔体会更小一点,而歌剧选段使用的共鸣腔体更大,张力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
谱例3:
建立了良好的呼吸基础后再来谈民族声乐演唱的发声。气息饱满、喉头稳定、声带闭合等都是基本的科学发声技巧。真假声混合比例的把握是声乐初学者的一大难题,真声用太多容易成了“大白嗓”,假声用太多声音便会虚、浅、空,换句话说,学会换声点的过渡就学会了如何运用混声。而对风格完全不同的作品,我们应该根据曲目需求去调节发声技巧,像苏州评弹《长相知》婉柔细腻、行徐棉渺风格的作品,声音不能过于硬实、明亮,要做到柔美圆润、收放自如才能突出作品的内涵韵味。歌剧选段《我多么想》在演唱上要求兼容美声和民族两种唱法的声音与情感之长,非常考验演唱者的技巧性和抒情性。由于整首咏叹调的旋律跌宕起伏,因此要做到充分运用美声唱法高位置发声色彩,还要根据人物形象和剧情走向突出民族唱法的清亮特点,让声音更亲切自然,更贴近角色声音形象色彩,更加“生活化”。
民族声乐演唱所特有的美学原则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字正腔圆”,而在戏曲界对于咬字也同样非常讲究,总结出“依字行腔、腔随字走、字领腔行”等歌唱规律,字正又可分为咬准字头、引圆字腹、归韵字尾,腔圆则是字正的连接延续。然而针对不同的作品,咬字技巧的处理将随着艺术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如谱例3。
这两句情感极其强烈,应从字头上咬紧且带有喷口,而苏州评弹《长相知》旋律抒情、节奏舒缓,在字头上往往咬得弱些。不论是什么作品,字头方面都要精准做到“松而不散,紧而不僵”。字腹与发声、共鸣有着直接关系,也是每个字占时值最长的部分,因此在引圆字腹时必须做到“打开不能撑,集中不能捏”,才能发出圆润、响亮、流畅、饱满的音质。字尾的归韵相当于咬字的终止,结尾没有交代清楚,这个字也就失去了完整性,让人听不清楚是何字且影响到下一个字的连贯性。
除了以上讲到的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演唱技巧的科学把握,歌唱中的情感表达更是深层次的一种审美境界。以情带声、以声唱情,只有“声情并茂”才能更准确表达作品的意境及韵味。“声”是歌唱中富有音乐性的声音,“情”指歌唱中表达的丰富情感,因此声情并茂就是表达出好声音与恰到好处的情绪相融合。演唱者根据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加以自己的角色塑造,运用科学的演唱技巧,通过丰富的情感进行二度创作,向观众们传达出真情实感,这是民族声乐演唱成功的必经之路。
爱情主题是歌曲作品中思想内容表达最常见的情感,又是男女之间最独特的感情。要演唱关于爱情的作品,首先演唱者得把对爱情的观念和自己的生活阅历联系起来,将自己内心强烈的感受融入作品,并通过歌声表达给观众,这样的歌唱才可以情景交融。曲艺风格的苏州评弹《长相知》演绎的是一首情诗,情诗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演唱者须有角色代入感,把自己化为一位对爱情奋不顾身,无所顾忌的女子,来
谱例4:理解整首作品的歌词。如谱例4。
歌词意为“天啊,天啊”,指天为誓,紧接着引入主题,开口唱时从容自若、坚持信念,宣誓与爱人相知相爱,不绝不衰,深切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心上人矢志不渝的忠贞。连续假设了五种奇特无比,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高山变平地,江水变枯竭,冬雷、夏雪、天地合并,我才会跟你断绝关系。这种表达情意的痴情之心首先得感动自己,才能去感动观众,声与情的交融才能完美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
歌剧《悲怆的黎明》中白云的咏叹调《我多么想》,是让人记忆犹新、印象深刻且传唱度极高的咏叹调。白云在牺牲前对人生的感叹、对爱人的怀念、对战友的鼓励、对国家的期待这一连串爆发出来的情绪,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们为祖国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这种至高无上的精神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作品中出现了三次“我多么想”的排比句,情绪逐渐高涨,层次清晰分明。而第三次出现时情绪已到达全曲最高潮,如谱例5。
谱例5:
“我多么想”在唱到“多”时,可迎着情绪的高涨自由发挥,不需要太僵硬死板地按照小符点的节奏来唱;当演唱到“想”字应做到由弱而出且“紧咬慢放”,这样更能够强烈地表现白云想见到爱人思明的迫切心情,希望他能够带领自己继续前行。当白云在面临死亡前一刻,还在为战友们着想,对战友们进行关心、安慰。这种真情实感要想完全地融入演唱中,必须将自己融入人物角色里才能表演出来。最后她把爱人的情感升华到与战友的永别、对新中国的向往。人物柔中带刚,豪情中带着伤感,痛苦中带着无奈,千丝万缕般的情绪对演唱者的要求极高,情感处理与演唱技巧都要合理分配,以达到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的最佳效果。
成功没有捷径,细节决定成败。民族声乐演唱的成功离不开这三大因素: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类型,掌握高超的演唱技巧,引用准确的情感表达。每一位优秀、成功的演唱者在具备这三大成功因素的同时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修养与文化底蕴,不断拓展和丰富个人的视野阅历,使自己在塑造各种音乐形象时更入木三分和得心应手。苏州弹词《长相知》与歌剧选段《我多么想》两首风格类型、演唱技巧、情感表达完全不一样的作品,虽然具有民族的共性规范,但更充分表现出发展的多元化。期待我国的民族声乐界能够涌现出更多成功的演唱者、歌唱家,为民族声乐演唱的发展给予正确的导向。
注释:
1.杨琪《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