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新闻发布会。根据规划,到2025年,北京市PM2.5浓度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左右,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消除劣V类水体,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稳步提升。到2025年,北京的发展将更低碳、空气更清新、水体更清洁、土壤更安全、生态更宜居。围绕这5个维度,规划共设置了16项目标指标,包括受关注的碳排放强度、PM2.5年均浓度、优良天数比率、重污染天数比率等。根据规划,北京将围绕推进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防控环境风险、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等6大方面设置主要任务。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节能十条”以来,全市各区积极行动,均出台区级强化节能实施方案,党政机关积极作表率,大力倡导节能全民行动、依法依规有序推动节能工作等。海淀区鼓励企业、园区积极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制定海淀区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持续提升校园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西城区鼓励卫生领域用能设备更新,提高卫生领域用能效率。丰台区对辖区内34家单位开展节能监察执法。经开区严控数据中心能耗,鼓励支持节能技术改造,开展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延庆区开展交通领域节能降耗,200辆氢燃料电池客车将上岗保障冬奥绿色交通。
12月15日上午,全球首个零碳码头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在天津港并网发电。这是我国港口首个“风光储荷一体化”智慧绿色能源项目,标志着天津港绿色港口建设迈出新步伐,以全新模式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此次并网发电的智慧绿色能源系统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包含风电和光伏两个部分。其中风电项目采用2022北京绿色冬奥配套项目机型,总装机容量9兆瓦,预计年发电约2432.6小时;光伏项目采用BIPV光伏系统,总装机容量1.43兆瓦,预计年发电约1078小时。系统并网发电后每年总发电量将达到2330.2万千瓦时,将节约标准煤约734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万吨。
11月30日,中国石化在北京、乌鲁木齐、新疆库车三地举行云启动仪式,宣布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这是全球在建的最大光伏绿氢生产项目,投产后年产绿氢可达2万吨,对推动绿氢产业链发展、推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项目主要包括光伏发电、输变电、电解水制氢、储氢、输氢五大部分。项目将新建装机容量300兆瓦、年均发电量6.18亿千瓦时的光伏电站,年产能2万吨的电解水制氢厂,储氢规模约21万标准立方米的储氢球罐,输氢能力每小时2.8万标准立方米的输氢管线及配套输变电等设施,预计2023年6月建成投产。
12月14日,历时53天的330千伏公官Ⅰ、Ⅱ线高跨改造工作圆满完成。330千伏公官Ⅰ、Ⅱ、Ⅲ线是黄河上游公伯峡水电站最重要的电力外送通道,跨越高山峡谷、居民村庄等,地理环境复杂。随着生态环境不断向好,树木生长速度快,树线矛盾日益突出,很容易因导线与树木距离过近产生放电引发线路跳闸及火灾事故,给电网安全运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安全隐患。今年10月下旬起,国网青海检修公司对公官Ⅰ、Ⅱ线跨越村庄、林木区段新建50多米高塔,替换原先的30多米旧塔,解决了线路通道内的树障隐患,确保输电线路安全运行,防止火灾发生,助力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