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东美术馆藏品的价值开发

2022-01-08 07:54:40谢雪藩
客家文博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美术作品藏品

谢雪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美术馆作为一个城市或所代表区域重要的文化窗口,其藏品往往是所在区域甚至国家人文、资源等综合实力的反映。因所收藏作品都属于国家资产,很难继续在经济市场上流通。在这种情况下,美术馆在收藏积累有代表性、高质量的作品时,必须考虑如何更好地对这些藏品资源进行研究开发,从多方面、多角度充分利用好藏品的各种价值,让这些深藏在库房的作品活起来,以增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度,从各方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甚至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文化力量。

一、广东美术馆藏品概况

广东美术馆是一个为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服务的国有公益性文化机构,是广东省重要的文化窗口之一,建馆20多年来,不断地寻求补充、积累有代表性、高质量的藏品,为确保所收藏美术作品的质量,聘请专家成立艺术委员会对要收藏的作品进行评选、提出收藏意见。广东美术馆藏品收藏对象是多方面的,通常有直接向美术界比较有名望的老艺术家收藏其代表作或优秀经典作品,也有在历届全国美术大展、省美术大展中得奖及入选的优秀作品中遴选收藏,还有在艺术品拍卖公司中竞拍一些符合美术馆收藏定位的优秀美术作品。近年,广东美术馆通过努力,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还收藏了原由省政府各接待宾馆留存的几百件/套名家字画作品,这些作品包括方人定、齐白石、黄宾虹、陈师曾、何香凝、谢稚柳、陈树人、李可染、钱松岩、吴作人、黄胄、关山月、黎雄才、赖少其、黄永玉、林墉、林丰俗等几代国画名家的精品力作,使这些美术作品得到有效的维护及展示,也大大填充了广东美术馆近现代美术史序列藏品的完整性。

美术馆对于本馆收藏的美术作品必须有清晰的学术定位,并根据学术定位有目的地征集相关系列的优秀美术作品,这样才能够不断积累每个系列有代表性、高质量的藏品,才能更好的呈现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彰显藏品的收藏价值。广东美术馆对收藏作品的学术定位有三个系列:中国近现代美术及当代美术、海外华人及国际美术、广东美术。这样既能够收藏中国近现代名家反映中华民族及建党建国专题优秀作品,又能够收藏广东地区的优秀美术作品并兼顾当代艺术及摄影优秀作品的收藏,通过这几个系列的学术定位,有目的地征集作品,使广东美术馆拥有了一批有地方代表性、高质量的藏品。收藏的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装置、摄影、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对于这些藏品,广东美术馆设立了专业的典藏部门进行登记管理,仔细登记藏品的品名、编号、作者名称、画题、尺寸、年代、材质、件数、作品状况、入藏时间、入藏方式、收藏价格、库藏位置、移动情况以及作品照片等等,登记管理必须保证藏品代码、编号顺序连续,每件作品对应一个数字,不得漏编跳号,并得到妥善入库保存。这样做有利于对藏品进行专业的分类保管、维护和研究。广东美术馆还对这些藏品定期进行专业的检查维护、修复、展示,使这些藏品得到很好的保护,同时也编辑出版藏品图录、相关系列藏品的研究文章,形成一系列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

二、美术馆藏品的学术研究价值

美术馆开展对这些有代表性、高质量藏品的学术研究,其价值在于可以了解藏品在人类艺术文明发展史中的特点与涵义,了解其怎样在多样化的自然历史和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中形成文化结晶。现代科技的不断革新,让美术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藏品进行学术研究成为可能,通过艺术、技术、科学之间关联结合的学术研究,使藏品学术研究工作科技化和数字化,有利于科学保管、修复及系统展示工作的进行。有利于不断提供创新美术思想的源泉,推动当代美术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

广东美术馆通过对系列藏品的学术研究而策划的陈列展览项目,不断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每年举办的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近三年入选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的藏品学术研究陈列展览项目有2019年的“图绘新中国——广东国画的改造与转型”;2020年的 “浪奔时代——馆藏影像研究展(1980-2020)”;2021年的“游艺东西:关良的风格史研究”。这些展览项目很好地发挥藏品学术研究这种更专业的作用,通过展示对藏品进行学术研究的详细文献资料,并经过配合展览的公共教育,从不同角度的解读、多方面跟观众的互动,把藏品所带的文化信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各个不同阶层受众,从而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及教育效果。通过对系列藏品的研究、展示、教育,让社会观众能接触到有代表性、高质量的藏品,感受到最有价值的优秀美术藏品带来的历史文化信息,得到体验美术珍品、接受美学教育的机会。

如2019年藏品学术研究陈列展览“图绘新中国——广东国画的改造与转型”,就从馆藏中国画作品中,以1949年至1978年广东中国画的改造与转型为研究主题,遴选出广东各位艺术家包括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林墉、林丰俗、王玉珏等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到1978年期间所创作的优秀美术作品,并通过展示同时期相关的艺术重要历史文献,展出的美术作品、历史文献详实丰富。以“图像证史”为研究方法,多角度的集中呈现了广东艺术家在各个时期的责任意识与独立思考精神,体现其特有的时代性。此藏品研究展展览参观人数达到3.5万人,得到美术界及各社会各界专业领域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凸显藏品的学术研究价值。(图1为此展览展出作品之一,广东美术馆藏品《绿色长城》作者:关山月,中国画232x396,创作年代:1974年。)

图1 《绿色长城》

广东美术馆还非常重视藏品中广东当代经典艺术家个案的系列学术研究,通过收集详尽的学术资料及藏品的研究成果,展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历程。在2019年以来先后研究策划了“自然与田园——林丰俗的绘画世界”“铭刻时代——汤小铭艺术研究展”“伟大的风格——王肇民艺术研究展”“为水:林若熹个展”“尘土——邵增虎风景油画展”等当代岭南大家的展览,向观众系统的展示了这些以广东文化和美术的经典人物个案研究的方式,进一步深化、从纵向展开对广东近现代美术历史的研究成果,并同步举办展览导览活动、讲座、策展人策展解读分享会等公共教育活动,让观众有更好的观展体验和学习机会。其中“自然与田园——林丰俗的绘画世界”“铭刻时代——汤小铭艺术研究展”均为艺术家在广东美术馆的首次大型研究个展,静默而有力量地、系统而完备地呈现出艺术家六十余年来的艺术探索和成果,学术资料深厚详实,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铭刻时代——汤小铭艺术研究展”还于2019年6月份巡展至中国美术馆进行馆际文化交流。

“伟大的风格——王肇民艺术研究展”作为广东美术馆“近现代广东美术展览季”的扛鼎之作,以《画语拾零》和《王肇民诗草》为文化脉络,创新性地呈现了艺术家在水彩创作、艺术理论以及诗词文赋方面的“不同寻常路”。该展览以其较强的学术性、教育性和直观的多样性受到社会观众的喜爱,反响非常热烈,创造了广东美术馆2019年度观展新纪录,参观总人数近10万人次、参观团体超200个、微信公众平台相关点击量亦近10万人次,取得了相当好的社会效益和极为广泛的文化影响力。(图2为此展览展出作品之一,广东美术馆藏品《大叶紫薇》作者:王肇民,水彩54x39,创作年代:1977年。)

图2 《大叶紫薇》

三、美术馆藏品的展示教育价值

陈列展览、公共教育也是广东美术馆的基本功能,美术馆有责任把藏品通过陈列展览的展示以及开展配合展览而对观众进行的公共教育,达到向观众普及美学知识、提高鉴赏审美能力的效果。这些陈列展览必须是以藏品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历史发展关系和多种美术形式相结合直观展示,并配合研究文献、公共教育对展览的解读及互动活动,才能使社会观众有更多机会认识、了解美术馆所收藏的优秀美术作品情况及艺术家对其作品的创作历程,获得更多的艺术体验和享受。所以陈列展览、公共教育这些基本功能是实现藏品展示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与藏品学术研究价值相辅相成的。美术馆优秀的藏品学术研究展览除在本馆展出外,还可以进行国内外美术馆之间的馆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美术馆藏品资源的共享,同时也可以把馆里的公共教育模式分享给其他国内外美术馆,拓展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更加有利于满足社会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充分发挥藏品的展示教育价值。

广东美术馆根据现有藏品资源,积极推动藏品活化的实践与探索,近年来除了通过定期举办上文所述的藏品学术研究展览和巡回展览,还为了配合展览开展公共教育,长期在展厅中开辟公共教育互动区,开展讲座、现场导览、志愿童行活动以及组织观众进行临摹、写生创作等现场体验互动,还把经典的藏品图案做成拼图形式,让观众在拼图游戏中增强对美术藏品的了解并得到很好的感受体验。与此同时还在线上开展一系列的公共教育活动,通过制作微信图文导览系列、馆藏故事系列微信小游戏、VR导览、线上课堂、线上虚拟展厅等线上推广活动,每年的阅读量达到了20多万。使藏品学术研究展览得到有效推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充分体现了美术馆藏品的展示教育价值。

四、美术馆藏品的文创传播价值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四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36号),此《意见》指出,深入发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术馆利用其丰富的藏品文化资源的优势,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赋予了产品文化高附加值,此附加值就是美术馆藏品的文创传播价值。将丰富的藏品文化资源通过深入研究、发掘、解读、提取转化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和个性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优质文创产品,才能充分发挥藏品的文创传播价值。

图3 广东美术馆展厅中公共教育互动区现场

值得注意的是,美术馆藏品大部分为近现代美术作品,美术作品著作权尚在保护期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第十八条规定,美术馆虽然对藏品原件享有展览、宣传等公益活动的权利,但涉及到利用美术作品著作权的其他权利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销售等有经济效益的经营行为,必须取得馆藏美术作品创作者(原始著作权人)或其法定继承人的授权。

广东美术馆作为国家文化文物单位第一批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单位,积极探索将美术馆资源与社会力量进行整合,以创新的思维和实际行动来推动美术馆文创产品开发事业的发展,2020年度有3项文化创意产品荣获国家设计专利,并配合展览设计开发文创宣传产品共7种13款。(图4为广东美术馆藏品《柿子》作者:郑爽 套色版画46x45,创作年代:1994年。图5为利用此藏品图案开发的文创产品实物图。)

图4《柿子》

图5 文创产品实物图

五、结语

广东美术馆藏品的价值不单指美术馆在征集美术作品时所购入的价格,其价值有着多样性,在通过广东美术馆一系列的专业业务活动,才得以充分体现藏品的收藏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展示教育价值、文创传播价值。美术馆只有不断研究开发和利用好藏品价值,才能发挥其藏品的资源优势,彰显国有美术馆的文化底蕴。才能推动美术馆事业的持续发展,更好地为社会观众提供公益性服务,从各方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美术作品藏品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罗妍妍藏品欣赏
宝藏(2017年11期)2018-01-03 06:46:09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16年3期)2017-01-18 20:22:19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16年2期)2016-11-02 19: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