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大熵准则的Wigner-Ville分布与微型古河道刻画方法及应用

2022-01-08 08:48徐天吉程冰洁牛双晨秦正晔王贞贞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1年6期
关键词:时频振幅频谱

徐天吉 ,程冰洁 ,牛双晨,秦正晔,王贞贞

(1. 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都 611731;2.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浙江湖州 313000;3.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9;4.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9;5. 四川中成煤田物探工程院有限公司,成都 610072)

0 引言

平直、蛇曲、辫状等类型多样的河流相,多年前就已经成为油气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美国怀俄明州及中国的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等区域,已经发现了许多河流相大型和中型油气田。但是随着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化,目前河流相资源目标已经由大型、中型逐渐转向微型油气藏。微型古河道广泛分布在陆相与海陆过渡相的浅、中、深等各类地层,油气储量丰富,勘探潜力巨大,但具有河道宽度窄、砂体薄、油气聚集复杂等不利特征[1-2]。此外,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地震反射表现出能量弱、低频为主、频宽窄等不利特征,垂向与横向分辨率降低,制约了窄古河道、薄储集层及其他油气信息的精确提取。微型古河道的识别,已经成为增加井位部署、水平井钻采等勘探开发风险的突出难题。

针对微型古河道的识别难题,目前主要从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等角度着手,利用高分辨地震数据获取古河道的横向宽度、垂向厚度等关键参数和空间展布特征。就高分辨地震采集而言,尽管在高密度、“两宽一高”(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等先进观测系统下采集到的地震资料,提升了浅中层油气藏预测与描述精度,但是面对深层地质目标,至今未能突破震源能量衰减快、检波器难以接收到高频有效信号等激发与接收方面的“瓶颈”问题。就高分辨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而言,尽管形成了反Q补偿[3]、谱整形[4]、频宽拓展[5]、薄层反射系数反演[6]、低频扩展深度学习[7]、高分辨阻抗反演[8-9]等方法,可以使地震数据“无中生有”地出现更多的反射轴、波阻抗界面增加等现象,但存在信噪比降低、波组有效性评估难、甚至出现假反射界面等特征,必然降低地质预测的可靠性。同时,埋藏越深、规模越小的微型古河道的识别难度越大;尤其是极窄、流向复杂的微型古河道,需要从地震波的传播能量、反射频率等角度出发,不断探索突破地震分辨率极限的有效方法,才能逐步解决微型古河道的识别难题。

识别微型古河道的关键,是基于高分辨时频分析方法提取地震信号的高分辨时频响应特征,利用地震波的能量、频率、相位等信息,有效刻画微型古河道的宽度、流向等特征。目前,反Q补偿、频宽拓展等许多高分辨处理与解释方法,均以时频分析为基础,却未实现高分辨时频响应特征提取,致使类似微型古河道的小规模地质目标难以实现高清识别。其实,自1946年Gabor首次提出了声波信号的频谱图后[10],迅速形成了线性、双线性和非线性 3大类核函数不同的时频分析方法[11]。其中,Gabor变换、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连续小波变换(CWT)、S变换(ST)和广义 S变换(GST)等属于线性时频分析方法,虽具有计算效率较高的优势,但多数具有窗口依赖性,且受海森堡(Heisenberg W)不确定性原理控制[12],时间和频率的分辨能力不能同时提升。自适应 STFT[13]、模态分解[14-15]、同步挤压小波变换[16]、匹配追踪(MP)[17]等属于非线性时频分析方法,虽具有分辨率较高的优势,但计算量较大,鲁棒性不足,难以适应低信噪比信号时频分析。Wigner-Ville分布(WVD)[18]、伪Wigner-Ville分布(PWVD)、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SPWVD)和Choi-Williams分布(CWD)[19]等属于双线性(又称二次型)时频分析方法,不受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约束[12],优良的数学性质为高分辨时频分析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本文基于信号最大熵准则(Maximum Entropy Principle),在克服 WVD交叉项干扰的前提下,研究增强 WVD频谱聚焦特性和提升地震信号时频分辨率的方法,以突出窄细古河道响应特征。并采用仿真信号、正演数值模拟等理论数据开展试验与论证分析,以形成微型古河道识别新方法,为井位部署、水平钻井等提供支撑。

1 方法原理

1.1 最大熵准则

熵(Entropy),是指离散随机事件或特定信息的出现概率,由Shannon C E在1948年首次定义,主要用于表征随机变量或特征信息的不确定性[20]。1957年,Jaynes E T 提出了最大熵准则,即在先验信息准确的前提下,最能代表当前信息状态的概率分布,是熵最大的概率分布,换言之,当符合先验信息的概率分布具有不确定性时,熵最大的信息分布是合理的[21]。

1967年,Burg将最大熵准则引入信号频谱分析中,形成了最大熵时频分析Burg算法[22]。Burg认为,熵是信号X的分布函数,仅与X的取值概率有关,而与实际取值无关。当信号X的取值为x时,分布密度函数为p(x),则其熵H(x)为:

此时,Burg定义信号X的功率谱熵为:

当利用(2)式求取功率谱时,需要在H[P(f)]最大的条件下,递推求解信号X的自相关函数,使功率谱误差最小,分辨率获得提升。其实,Burg算法等价于线性自回归AR(Auto Regressive)预测模型,最大熵功率谱P(f)的计算公式[22]为:

1.2 离散Wigner-Ville分布与功率谱

1992年Boashash定义[23]连续时序信号x(t)的解析信号为z(t)时,Wigner-Ville分布(WVD)为:

然而,实测的信号并非连续信号,实际应用时,需要对W(t,f)进行离散化。设x(t)、z(t)的离散表达式分别为x(n)和z(n)(0 ≤n≤N-1),对x(n)作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在计算出z(n)后即可获得W(t,f)的离散表述:

据WVD的性质可知,离散WVD是对瞬时自相关函数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离散信号的瞬时自相关函数为:

对于每一个样点n,kn(l)将组成一个卷积核序列kz(n),如(7)式。当n=0和n=N- 1 时,卷积核序列kz(n)=kz(0)和kz(n) =kz(N- 1)最短;当时,最长。以kn(0)为中心,对kz(n)左右补充0值,可将kz(n)扩充为长度为N的卷积核序列。

对第n个采样点的卷积核序列kz(n),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即可获得WVD瞬时功率谱,如下:

其中,Wz(n,f)的子项可表述为:

通过计算每一个采样点n对应的瞬时功率谱,最终可以得到离散信号x(n)的Wigner-Ville功率谱,即:

当然,受 WVD双线性的影响,在利用瞬时自相关函数kn(l)前后数据相乘时,将产生交叉项干扰,不利于高精度功率谱特征分析。

1.3 最大熵准则约束下的Wigner-Ville功率谱计算方法

当瞬时自相关函数kn(l)的一阶导数为0时,求得的Wigner-Ville分布即为最大熵谱。由于一维最大熵谱与自回归模型AR谱是等效的,故只需要求得AR模型参数、计算出 AR模型谱,就能获得最大熵谱[24]。这样,可以避免利用(10)式计算功率谱,绕开瞬时自相关函数前后数据相乘时产生的交叉项干扰。

基于 Burg算法求取最大熵功率谱P(f)时,(3)式与(10)式是等效的,只需基于Levinson-Durbin递推规则[25],在求取预测误差E、自回归系数a等 AR模型的参数后,代入(3)式就能获得最大熵准则约束下的WVD功率谱。Burg算法通过前向预测误差和后向预测误差,递推 AR模型的自回归系数[26-27]。将设为初始条件,递推公式如下:

通过离散信号x(n)及其解析信号z(n),可以计算预测误差的初始功率,即

利用m阶前向预测误差和后向预测误差,可以计算预测误差的平均功率,即

据Levinson-Durbin递推约束规则,设am(j)为M阶AR模型在阶次序号为m时的第j个自回归系数,Em为m阶次时的最小预测误差,则其递推关系为

这样,将am( 1),am( 2),…,am(m- 1)和Em代入(3)式,就能计算出 WVD最大熵功率谱。WVD最大熵功率谱在时间域和频率域的分布,即为Wigner-Ville最大熵时频谱(简称MEWVD)。

概括起来,Burg算法的WVD最大熵功率谱的计算步骤[28]主要包括:①设m=1,计算P0(f)、EF,0(n)与EB,0(n);②计算am(m);③计算阶次为m时的第j个自回归系数④计算Pm(f);⑤计算阶次为m时的EF,m(n)和EB,m(n);⑥设m=m+1,重复②—⑤,直到Pm(f)不再明显减小时,利用Levinson-Durbin递推关系,可以获得AR模型的参数,最终计算出WVD最大熵功率谱。

在时间域,MEWVD并未将瞬时自相关函数前后数据相乘,而仅使用当前n点附近的数据,避免了交叉项干扰;在频率域,受最大熵准则约束,使每个n点对应的功率谱更精确,能量更聚焦。同时,在最大熵的前提下,采用Levinson-Durbin约束递推未知瞬时自相关函数,使计算的功率谱误差减小,提升了信号时频分辨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最大熵准则在数学、经济、信息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主要优势在于其不仅保留了信息分布的不确性时,同时将预测风险降到了最低。在油气领域,常常面对横向较窄、纵向较薄的古河道、砂坝、点礁等微型地质体,地震波衰减、调谐、噪声等因素增加了微型地质体的预测难度,计算高精度、高聚焦性的地震功率谱,是识别微型地质体的重要基础。MEWVD在熵最大时计算最能代表微型地质体的地震频谱响应特征,不仅能实现时频特征的分类取优,而且可以在噪声环境下提高信号分析的鲁棒性[29],有利于提升微型地质体识别的可靠性。

2 方法实验

2.1 仿真地震信号的MEWVD实验及定量分析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受地层埋深、孔隙度、填充流体等因素影响,将产生能量衰减,引起动力学、运动学和几何学等特征发生变化。采用振幅、吸收系数、频率、相位和走时等参数,可以仿真描述地震波传播过程,如下:

上式中,仿真地震信号xF(t)分别由衰减分量x1(t)和平稳分量x2(t)叠加而成。其中,x1(t)包含了吸收系数、振幅、频率、相位和走时等参数,x2(t)不包含吸收系数,传播能量将不会产生衰减。

为了对比分析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时频特征,利用xF(t)的参数,构造出了关联特征较强的高、低频能量强弱不一样的仿真地震信号。如表1,信号xF1和xF2的起始能量A1和传播时间t相同,xF1中A2、f2、j2为0,表示xF1仅由衰减分量构成,且其A1、f1和Q均较大,类似强能量、高频和强衰减的地震信号。xF2包含了xF1,仅通过改变f2,在xF2的基础上增加了低频、弱振幅的平稳分量,意味着xF2在t时间内的传播能量、振幅等将随频率变化而改变。如图 1a和图 1b中第 1列,分别显示了xF1和xF2的波形特征。可见,xF1随着t的变化,振幅减弱,能量衰减很快;xF2随着t的变化,振幅减弱,能量也在衰减,但衰减分量的控制作用越来越弱,在信号传播约0.25 s之后,信号主要受平稳分量控制,且由于f2差异,使xF1振荡周期短、波形“瘦”,xF2振荡周期长、波形“胖”。

表1 仿真地震信号的参数描述

同时,对比不同的时频分析方法,发现 MEWVD具有非常优良的时频聚焦特性和分辨率。如图1a和图1b,第 2列显示了仿真地震信号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频谱,揭示信号xF1的能量峰值聚集在80 Hz,xF2的能量峰值聚集在10 Hz和80 Hz。第3至10列,分别显示了 STFT、GST、CWT、WVD、PWVD、SPWVD、CWD和 MEWVD等方法的时频效果。对比分析,尽管xF1和xF2的最强能量均聚集在 80 Hz高频位置,但是,不同的时频分析方法显示的能量聚焦程度与频率分辨能力存在差异,且MEWVD聚焦效果与分辨率最优、WVD次之、STFT最弱。GST和CWT的时频分辨能力相似,对80 Hz高频强振幅与10 Hz低频弱振幅均能有效识别,但能量聚焦程度、时间分辨能力等较MEWVD差。此外,WVD时频特征还存在交叉项干扰,PWVD虽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交叉项干扰,但能量聚焦性减弱,降低了xF2的低频、弱振幅信息的分辨能力;SPWVD和CWD基本压制了交叉项干扰,但也几乎无法有效识别xF2中低频、弱振幅响应,较 PWVD的分辨率损失更严重。

图1 仿真地震信号及不同时频分析方法呈现出的频谱响应差异

2.2 窄薄数值模型MEWVD实验及效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证实 Wigner-Ville最大熵时频谱(MEWVD)的频谱聚焦性和时频高分辨能力,采用表2所示参数,设计出二维数值模型,包含了埋深、宽度和厚度各异的窄薄地质体,其“透镜状”的地质特征与微型古河道的横截面类似。基于二维地震波动方程正演数值模拟方法,以35 Hz的Rick子波作为点震源激发,以10 m采样间距、1 ms采样率接收,获得了正演模拟记录。模型④—⑨的砂体厚度逐渐变薄、宽度逐渐变窄;模型④—⑥较宽、厚度大于 1/4波长(约30 m),顶底界面的反射同相轴明显,而⑦—⑨较窄、厚度小于1/4波长,地震记录表现为谐波反射,且⑦和⑧表现出强调谐反射,极薄、极窄的⑨则表现为弱调谐反射(见图2)。

表2 数值模型参数描述

图2 窄薄各异模型的单道模拟地震信号及MEWVD等频谱特征

分别抽取代表模型④—⑨的单道地震信号,计算MEWVD后,可分析模型的时频差异。如图2,显示了模型④—⑨的单道地震信号及MEWVD频谱特征,可见,窄薄各异的数值模型的反射信号,MEWVD均表现出了较强的频谱聚焦性和高分辨特征。其中,模型④—⑥较宽、较厚,单道地震信号表现出明确的顶底界反射,MEWVD在频率轴方向表现出较窄的频谱分布。模型⑦—⑨较窄、较薄,单道地震信号仅显示出了顶界面的反射,底界面受波场调谐作用而难以识别。MEWVD在频率轴方向表现出较宽的频谱分布,且厚度越薄、频谱分布范围越宽。

在单频剖面上,MEWVD的频谱聚焦性非常显著,不同频率的功率谱展现出了不同的时频分辨率。如图3,显示了正演地震信号的瞬时振幅及25,35,45 Hz的MEWVD频谱特征。其中,图3a显示瞬时振幅受时频分辨能力的局限,仅较厚的模型④表现出了顶底界面清晰的“双轴”强瞬时振幅特征,而厚度逐渐减薄的模型⑤—⑨却表现为“单轴”强瞬时振幅分布,连厚度大于1/4波长的模型⑤和⑥的顶、底界面也难以有效识别。图3b—图3c分别显示了3种频率的MEWVD频谱分布,且均比瞬时振幅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但不同频率的 MEWVD频谱响应各异。其中,45 Hz的MEWVD频谱分辨率最高,可以准确识别窄薄模型⑤和⑥的顶底界面及横向宽度。35 Hz的MEWVD频谱分辨率次之,也能够有效识别⑤和⑥的顶底界面及横向宽度,对极窄、极薄模型⑧和⑨的频谱聚焦响应优良,且受不同宽度的影响,二者的频谱分布厚度相近、宽度差异显著。进一步分析极窄、极薄模型⑧和⑨,二者厚度相同、宽度差 5倍,瞬时振幅横向差异不明显,MEWVD频谱异常显著。尤其在图3d中,45 Hz高频聚焦性极好,显示出了厚度一样、宽度差 5倍的MEWVD频谱异常特征。同时,虽然25 Hz的MEWVD频谱分辨率总体不如35 Hz和45 Hz的频谱,但是对极窄、极薄模型⑧和⑨的频谱聚焦响应却有明显差异。其中,35 Hz和45 Hz的频谱表现为“团状”现象,而25 Hz的频谱却表现出“层状”频谱聚焦现象,表明Wigner-Ville最大熵谱与地震信号的强弱无关,当调谐作用使模型顶底界面的功率谱分布不确定时,熵最大的功率谱即为最合理的分布。

图3 正演地震信号的瞬时振幅及25,35,45 Hz的MEWVD频谱特征

总之,仿真地震信号和窄薄正演数值模型实验表明,MEWVD具有良好的频谱聚焦性和时频高分辨能力。MEWVD能够精确表征信号的时频分布,且不同频率的MEWVD能够准确获取不同尺度窄薄模型的频谱响应;同时,由于Wigner-Ville最大熵谱仅与频谱分布概率相关,当地质体较窄或薄度小于1/4波长而发生调谐作用时,利用地震反射同相轴不能直接识别,熵最大的功率谱即为地质体的最合理的分布空间。因此,综合不同频率的MEWVD频谱特征,可以识别类似窄薄模型的微型古河道的空间分布。

3 应用案例

四川盆地是一个多旋回富气沉积盆地,截至2020年,在震旦系、寒武系、志留系、石炭系、三叠系、侏罗系等27套层系中,已经发现了构造、构造-岩性、岩性-构造和岩性4类气藏,形成了四川盆地东北部、西部、南部和北部 4大工业气区[30-31]。其中,川西气区的侏罗系沙溪庙组气藏,主要分布在西邻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东接川中隆起区的川西坳陷。在川西东斜坡地区,发现了埋深小于3 100 m的大型岩性-构造气田——中江气田。

中江气田面积为2 350 km2,区内侏罗系沙溪庙组以浅水三角洲沉积为主,在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发育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决口扇等沉积微相。其中,分流河道主要发育细—中粒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等砂岩储集层,平均孔隙度达 8.94%,平均渗透率达0.5×10-3μm2。目前,针对资源丰富的沙溪庙组气藏,已投产工业气井约150口,日产气超过 220´104m3。然而,随着开发程度的深化,微型分流河道气藏更加隐蔽,储集层以条带状叠置薄层河道砂体为主,横向宽度窄,纵向厚度薄,精细刻画难度极大。需要探索窄细微型古河道的精确识别方法,为气藏描述、水平钻井、水力压裂等提供支撑。

中江气田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划分为上(J2s1)、中(J2s2)、下(J2s3)共 3段;其中,J2s3段由 J2s31、J2s32和 J2s33组成。依据古河道和砂岩沉积特征,J2s33层被细分为J2s33-1和J2s33-2小层。目前,J2s33-2小层是主力产气层,层内网状和条带状古河道主要沿北东流向南西,延伸长度18~58 km,宽度0.2~3.5 km,砂厚6.5~45.2 m。储集层呈席状、箱状和钟型分布,表现为低频、“亮点”、“空白”等地震反射特征,沿古河道方向,地震反射总体较连续、稳定,垂直河道方向,呈“透镜状”或弱反射异常。

近几年,随着中江气田 J2s33-2小层气藏的深入开发,宽度小于500 m、厚度小于35 m的窄薄古河道砂岩成为重点目标,微型古河道的精确识别也成为气藏开发的关键环节。然而,受埋藏深度、宽度、厚度、岩性、物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微型古河道呈现出明显的地震反射差异。如图4a图显示J2s33-2小层的地震主频约30 Hz,频带8~70 Hz;图4b显示E井J2s33-2小层古河道出现砂体GR低值异常,地震反射为局部双波峰“透镜状”异常,预测河道宽约354 m、厚约35 m;图4c显示D井J2s33-2小层古河道出现GR低值异常,预测河道砂岩宽约310 m、厚约30 m,较E井河道更窄、更薄,“透镜状”反射更弱;图4d显示C井J2s33-2小层古河道出现GR低值异常,预测河道砂岩宽约248 m、厚约30 m,与D、E井相比较,“透镜状”异常消失,呈弱反射响应。显然,通过对比图4中的C、D、E井微型古河道地震反射特征,随着宽度变窄、厚度减薄,河道隐藏性增强,地震反射越弱,识别难度越大。

图4 目标地层地震振幅谱及典型井微型分流河道地震反射剖面

采用Wigner-Ville最大熵时频谱计算方法,提取了中江气田沙溪庙组的MEWVD频谱特征,发现不同宽度和厚度的微型古河道呈现出了不同的MEWVD异常,揭示了窄细古河道的空间展布。如图5a显示的瞬时振幅剖面上,E井J2s33-2小层古河道出现瞬时振幅强异常,异常范围较大,聚焦性较差,分辨率较低;图5b—图5d显示的MEWVD频谱剖面上,E井J2s33-2小层古河道出现强异常,异常范围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小,聚焦能力增强,分辨率提高。比较瞬时振幅与25 Hz、35 Hz的MEWVD频谱特征,在45 Hz的MEWVD剖面上,分辨能力更高,纵向频谱被分开,横向频谱收窄,频谱异常由“团状”变化为“双层状”,与砂体GR低值异常更加吻合,有效地揭示出了E井J2s33-2小层35 m薄古河道砂岩的顶底界面。可见,利用MEWVD频谱异常,能够有效刻画窄细古河道的纵向分布。

图5 E井瞬时振幅及25,35,45 Hz的MEWVD频谱特征

同时,利用MEWVD频谱异常,还能刻画微型古河道的横向展布。如图6a瞬时振幅高值异常刻画出了相对较宽的Ⅰ—Ⅳ、Ⅵ、Ⅷ号主河流的沿层展布;但在黑色框示区域,河道很窄、河道砂岩很薄,地震反射能量较强,分辨率低,利用瞬时振幅无法识别窄细古河道的空间位置、宽度和流向。在图 6b中,利用MEWVD方法获得的25 Hz频谱出现高值异常,不仅刻画出了较宽的Ⅰ—Ⅳ、Ⅵ、Ⅷ号主河流的沿层展布,而且中低值异常刻画出了更窄的Ⅴ和Ⅶ号河道的空间展布;尤其在左侧黑色框内,Ⅴ和Ⅶ号河流的宽度和流向非常清晰。与Ⅰ—Ⅷ微型河道比,Ⅸ号河道更窄,且流向弯曲变化较大,隐蔽性更强,利用瞬时振幅和25 Hz频谱难以识别,而在35 Hz和45 Hz的MEWVD频谱特征中,Ⅸ号曲流河道的沿层特征却非常清晰。由图6可见,MEWVD较瞬时振幅分辨更高,且不同频率的MEWVD频谱特征,可以识别不同宽度的窄细河道。当然,由于任何物质都有相应的敏感频段,河道也不例外,Ⅴ和Ⅶ号河道对低频更敏感,故在35 Hz和45 Hz的MEWVD频谱特征中反而不如25 Hz刻画更清晰(见图6黑色方框),但整体规律仍然是高频频谱刻画效果更佳。

图6 瞬时振幅及25,35,45 Hz的MEWVD分别刻画的J2s33-2小层微型古河道的展布

采用RGB融合(红、绿、蓝混合生成其他色彩)显示方式,将不同频率的MEWVD频谱进行融合,能更清晰的展示不同宽度和厚度河道的空间分布。如图7a显示了采用 RGB融合方式,将 25,35,45 Hz的MEWVD频谱进行融合,有效刻画出J2s33-2小层Ⅰ—Ⅸ号古河道的展布;尤其是具有极窄特征的Ⅴ、Ⅶ和Ⅸ号河道,以及Ⅷ号河道以东、Ⅵ号河道以西的更多微型古河道(红色箭头所指),也精确地揭示出了其宽度和流向等空间信息。当然,结合区内沉积构造背景,利用岩心分析与测井解释资料,可以证实采用MEWVD

频谱异常识别微型古河道的可靠性。如图7b所示,在纵向上,D井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分流间弯、河口坝等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其中,J2s33-2小层以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为主,声波时差和伽马测井曲线表现出低值响应特征,深侧向和浅侧向电阻率曲线表现出高值异常。在分流河道中部2 869.57~2 871.49 m井段的钻井取心显示,古河道水平层理发育,在较强的水动力作用下,沉积形成了厚度约30 m的致密砂岩储集层。受岩性、物性、厚度等因素影响,储集层与围岩的阻抗差异不大,在图4c所示的“透镜状”河道反射较弱,但在图6和图7却具有较突出的MEWVD频谱异常。可见,综合地震反射、钻井取心、测井响应等信息,利用MEWVD频谱异常刻画微型古河道具有较高可靠性。

图7 中江气田J2s33-2小层RGB融合MEWVD刻画河道分布及D井沉积相测井解释

此外,MEWVD频谱异常还可以刻画断层分布特征,但断层与古河道具有显著的MEWVD差异。如图6d和图7a显示,中江气田沉积构造环境整体比较稳定,在试验工区南部仅发育少量近东西向的断层,裂缝不发育。断层的MEWVD频谱异常表现为上盘与下盘边界频谱较强、中间的频谱较弱。断层与古河道虽皆呈细长条带状,但古河道边界频谱较弱、中间频谱较强。可见,断层与古河道的MEWVD频谱异常虽有相似之处,却也存在显著差异。本质上,二者的共性与差异皆由地质环境决定,这些地震响应被MEWVD异常精确的刻画了出来。

总之,MEWVD频谱聚焦性较强,时频分辨率较高,且不同频率的MEWVD对窄细不同的河道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有效的揭示了中江气田沙溪庙组微型古河道的宽度、砂岩厚度和流向等空间信息。

4 结论

熵最大时的频谱特征,最能代表地震信号的频谱分布状态,MEWVD不仅避免了 WVD产生的交叉项干扰,而且最大程度的增强了频谱聚焦性,有效提升了地震信号的时频分辨率。

仿真地震信号和窄薄模型正演模拟信号试验揭示,较STFT、GST、CWT、WVD、PWVD、SPWVD、CWD等方法,MEWVD能更加精确的提取信号频谱特征;尤其是针对窄薄各异的数值模型,由于最大熵的差异而表现出了特殊的频谱响应,采用不同频率的MEWVD能够准确的识别尺度各异的窄薄地质体。

基于最大熵准则与 Wigner-Ville分布的微型古河道识别方法,充分发挥了MEWVD频谱聚焦性较强、时频分辨率较高等优势,有效的识别出了中江气田不同尺度的微型古河道,且不同频率的MEWVD对窄细各异的河道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准确地刻画了微型古河道的宽度、砂岩厚度和流向等空间信息。

符号注释:

a——自回归系数,又称为预测误差因子,无因次;am——序号为m的自回归系数,无因次;1A——衰减分量的振幅,dB;A2——平稳分量的振幅,dB;E——预测误差,W/Hz;EB,m——序号为m的后向预测误差,W/Hz;EF,m——序号为m的前向预测误差,W/Hz;f——信号的频率,Hz;f1——衰减分量的频率,Hz;f2——平稳分量的频率,Hz;GR——自然伽马,API;H——熵函数,无因次;i——虚数单位;j——自回归系数am的序号,无因次;kn——自相关函数,无因次;kz——kn的卷积核,无因次;l——离散信号扩展采样点序号,无因次;m——am、EF,m、EB,m、wn等函数的序号,无因次;M——AR模型的阶数,无因次;n——离散信号采样点序号,无因次;N——离散信号长度,无因次;p——分布密度函数,无因次;P——功率谱,W/Hz;P0——初始功率谱,W/Hz;Pm——平均功率谱,W/Hz;Q——吸收系数,无因次;Rlld——深侧向电阻率,W·m;Rlls——浅侧向电阻率,W·m;t——时间,s;W——连续WVD函数,W/Hz;Wz——离散WVD函数,W/Hz;wn——Wz的子项,W/Hz;X——信号,无因次;x——某时段信号,dB;x1——衰减分量,dB;x2——平稳分量,dB;Dt——时间采样率,s;xF——仿真信号,dB;j1——衰减分量的相位,rad;j2——平稳分量的相位,rad;t——时延,s;z——离散信号,dB。

猜你喜欢
时频振幅频谱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高聚焦时频分析算法研究
基于稀疏时频分解的空中目标微动特征分析
动态频谱共享简述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沪市十大振幅
遥感卫星动力学频谱规划
基于时频分析的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