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预防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率的效果及护理质量分析

2022-01-08 07:01高增珍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22期
关键词:预见性医嘱低血糖

高增珍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医院,福建 福州 350200

糖尿病是以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多尿、多饮、多食、体质量下降等为临床症状,若病情控制不理想可并发失明、截肢、肾衰竭、心脑血管疾病等危及患者生命[1]。糖尿病作为常见、多发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持续升高,而国内随着人口老年化进程的加快,糖尿病发生率持续升高并趋于年轻化,一旦机体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便会增加低血糖发生率,影响其预后效果,鉴于此,如何采取科学方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预后效果为临床亟待解决问题。有报告指出,科学的护理干预、饮食指导配合药物治疗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预见性护理通过分析或预判事物的进展可及时发现或解决患者治疗中潜在的护理问题,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建立通过生理、心理、社会等层面评估患者思维、行为的模式,并根据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展开系统干预措施,规避影响预后因素[2],为进一步明确其在低血糖预防中的价值。该文选择2018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该院收治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1:1比例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60~75岁,平均(65.28±3.41)岁;病程3~10年,平均(6.02±2.11)年;平均体质量(61.54±5.11)kg;合并症:20例冠心病者,20例高血压者,10例高血脂者。对照组50例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60~76岁,平均(65.34±3.22)岁;病程3~10年,平均(6.05±2.06)年;平均体质量(61.56±5.11)kg;合并症:18例冠心病者,19例高血压者,13例高血脂者,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该研究已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审批。纳入护理人员20名均为女性。

1.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2013版《糖尿病诊断指南》患者;②年龄≥60岁患者;③无精神及心理疾病患者;④自愿进入该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⑤病程≥3年患者;⑥可正常沟通与交流患者;⑦听力及认知障碍患者[3]。

1.1.2 排除标准 ①临床资料丢失者;②合并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者;③合并器质性疾病者;④认知及听力障碍者;⑤合并老年痴呆者;⑥精神分裂症者;⑦精神及心理疾病者;⑧小学以下学历者;⑨随访丢失者[4]。

1.2 方法

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遵循医嘱、临床护理制度为其提供基础指导,同时为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指导其掌握糖尿病发生原因、治疗方案及预后效果;其次告知患者饮食控制重要性,使其在生活中掌握正确饮食方案,并叮嘱其每日准确监测并记录血糖变化,以便医师根据其实际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预见性护理:①确定护理问题:在患者入院后进行护患沟通,指导其提出糖尿病相关疑问,并采用相应护理程序对护理问题进行判断与分析,并运用预见性思维提前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进行评判,而后结合患者病情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积极展开护理服务,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继而提高其整体护理质量。②护理评估:采集患者既往病史、文化水平、实际情况、自身营养情况等基础资料,并结合其生活环境及工作情况,调整预见护理方案;其次老年人记忆力较差,护理人员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健康宣教,例如个人指导、健康教育、宣教海报、画册、多媒体等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确保其在生活中不仅要掌握发病原因、防范措施,还需掌握低血糖等不良事件急救措施[5]。③心理护理:研究发现心理状态与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若自身心理压力较大会导致糖尿病病情加重,反之糖尿病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因此护理人员需耐心细致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细致与其进行沟通,并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其讲解疾病与心理状态之间相关性;结合患者实际及心理需求进行心理疏导,纠正其错误认知,并引导其树立战胜积极信心,此外需引导患者掌握自我情绪调节及控制方法,避免生活中情绪波动较大[6]。④血糖监测:为及时掌握患者血糖水平变化情况,护理人员需定时监测血糖水平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干预;其次需增加入病室次数,及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若出现出汗、饥饿感、头晕、心慌等情况需及时进行干预。⑤饮食管理:糖尿病患者需加强饮食控制,饮食以低糖、高膳食纤维、高蛋白、少盐为主,以提高血糖及血脂控制效果。⑥用药指导:在口服药物时需告知其用药剂量、方法、途径等,还需结合其用餐情况、血常规检测结果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确保治疗效果[7]。⑦出院指导:出院前由护理人员为患者发放生活、饮食指导方案,并叮嘱其每周运动3~4次,例如瑜伽、散步、游泳、八段锦等,为避免发生低血糖,运动时需随时携带糖果或甜食,以便补充机体能量。⑧随访:出院后定期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结合其血糖控制效果进行生活及用药指导,叮嘱其发现异常及时入院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低血糖(空腹血糖≤3.9 mmol/L)发生率。②采用“依从性调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541,重测效度为0.568)”评价患者遵医嘱行为优良率,分为优(90~100分)、良(60~89分)、差(0~59分),得分越高依从性越高。③取患者肘正中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15 min,待血清分离后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④参考健康依从性模型量表(CHBMS)从服药、饮食、运动、感知等方面评价依从性,分值0~5分,得分越高依从性越高。⑤参考自制“护理质量评价表(Cronbach’sα系数为0.681,重测效度为0.671)”从交接班、文书书写、夜间巡视、护理态度等方面评价护理质量,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出现低血糖2例,占比4.00%;对照组出现低血糖10例,占比20.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14)。

2.2 两组遵医嘱行为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遵医嘱行为优良率(98.00%)高于对照组(84.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遵医嘱行为优良率对比[n(%)]

2.3 两组血糖及血脂水平对比

护理前,两组FPG、2 hPG、HbA1c、TG、TC、LDL-C、HDL-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PG(6.22±1.54)mmol/L、2 hPG(9.35±2.92)mmol/L、HbA1c(3.02±0.98)%、TG(5.01±0.82)mmol/L、TC(1.79±0.61)mmol/L、LDL-C(2.21±1.08)mmol/L低于对照组,HDL-C(1.25±0.08)mmol/L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对比(±s)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FPG(mmol/L) 2 hPG(mmol/L) HbA1c(%)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 护理后10.25±2.48 10.21±2.34 0.082 0.934 6.22±1.54 9.34±2.62 7.259<0.001 15.05±2.42 15.34±2.35 0.670 0.503 9.35±2.92 14.25±2.46 9.074<0.001 9.25±0.99 9.24±0.98 0.051 0.959 3.02±0.98 6.25±1.05 15.902<0.001

2.4 两组依从性对比

护理前,两组饮食、服药、运动、感知依从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饮食(3.53±0.31)分、服药(3.36±0.26)分、运动(3.45±0.31)分、感知(3.51±0.35)分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依从性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依从性评分对比[(±s),分]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饮食护理前1.25±0.12 1.26±0.11 0.434 0.665护理后3.53±0.31 2.61±0.21 17.373<0.001服药运动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1.19±0.13 1.21±0.61 0.226 0.821 3.36±0.26 2.54±0.21 17.348<0.001 1.08±0.11 1.13±0.08 2.599 0.010护理后3.45±0.31 2.51±0.15 19.300<0.001感知护理前 护理后1.05±0.12 1.06±0.24 0.263 0.792 3.51±0.35 2.21±0.11 25.055<0.001

2.5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4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交接班 文书书写观察组(n=20)对照组(n=20)t值P值94.36±2.91 84.35±2.94 10.821<0.001 95.25±1.25 85.29±3.94 10.775<0.001夜间巡视93.52±3.15 80.64±6.74 7.742<0.001护理态度94.25±2.64 81.52±6.64 7.967<0.001

3 讨论

糖尿病为老年人群高发疾病,临床多通过药物、合理作息、体育锻炼、自我监测、饮食结构调整等方案控制血糖水平,但大部分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无准确认知,导致其在生活中缺乏对血糖的自我监测,继而影响其遵医嘱行为优良率及护理质量,鉴于此在糖尿病患者入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加强护理指导,根据其存在的问题展开针对性护理,达到预防或规避潜在不良事件的目的[8-10]。

续表2

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针对患者时间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给予其心理、生理等综合康复指导,其中预见性护理包括问题确立、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实施等环节,通过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方面提高其对自我病情了解程度,而后以积极状态配合临床各项护理;其次在出院前做好运动及生活指导,为提高其遵医嘱能力,后期可通过微信、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护理指导,循序渐进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11-15]。

结果显示,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20.00%),遵医嘱行为优良率(98.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由此证实经预见性护理后患者遵医嘱行为能力持续提升,可根据医嘱科学生活、规律作息,纠正不良饮食及行为习惯,规避其他因素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

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糖及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且依从性、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实预见性护理在控制糖尿病血糖血脂中极具优势,亦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在预见性护理实施前首先需对患者存在问题进行评估,并结合其病情、临床情况、生活背景等调整护理方案,提高护理针对性、有效性、全面性,尽可能满足其康复需求;其次在护理中可对潜在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及时通过预防措施增强其自身心理防线,促进患者及其家属与医务人员之间的配合,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展,此外良好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机体应激能力、耐受力、抵抗力,达到降低血糖及血脂水平,调节自身代谢的目的,同时做好不良事件急救指导,使其在生活中及时处理异常事件,为后期入院治疗提供充足的时间[16-18]。

注意事项:糖尿病的出现不仅会影响机体各功能代谢,一旦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会直接损害其他脏器组织,增加各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饮食护理,还需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使其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疾病;还可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以增加机体代谢速度,提高机体免疫及抵抗能力。

不足之处:基于该研究方案设计较为简单,未对糖尿病患者护理后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仅能证实预见性护理可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及依从性,鉴于此后期需优化研究设计方案,增加研究样本,通过多指标对比为临床护理糖尿病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在降低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率中可行性较高,亦可提高患者血糖及血脂控制水平,改善依从性及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预见性医嘱低血糖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医嘱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便秘的预防
新生儿低血糖108例临床分析
电子医嘱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