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燕,黄丽君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9医院呼吸结核科,福建 漳州 363000
我国经济水平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逐步丰富,而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疾病也越来越多,其中以糖尿病最为突出[1-3]。据有关数据统计,近几年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该病属于慢性内分泌疾病,疾病可导致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对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疾病对患者饮食要求较高,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则进一步限制了患者的饮食,关于此类患者的食物选择,难点较多,许多患者甚至因此出现了营养不良情况,这会加重其病情,甚至带来新的疾病[4-5]。以往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护理干预措施较片面,很难使饮食情况得到纠正,仍有血糖波动情况,使肺结核并糖尿病症状加重。个性化饮食护理措施经推广后得到肺结核并糖尿病者重视,饮食指导、加餐指导、健康教育等措施,可抑制肺结核并糖尿病者病情进展,在规范饮食下,使其预后改善。文章探讨了个体化饮食护理对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旨在寻求该病的有效干预手段,故选取2018年2月—2020年8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84例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研究共计纳入84例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探讨,按照时间顺序将患者分成两组,接受常规干预者归属于对照组,联合个体化饮食护理者归属于观察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观察组包含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39~75岁,平均(57.14±2.31)岁,病程2~7年;平均(4.52±0.26)年。对照组包含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38~76岁,平均(57.11±2.27)岁;病程3~6年,平均(4.48±0.33)年。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经影像学等检查确诊,符合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在>11.0 mmol/L;患者及家属了解该研究内容;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患者;无法配合随访的患者;患多种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合并多脏器损伤的患者。
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进行干预,给予用药指导,叮嘱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持续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及时对用药进行调整,严格执行抗结核治疗方案,保持治疗的持续性,以良好的运动进行配合,护士需要依据患者每天的时间制定运动方案,包括运动方式、时间、强度等,一般每日运动时间在40~90 min左右,运动方式如太极、跳绳、竞走、慢跑等,强度以患者耐受、微微出汗为宜,避免低血糖。向患者介绍肺结核以及糖尿病的健康知识,如疾病诱因、危害、传播、进展、治疗、控制、保健等,纠正患者认知,促使患者能够主动的展开健康行为,进行疾病的自我调整和干预。对记忆力差者,将肺结核并糖尿病知识整理成知识手册,向肺结核并糖尿病者发放,并建立线上信息平台,随时解答肺结核并糖尿病者问题,加强其健康教育。同时要关注肺结核并糖尿病者情绪变化,若对临床治疗抵触情绪强烈,可加强沟通,鼓励其表达不良情绪,经语言对其进行安慰和支持,在有良好治疗依从度时,行语言表扬,让其感受到心理关怀,对血糖控制保持积极心态。
观察组则联合个体化饮食干预方案,详情如下。
①饮食指导护理人员要详细掌握患者体质、体质量、营养状况等,计算患者每日所需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等,按照营养均衡的原则为患者制定食谱,饮食方面尽量选择低糖的果蔬,治疗期间戒烟戒酒。具体饮食标准如下:普通患者碳水化合物占总量的55%~65%左右,蛋白质占比约15%,发热及盗汗患者膳食纤维量在20~40 g/d左右,蔬菜进食量在300~500 g/d之间,水果在100~200 g/d之间。家属需要全程参与患者饮食护理,按标准和要求为患者提供餐食,并督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按时进行,少食多餐,禁止暴饮暴食,睡前2 h禁止进食。
②加餐若患者血糖不稳定,则需要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合理加餐,在患者产生饥饿感时,可以适当的补充热量和蛋白质,加餐食物主要以坚果、水果、蔬菜为主,尽量不食用主食。
对患者持续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24 h血糖波动值、空腹血糖变异系数。
使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躯体质量、心理健康、角色以及社会功能4个维度,满分100分,分数高则生活质量高。
由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做出评分,满意度包含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和沟通交流几项,百分制评估标准,分数高则满意度高。
对患者持续随访半年,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空腹血糖(6.87±0.48)mmol/L,餐后2 h血糖(8.34±0.3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33±0.2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血糖水平对比(±s)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值P值6.87±0.48 7.89±0.54 9.149<0.001 8.34±0.37 9.44±0.24 16.164<0.001 6.33±0.26 7.31±0.37 14.044<0.001
观察组出院3个月的24 h血糖波动值为(2.03±0.24)mmol/L,空腹血糖变异系数(14.27±3.9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波动值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波动值对比(±s)
24 h血糖波动值(mmol/L) 空腹血糖变异系数(%)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值P值3.51±1.22 3.47±1.26 0.148 0.883 2.03±0.24 3.11±0.18 23.331<0.001干预前23.36±0.47 23.35±0.36 0.110 0.913干预后14.27±3.98 21.98±3.26 9.712<0.001
观察组躯体质量、心理健康、角色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分别是(76.74±3.23)分、(72.08±3.27)分、(78.18±3.58)分、(75.26±3.66)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躯体质量 躯体质量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值P值76.74±3.23 71.32±2.73 8.306<0.001 72.08±3.27 67.32±3.04 6.909<0.001角色功能78.18±3.58 72.55±3.16 7.641<0.001社会功能75.26±3.66 70.01±3.14 7.055<0.001
观察组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评分是(94.35±2.23)分,对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评分是(92.58±3.23)分,对沟通交流的满意度评分是(94.44±2.88)分,显著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s),分]
表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s),分]
组别 护理技术 服务态度 沟通交流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值P值94.35±2.23 85.22±3.15 15.331<0.001 92.58±3.23 84.27±3.05 12.123<0.001 94.44±2.88 85.11±3.49 13.363<0.001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4.76%(2例),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21.43%(9例),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肺结核属于具有传染性的结核性疾病,糖尿病则属于慢性内分泌疾病,这两种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前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可引起乏力、低热以及盗汗症状,后者可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口渴、多食、消瘦等症状,二者合并出现,会引起胰腺调节功能障碍,对胰岛素分泌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加重糖尿病[6-9]。躯体的高血糖状态则为结核杆菌生长、繁殖提供了条件,二者相互影响,治疗棘手,需在临床治疗基础上,经饮食控制,稳定肺结核并糖尿病者血糖水平,经糖尿病控制后,抑制肺结核进展,减轻肺结核并糖尿病者损伤[10]。
在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多进行运动、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同时关注其情绪,经各措施能抑制肺结核进展,且对血糖进行控制。如此过程中饮食未被重视,血糖稳定后,肺结核并糖尿病者警惕性会下降,可能会过多摄入糖分,也可能会过多摄入高脂肪食物,此时会加剧血糖波动,对稳定糖尿病病情不利,也可能会加重肺结核损伤。经各研究发现,血糖控制途径除运动、用药外,饮食控制也能展现出显著价值,故该研究重视个体化饮食护理地实施。肺结核与糖尿病同时发生,限制了患者的饮食,一方面,肺结核严重消耗患者躯体,另一方面,糖尿病限制了糖分、热量和脂肪的摄入量,给饮食结构的选择带来了难题[11-14]。在饮食干预方面,既要避免营养不良,又要防止过分摄入,导致较大的血糖波动。
个体化的饮食干预是完全按照患者个体差异进行的,具体包括:①按照患者体质量、营养需求、体质量等,量化饮食标准,确保各营养成分的摄入量,保证营养均衡,提升机体免疫力。此过程中各营养成分摄入量得到有效计算,可合理配置食物,让血糖波动趋于稳定,对减轻肺部损伤、抑制肺结核进展有积极作用。②需要配合以有效的运动方式,加速躯体代谢,提高患者抵抗力。运动干预中,要进行运动量的控制,选择肺结核并糖尿病者喜欢的运动方式,在合理运动下,能提高血糖稳定性,抑制高血糖造成的损伤,也能预防运动过量,避免低血糖事件,让其有极高免疫力,对感染事件进行预防。③合理管理加餐,有效预防低血糖。饮食调节后,碳水化合物比例减少,可能会让肺结核并糖尿病者饱腹感下降,若有暴饮暴食情况,会出现血糖波动。对于此类情况,需在患者出现饥饿感后,及时补充能量,此过程中坚持少食多餐原则,能避免出现不良反应[15-17]。
此外,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极为重要,其主要作用在于纠正错误认知,提升患者主观能动性。该次观察组经干预后,其出院3个月的24 h血糖波动值为(2.03±0.24)mmol/L,空腹血糖变异系数(14.27±3.98)%,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控制良好,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体现了上述观点合理性。戴云琴等[18]人的研究也指出:个体化饮食干预下患者24 h血糖波动值为(2.3±0.5)mmol/L,空腹血糖变异系数(15.1±4.9)%,低于对照组(P<0.05)。二者描述结果一致,仅存在较小数据差异。该次观察组患者各项满意度评分也更高,并发症减少。个体化的饮食护理符合患者的病情、口味喜好等,可以减轻因饮食受限引起的不良情绪,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良好的饮食干预下,患者躯体状态得到改善,不仅满足了疾病控制要求,同时也达到了营养供应需求,可以保证机体营养充足,提升机体免疫力,从而显著地降低并发症风险。以往的饮食护理中,患者可能存在过度节食或是饮食不节制等情况,加重的病情,从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个体化饮食干预对于患者血糖及其波动水平的控制效果比较理想,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