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巍巍 王芳芳
[摘 要] 红色舞蹈是我国舞蹈艺术中的常见题材,我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为红色舞蹈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分,而红色舞蹈则在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中起到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首先对红色题材舞蹈的发展历程做了概述,继而分析了红色舞蹈衍生出的红舞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包括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最后探讨了红舞精神在高校传播的路径。
[关 键 词] 红色舞蹈;大学生;高校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2)01-0019-03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优良的思想品质。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外交流日益密切,高校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日趋复杂,一些错误思想在大学生中广为流行。因此,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对此,红色题材舞蹈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红色题材舞蹈兼具审美、历史、教育等多个维度的价值,在改善大学生思想风貌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红色舞蹈概述
红色舞蹈一般是以革命历史人物、事件为素材,以传承革命精神为主旨而创作的舞蹈作品的统称。是我们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进程中所产生的红色文化所演化出来的特殊舞蹈形式,深刻反映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红色舞蹈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红色舞蹈最早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革命根据地群众演出了《收谷》,打开了我国革命历史题材舞蹈的发展大幕。长征时期,为激发工农红军的斗志,丰富战士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文艺宣传队创作了许多革命色彩鲜明、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舞蹈,如《红军舞》《叮玲舞》等。抗战时期,红色革命历史题材舞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以吴晓邦、沙可夫为代表的艺术家,创作了系列反映日军暴行、表达抗战必胜信念的舞蹈作品,如《团结舞》《战斗舞》。解放区在“文艺为兵服务”的口号下,将民间舞融入革命历史题材舞蹈中,创造了《抗日胜利大秧歌舞》,起到了很好的抗日宣传作用。第二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政治环境、文化氛围的影响,红色题材舞蹈成为舞蹈创作的主线,最为典型的便是反映抗美援朝的舞蹈,如《母亲在召唤》《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舞》等,表现了英勇的人民志愿军优良品质和大无畏精神。“文革”时期,舞蹈创作受到了冲击,但同样出现了《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经典舞剧。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红色舞蹈创作的自由度大为提升,涌现了许多与以往有别的舞蹈作品,如舞剧《红军花》没有着眼于长征途中恢宏、壮观的内容,而是突出表现在长征时期的伤残病员,有着浓厚的人文关怀意识。
二、红舞精神的内涵
红色舞蹈以舞蹈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英勇的革命事件和顽强的奋斗改革精神,展现了老一辈革命者家、建设者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红色舞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而红色舞蹈的精神内涵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扩充。红舞精神的内涵,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的实践逐渐形成的理想信念、伦理道德、人生价值,以及传承、记载党领导人民追求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一历史过程的文化形态。红舞精神饱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是抗战精神、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等的高度融合体,其中展现出的形象和风貌,传递着中华儿女一脉相承的爱国主义情怀。主要可以概括为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人民至上的宗旨意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敢为人先的创新品格、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等。
三、红舞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一)坚定学生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而文化就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古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源泉。而近代以来,尤其是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经历的苦难,国家经济、政治上的落后,导致文化的不自信,文化软实力丧失。但自从有了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领中国人民努力完成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经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脱胎换骨,变成了红舞精神所传递出的红色文化。红色舞蹈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舞蹈,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舞蹈所传递出的中华儿女对祖国山川江河的深情眷恋,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体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息的生命力和中华儿女立足潮头、乘风破浪的新时代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红舞精神所铸就的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家宝,红舞精神的传承责任重大。在两个百年这样特殊的时间节点,更要坚定红色文化自信,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魅力彰显好,为实现伟大梦想凝神聚气、铸魂固本。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美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对此,红色舞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舞蹈作为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以肢体为表现手段,具有强烈的艺术美感,红色题材舞蹈既有一般舞蹈的审美价值,又有自身的独特魅力,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舞剧《红军花》为例,作品以双人舞为主干,展现了柔弱的红军女战士在长征途中承受的磨难以及浴火后的重生,如剧目第二篇章中,女战士米儿中弹从山崖掉落,小妹伸手去抓米儿的动作,将痛苦绝望与不屈不挠展现得淋漓尽致。壮美是主要的审美范畴之一,能让人产生崇高、庄严之感,而从我国革命历史题材舞蹈的发展历程来看,壮美是革命历史题材舞蹈的审美主线,艺术家们以英雄形象的塑造来传递壮美与崇高,既能起到审美教育的作用,又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舞蹈作品《罗盛教》为例,罗盛教为一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1952年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体现了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舍己救人的牺牲精神,作品用舞蹈的形式将罗盛教的光辉事迹呈现出来,具有崇高、创美的审美效果。
(三)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除历史专业外,大学生近代史教育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虽然体系完整、脉络清晰、结论精准,但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和抽象性,大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出现索然无味的现象,难以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对此,红色历史题材舞蹈有着很好的补充教育价值,在提升大学生的历史素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革命历史题材舞蹈能够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红色舞蹈以我国革命历史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为素材,蕴藏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大量的历史知识,能够对学生起到历史普及教育的作用。以《刑场上的婚礼》为例,作品演绎了广州起义失败后,周文雍、陈铁军在刑场上举行婚礼的故事,表现了烈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对学生了解大革命失败后的历史有所裨益。其次,红色历史题材舞蹈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当前历史教育的主要目标。革命历史题材舞蹈以唯物史观为创作基础,融阶级斗争、群众史观等于一体,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从而抵御错误思潮的影响,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
(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红色舞蹈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腐朽颟顸的清王朝在英国的坚船利炮下一败涂地,中国进入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屈辱历程。为救亡图存,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投身到革命实践中,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又一首爱国赞歌,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如《游击队员舞》《兄妹开荒》《红军东渡黄河舞》等反映抗日战争的舞蹈,表达了八路军战士在对日战争中英勇无畏的精神,而《刘胡兰》则展现了青年刘胡兰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舍身赴死的英雄气概。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在舞蹈作品的演绎下,再度呈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红色历史题材舞蹈在提升学生政治认同中同样有着鲜明的价值,当前,一些大学生在爱国情怀中存在抽象化的现象,割裂了爱国与爱党的关系,这和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深刻有着密切的关系。红色历史题材舞蹈可以有效克服这一问题,比如《复兴之路》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四、红舞精神在高校传播的路径研究
(一)深入开发舞蹈教育资源
红色舞蹈蕴藏着深厚的育人价值,而教育资源的开发则是发挥红色历史题材舞蹈育人价值的先决条件。对此,高校需要从以下几点采取措施:首先,从革命、建设、改革历程的各个阶段出发,发掘红色历史题材舞蹈。自1928年以来,红色历史题材舞蹈便与革命历史紧密关联在一起,不同的历史阶段均有着大量的革命历史题材舞蹈。教育资源的发掘要和革命发展历程衔接起来,如抗战时期革命历史题材舞蹈、抗美援朝时期革命历史题材舞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题材舞蹈等。其次,注重红色历史题材舞蹈主题的多样性。红色历史题材舞蹈是一个统称,可以分为多个分支,如革命人物题材舞蹈、重大事件题材舞蹈等,教育资源的发掘要凸显题材类型的多样性。最后,发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历史题材舞蹈。红色历史题材舞蹈的发掘要和地方革命、建设、改革历史对接起来,开拓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舞蹈思政教学,建设红色舞蹈教材库。
(二)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
思政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肩负着重要的教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教育的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就思政教育发表重要讲话。课程思政是当前思政教育的重要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政治课程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而舞蹈课程则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将红色历史题材舞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红色文化元素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丰富高校舞蹈课程建设,拓展舞蹈专业教学形式,发挥好红色历史题材舞蹈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为例,课程涉及近现代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穿插一些历史题材舞蹈的片段,既能起到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又能很好地实现红色舞蹈的育人价值。
(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红色舞蹈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一方面是舞蹈课堂加入更多的思政元素,加深学生对于红色舞蹈的理解和概念深化。另一方面是在思政课堂中引入红色舞蹈剧目讲解,丰富思政课堂有效性。这两种方式无疑对思政课教师以及舞蹈教师都是更高能力的要求。因此,需要高校教务职能部门加强教师能力培训,深化舞蹈教师与思政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配合,既能丰富高校舞蹈课程建设、拓展舞蹈专业教学形式,促进舞蹈教育高质量发展,又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政课情感体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发展特色专业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四)创新红色舞蹈教学
高校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特点出发,创新红色舞蹈教学。首先,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下的红色舞蹈教育以在线教育为中心,各种信息接受设备以及传感器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不仅为红色舞蹈教育的常态化提供了支撑,也使得红色舞蹈教育从被动式工作向主动式工作转变。如建立专门的红色舞蹈教学网站、红色舞蹈概论赏析平台等。通过种种手段让红色舞蹈走进人们的生活,加深人们对红色舞蹈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加强红色舞蹈传播机制建设,实现红色舞蹈的数字化传播。其次,深入開展红色舞蹈活动。舞蹈活动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要依托大学生社团,打造红色舞蹈的第二课堂,让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排练红色舞蹈。拍摄与红色舞蹈有关的影片,多形式化传播红色舞蹈。同时,高校也可以积极组织各类型的舞蹈活动,让大学生深入参与到红色舞蹈汇演中,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结语
红色舞蹈既有一般舞蹈的审美价值,又有独特的历史教育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对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深刻认识到红色舞蹈的价值,从深入开发舞蹈教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创新红色舞蹈教学四个角度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同春.守正与创新:红色舞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体现[J].艺术评鉴,2021(17):115-117.
[2]侯琛,刘佳.红色舞蹈对高校思政教育建设的作用研究[J].艺术教育,2020(10):223-226.
[3]朱光甲.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困境与路径[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6):35-36.
[4]刘忠.从当代审美文化角度探析革命历史题材舞蹈创作[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17.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