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丙乙,林翔,黄超雄
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福建 福州 350014
肺癌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1]。肺癌根据组织病理类型不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量在肺癌患者整体数量中约占90%[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早期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所以在确诊时基本已处于晚期状态,错失最佳手术根治时机,转而采取姑息化疗[3-4]。临床上经常将二甲双胍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该药物为一种双胍类衍生物,临床应用过程中已经被证实具有较好抗癌活性作用[5-6]。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癌、腺癌及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概率较高,同时恶性肿瘤患者若合并糖尿病,其生存率会明显降低[7]。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相关研究已证实该药物能够降低其罹患某些恶性肿瘤的概率[8-9]。但是,当前临床关于二甲双胍和非小细胞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影响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缺乏大样本、大规模深入研究[10]。鉴于此,该次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患者化疗期间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对生存期等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各50例。纳入标准:患者经过细胞学检查、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糖尿病,正在有规律使用降糖类药物;ECOG评分≤2分,评估能完成姑息性化疗计划;患者及亲属了解研究内容后自愿加入。排除标准:无法完成随访者;心脑肝肾等器官严重性功能异常、无法纠正的骨髓抑制、正在接受其他抗肿瘤治疗者;精神智力异常,沟通掌握者;基础资料不全,研究中途退出或死亡者。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0~70岁,平均(54.10±1.40)岁。研究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0~69岁,平均(54.05±1.5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研究。
两组患者全部接受化疗,化疗方案相同,化疗期间由护士常规监测其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水平等,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患者每14天接受1次影像学检查。
研究组患者加用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2020483;规格:0.25 g)进行口服治疗,500 mg/次,2次/d。
1.3.1 对比患者临床效果 主要根据患者4~6周期化疗前后CT检查变化结果,评估近期临床效果,患者治疗后病灶吸收面积>50%评价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病症吸收面积<50%评价为有效;治疗后,病灶未见任何变化,病灶面积甚至增加评价为无效。临床效果=(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3.2 对比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不良反应包括肝肾毒性、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
1.3.3 对比患者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借助QLQ-30量表进行评价。QLQ-30量表由6个方面内容组成,分别为生活质量评价、躯体功能评价、情绪状况评价、角色状况评价、认知状况评价、社会功能评价,每个方面条目30条,使用0~100分评价,评分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理想。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47,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n(%)]
研究组肝肾毒性、消化道反应、Ⅲ/Ⅳ度骨髓抑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研究组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50)研究组(n=50)t值P值生活质量32.35±5.15 47.25±7.20 11.920<0.001躯体功能情绪状况角色状况30.22±5.07 45.87±7.00 12.779<0.001 31.23±4.87 45.25±5.52 13.467<0.001 30.30±5.00 47.58±7.33 13.771<0.001认知状况 社会功能33.65±5.10 45.58±7.22 9.543<0.001 36.63±5.00 47.85±7.14 9.102<0.001
非小细胞肺癌属于常见的一种肺癌,其病情急骤且生长速度快,临床化疗初期阶段中具有较高敏感度,而且极易发生耐药问题[11]。当前临床针对非小细胞肺癌主要采取化疗方式进行治疗[12-13]。非小细胞肺癌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还需找寻积极有效的血糖控制方案,从而才能延缓病情发展,提高化疗效果[14-15]。
非小细胞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通常采取全身化疗方式来延长自己的生存周期,化疗有明显的药物毒性,不良反应率较高[16]。该次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临床效果(76.00%)高于对照组(42.00%)(P<0.05)。该次研究组患者加用二甲双胍治疗,该药物属于常见降糖类药物,对干肿瘤细胞抑制方面效果突出,而且具有提高肿瘤病灶对化疗药物敏感度效果,对化疗药物耐药性能够逆转,从而提高化疗效果。相关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其发生肺癌的概率较低,化疗加用二甲双胍可快速消退肿瘤病灶,具有显著抗癌效果[17]。研究组患者化疗期间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化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研究组肝肾毒性、消化道反应、Ⅲ/Ⅳ度骨髓抑制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进一步表明,加用二甲双胍不会对患者机体正常细胞产生任何不良作用,耐受性得到保障。李晓通[18]对小细胞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二甲双胍联合化疗,研究中患者部分缓解率(97.10%)明显高于对照组(79.40%)(P<0.05),且不良反应率(11.80%)明显低于对照组(35.30%)(P<0.05)。同该次研究结果一致。
相关研究显示,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该药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稳定病情,不会对患者生存期造成影响[19]。二甲双胍具有价格低廉、安全性高、药物耐受性和有效性强等优势,在临床上被公认为是糖尿病首选治疗药物,降糖的同时能够对胰岛素敏感性进行改善,减轻胰岛素抵抗,外周组织对葡萄糖摄取得到增加,糖异生减少,促进糖酵解。该次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研究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加用二甲双胍治疗,该药物不仅能够抑制肿瘤发生,在提高放化疗敏感性、延缓耐药性发生,逆转放化疗药物耐压性方面效果也较为突出,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但是该次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因纳入研究例数少,无法对不同肺癌病理分型和预后展开研究,后续需要加大纳入研究对象例数来验证相关结论。
综上所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加用二甲双胍治疗,临床效果初步优于单纯化疗,且不良反应率低,对患者生存期影响较小,可有效提高生存质量。但仍需要大样本随机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二甲双胍的抗肿瘤药效,以望该药物在临床上具有积极推广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