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建威
摘要: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初中教学中,案例教学得到了愈加广泛的应用。将案例教学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让教学活动能够体现出更强的人文性,改变以往以知识关注为主的枯燥教学方式。然而,很多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不足,实际应用效果比较一般。本文分析了应用案例教学的意义,然后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案例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正在逐渐增强,但是他们的叛逆心也越来越强,这也体现出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关键作用。但是,传统教学方法枯燥,趣味性不明显,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对于教师来说,不妨尝试案例教学这一更加高效、新奇的教学方法,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
一、应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传统教学方式以教材为基础,教学活动主要是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和发散,这种教学方式最为基础和常见,能够引导学生完成大部分学习任务[1]。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逐渐难以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求,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并不意味着语文能力的提升,这也是传统教学方式比较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对此,教师不妨尝试案例教学法,用多样、有趣的实际案例代替枯燥单一的理论知识,为学生创设更加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理念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较多,如果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仅仅止步于书面,那么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就难以达到。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能对道德法治的作用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也意识到其内容和理念是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进而对道德法治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鲜活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学生们感觉非常亲切,学生们会主动对案例进行分析和学习,感受其中蕴含的道德法治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水平,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心态。
二、应该坚持的几点原则
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兴趣、改善教学效果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在实际应用时,案例的设计和应用自然就是重点,要有效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原则,第一是教师设计或者选择的案例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陌生,并且从这些案例中,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懂得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不应该做出的,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第二是案例的设计应当具备开放空间,这种开放指的是结果的不确定性,学生可以发散思维,从自己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得到不一样的答案,而这种差异就是激发学生对问题进一步探索的动力;第三是案例一定要具备教育性,无论如何,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还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选择的案例也必须具备教育性,并且案例的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需求,才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教育作用。
三、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方式
(一)用案例提高导入环节的趣味性
有很多教师不重视课前的导入环节,认为课堂导入与预习的效果一样,因此就将其忽略了[2]。实际上,做好课堂导入能够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师能够用案例进行课堂导入,学生的兴趣也会很快被激发出来,有助于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长久地保持注意力。比如在《友谊与成长同行》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给学生一个这样的案例情境:小王、小张和小陈是好同学、好朋友,某天在课堂测验中,小王和小张发现小陈竟然作弊了,如果你们是小王、小张,你们会怎么做呢?作弊是学生平时经常看到的现象,而教师举出的案例引发了他们的深入思考,因为他们看到了作弊现象,却很少去思索如何应对这种局面。从这一案例中,教师引出了“友谊”、“诚信”等更加深层的概念。学生们在经过思考和探究后,认为友谊就是帮助朋友走向正轨,而不是一味的包庇纵容。经过上述的案例引导,学生们对道德法治的教学内容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知,效果也比教师口头讲解理论知识来的更好。
(二)用案例提高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性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教师追求的重要目标,但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较为零散,有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和学习起来难度较高,导致课堂教学环节的效果比较一般。对此,教师可以应用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事例结合起来,学生们对事例的认知也代表着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知。生动的事例给学生创建了鲜活的情境,学生们仿佛都身处其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探究和解决问题,进而完成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动画、图片等多样的教学材料,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或者在教学过程中用难度较低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一些故事性较强的内容的讲解中,教师不妨让学生扮演故事角色进行游戏,通过角色之间的互动来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比如在《网络生活新空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展现了人们使用网络,由于不同的目的和用法而导致了不一样的结果,这些结果有好有坏。从中学生感受到应用网络应该要合理得法,有助于帮助他们养成使用网络的好习惯。
(三)用案例帮助学生做好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就是对上课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巩固,记忆必需的知识并加深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从而对他們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纠正某些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当然,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以鼓励赞扬为主,即使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很一般,教师也要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为主,而不应该过多地批评打击他们,这样能够改善一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兴趣不高的问题。比如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教学中,教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回家路上,你看到一个你并不认识的小朋友掉进了水沟里,你会怎么做?有些学生说:“救人太危险了,还是不管了吧!”对于这种想法,教师不能批评学生,因为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有这种想法也是常见的,教师应当对他们进行社会责任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到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具体教学情况灵活应用案例教学法,改善传统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佳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徐芳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整合案例教学的实践尝试[J]. 教育现代化, 2018, 5(11):354-355.
[2]闫燕妮. 巧用案例教学,提升实践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 才智,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