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清河区始终立足乡村振兴发展实际,坚持把主题党日活动与服务党员群众紧密结合起来,既让党员受教育,更让群众得实惠。
“送学式”服务,让农村流动党员和老党员跟得更紧。今年七一前夕,在山西太原务工的清河籍农村党员谭丽华,收到了一份特殊政治生日礼物——“红色大礼包”,里面有崭新的党徽和党史学习资料。这是家乡杨木林子镇九社村党组织特意为她邮寄过来的,此举也让她成为车间里的“党史达人”。清河区在积极抓好农村在家党员主题党日活动的同时,更加注重为外出流动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提供学习服务。为了让外出流动党员“流而不散”,专门开辟了“第一书记送学绿色通道”,每次主题党日都由驻村第一书记及时将学习资料和课件视频等上传到流动党员微信群。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先后向1300 余名农村流动党员邮寄或推送了学习资料,确保“雁行千里不掉队”。同时,为了让年老体弱党员“居家不落伍”,以农村青年党员志愿者为主体,在各村组建了“红色送学小分队”,结合主题党日开展送学上门活动。清河区张相镇石家堡子村70 多岁的老党员崔忠弟因为身体等原因,不方便到村里参加主题党日活动,每月村党组织都会安排专人上门,与他同坐一条炕沿上,学党史、论村事。一句问候,一声叮咛,一本读物,一份关怀,赋予了外出流动党员和行动不便老党员满满的归属感,充分发挥了村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积极作用。
“点单式”服务,让农民群众幸福指数更高。“由于秋收过车量较大,一条村路破损严重,群众秋收很不方便”,这是张相镇张相屯村党委书记张会臣在主题党日前接受群众“点单”时了解到的新情况。主题党日当天,全村50 余名在家党员齐上阵,一起参与到修路工作中来,第一时间解决了群众实际困难。每月月初,清河区各村都会组织党员志愿者主动深入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话家常、问民需,接受群众点单。村党组织则根据收集梳理上来的群众点单内容,精准确定当月主题党日“服务课题”,真正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为。今年以来,全区各村党组织累计确定党日服务课题530 余项。同时,针对农村群众居住分散、办事不便的问题,在全区41 个行政村设置了340 余名党员志愿者代办员,实行党日集中代办服务与日常随时代办服务相结合。今年以来,全区各村党员志愿者累计为群众提供党日集中代办服务1100 余件次,日常随时代办服务4000 余件次。
“抱团式”服务,让乡村产业发展底气更足。杨木林子镇前杨木林子村、八社村等6 个平原村在绿色水稻、大棚草莓、西红柿、黄瓜和香瓜等种植业方面都具有一定规模基础,而且这些产业大多是跨村连片发展的,其中仅果蔬大棚就达140 余栋,但长期的“单打独斗”式生产经营模式,让产业始终徘徊于“小打小闹”层面。为实现“党建引领、组织搭台、产业唱戏、共同富裕”的目标,清河区及时对这6 个村进行资源整合,组建了“杨木林子镇设施农业产业联合党委”。10 月份主题党日,6 个村的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党员种植大户们齐聚在联合党委的“富硒西红柿”种植基地,集体商讨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细化服务农户举措。产业联合党委书记孙洪涛表示,未来产业联合党委将把“村级生产+党委销售、村级原料+党委品牌、网络订单+党委信誉”作为发展主攻方向,努力实现产业化、品牌化、销售网络化。11 月份主题党日,八社村还专门邀请了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入村进行草莓种植讲座,听众也不再局限于八社本村的党员群众,而是拓展到了产业联合党委其他5个村的党员骨干和种植大户。产业联合党委主题党日这一新形式的运用,有效整合了各村组织、科技、信息、人才等服务要素,让服务群众范围实现了“从一村到一域”的转变,产生了“1+1 大于2”的倍增效应。截至目前,清河区已初步建立了8 家产业联合大党委,涵盖了蔬菜、林果、绿色水稻等种植产业和肉牛、肉羊等养殖产业。
“红色送学小分队”代表到老党员家中送学习资料
“暖心式”服务,让乡村振兴发展合力更强。每月主题党日,红旗街道后马村党总支都会专门安排党员志愿者,对本村域外人才或企业家留在村内的近亲属进行探望,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通过他们宣传招商引资政策。正是在这种“暖心式”服务感召下,企业家郭树江毅然回乡投资建厂,优先安排村民就业,积极为村里捐款捐物。同样,九社村走出去的企业家、爱康生物公司总经理鞠东亮,也正是被村党组织“暖心式”服务所感动,在清河区投资建立了分厂。在实践中,清河区始终注重引导各村党组织依托主题党日或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为村内走出去的各类人才和企业家解决家乡的“后顾之忧”,用“暖心式”服务,激励引导人才和企业家回馈家乡。截至目前,已有30 余名在域外就业创业的各类人才或企业家,以技术指导或协助招商引资等不同形式,常年助力家乡发展。
同时,清河区还注重做好“主题党日+”的文章,鼓励各村党组织积极邀请区内企业党组织入村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协调用地问题。通过双向互动,全区已有40 家企业与村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累计为村屯捐款捐物价值50 余万元,广泛集聚了乡村振兴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