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1-07 06:21林鹤林鹿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贴膜静脉炎输液

林鹤 林鹿

吉林省肿瘤医院,长春 130000

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作为手术后辅助治疗,静脉给药是其主要的给药途径。乳腺癌化疗需要6~8个疗程,毒副作用大的化疗药物也容易引发各种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其中静脉炎、药物外渗、骨髓抑制、皮肤坏死、中心静脉管路堵塞、脱落是输注化疗药物中最大的安全隐患〔1-3〕。传统的经外周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以减少乳腺癌化疗静脉穿刺引发的并发症,但同时,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本身也有并发症〔4〕及一定的局限性。如何选择输液通道,在治疗的同时满足日常生活自理需要,是乳腺癌术后化疗需解决的问题。为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化疗,尽量减少PICC的并发症,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输液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吉林省肿瘤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诊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女性患者60例,纳入标准:符合乳腺癌诊断标准;术后行PICC置管化疗;无置管化疗禁忌证;病情相对稳定,患者及其家属知悉研究内容,具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不耐受静脉置管化疗者;实验室检查患者有明显凝血功能障碍者;患者存在全身感染或其他部位感染;患者及家属无法持续配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35~64岁,平均(49.3±5.8)岁;TNM分期:Ⅰ期10例,Ⅱ期12例,Ⅲ期5例,Ⅳ期3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对照组年龄32~63岁,平均(47.9±6.2)岁;TNM分期:Ⅰ期8例,Ⅱ期13例,Ⅲ期5例,Ⅳ期4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材料 两组均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末端开口式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长度60 cm,型号4F。

1.2.2穿刺方法

1.2.2.1对照组 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行PICC:①由专科护士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②置管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穿刺部位为前臂肘上的外周静脉。③协助患者平卧位,健侧手臂外展,与躯干呈90°,肘部外周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因其直、短且静脉瓣少,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④准确测量长度,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至第三肋间。⑤严格无菌操作,常规皮肤消毒,肝素钠生理盐水浸泡预冲导管。⑥实施静脉穿刺置管。将导管自鞘内送入15~20 cm时嘱患者头转向穿刺侧并尽量靠近锁骨,以防止导管移位。将导管缓慢、匀速推进,修正导管的长度,抽吸回血并注入生理盐水,确定导管是否通畅,固定导管。X线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1.2.2.2观察组 采用经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①备齐用物,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签订知情同意书。②患者多因肥胖、血管条件不好等原因不能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行PICC,或患者为了便于日常活动自己要求经颈外静脉行PICC,故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紧张心理,以取得患者配合。③体位:患者去枕平卧位,头后仰15°并转向对侧,亦可在肩下垫小枕,使头低肩高,尽量暴露颈外静脉,减少静脉滑动〔5〕。④穿刺点的选择: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1/3处,穿刺点为颈外静脉外缘,穿刺时避开静脉窦。⑤长度测量:自穿刺点到锁骨中线,再到右胸锁关节至第三肋间隙处,通常左侧颈外静脉置管深度18~20 cm,右侧15~18 cm〔6〕。⑥穿刺过程:严格无菌操作,打开穿刺包,预冲及浸泡导管,常规皮肤消毒,铺洞巾,术者立于患者头侧,助手同时按压下颌角与锁骨中段处,即按压血管方向的上下两端,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方向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来回揉搓此范围,使颈外静脉充盈,注意按压时避开颈动脉窦〔1〕。术者左手拇指、食指分开穿刺点上、下皮肤并固定,右手持穿刺针以15°~20°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进针少许,推进导入鞘,轻压导入鞘上方的血管,缓慢从导入鞘撤出穿刺针,并将导管匀速送至预定长度,撤出导入鞘,X线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下1/3处。

1.3 置管后的维护

1.3.1置管健康教育 置管前分别介绍不同穿刺部位置管的目的、优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重点是并发症出现的早期症状,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处理。置管后应交代清楚导管留置期间的注意事项,如出现贴膜松脱,穿刺点红肿、局部疼痛、肿胀,导管阻塞等情况均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可以做一些家务,如煮饭、洗碗等。为促进血液循环,置管侧手臂可以做握拳、伸展等柔和运动,严禁游泳、打球、拖地、抱小孩、拄拐杖、托举哑铃或者用置管侧手臂支撑着起床,严禁提2.5 kg以上重物。禁止牵拉导管或随意推送导管。出院时发放宣教单,记录患者置管相关信息,以便到当地有资质的医院维护。

1.3.2置管护理 ①由统一培训的主管护师进行维护。②为病人建立PICC护理档案,详细记录置管时间、导管插入长度、臂围、导管尖端位置、导管外露长度。③冲管,输液前后、输注血液或血制品、输注TPN等高黏滞性药物后必须立即冲管〔7〕。输液结束后用浓度0~10 U/ml的肝素盐水封管。治疗间歇期每7 d冲管一次。④通常,更换可来福头频率为7 d/次,如遇血液残留、破裂等特殊情况需立即更换。⑤换药:在置管后24 h内换药一次,以后透明敷料每周更换1~2次,纱布敷料每2 d更换一次。为防止导管脱出,揭贴膜时应自下而上,观察导管外露刻度及穿刺点有无红肿,分别用碘酒、酒精消毒,消毒后待干,使用10 cm×12 cm无菌透明贴膜,从中间向两边无张力粘贴,使之与皮肤紧密接触,无气泡、褶皱。⑥穿刺点外敷水胶体敷料,防止静脉炎发生。⑦观察穿刺处有无异常,如出现渗血、疼痛、穿刺侧肢体或颈部肿胀应及时处理,必要时行血管彩超鉴定有无静脉血栓。

1.3.3导管加强固定 护理人员在换药时检查导管长度,更换贴膜时沿静脉回流方向撕去贴膜,避免牵拉导管,嘱患者勿大幅度活动手臂〔8〕。颈部活动多、活动范围大,因此,颈部PICC置管患者需注意在贴膜时下颌尽量上抬并转向对侧,便于贴膜后颈部活动。遇到易出汗或肥胖、颈部较短的患者时,单独使用透明敷贴固定容易出现卷边、松开、导管脱出。对于这类患者采用缝合固定的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严格交接班,每次打针、换药前严格查看导管外露长度,并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

1.4 效果观察

留置期间如出现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阻塞、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经治疗无好转者予以拔管。静脉炎判断标准采用美国护理学会静脉输液静脉炎诊断分级标准〔9〕,见表1。

表1 静脉炎诊断分级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运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运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置管并发症

观察组出现1例静脉炎,患者为Ⅱ级,给予外涂肝素钠软膏,1 w后疼痛消失,未拔管;对照组出现5例静脉炎。静脉血栓:观察组0例,对照组1例;导管脱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1例;导管堵塞: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未出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2例),对照组为23.3%(7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8,P<0.05)。

2.2 置管留置时间

观察组和对照组导管保留时间在16 w以上的比例分别为96.7%(29例)、80.0%(2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提示颈外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更长。

2.3 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3.3%(28例)、73.3%(2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乳腺癌是我国妇女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并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化疗药物多数需静脉注射,而乳腺癌患者患肢不能进行静脉输液,且由于化疗药物的渗透压、pH值、刺激性和毒性的特殊性,常对患者血管内膜造成损伤,形成静脉炎,严重药物外渗可引起组织坏死,而健侧肢体难于承受反复多次化疗药物输注。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部位需选择乳腺癌术后患者健侧上肢。由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特殊性,患侧肢体本身活动受限,健侧肢体置管会给患者带来生活习惯、方式的改变,导致患者更加依赖他人照顾,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另外,在置管初期,患者会不自觉运用置管侧肢体大量活动,导致静脉炎发生率明显升高。经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在满足治疗需要的同时,可使患者双手活动自如,更有利于术后手臂功能锻炼。出院期间患者可在颈部围上自己喜爱的丝巾,既可增加美感,同时也间接淡化了患者角色,使其充满自信、舒适度高〔10〕。

PICC是一种安全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11〕。然而在PICC临床实践中,发现血管细、穿刺鞘粗,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PICC。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期望通过颈外静脉行PICC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原因在于颈外静脉具有粗、直、弹性好等优点,亦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穿刺成功率高〔12-13〕。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静脉,充盈时血管直径最大可达0.8~1.0 cm〔14〕,易暴露,穿刺可在直视下进行;且颈外静脉无重要组织伴行,无损伤动脉、神经、胸膜的可能,是近心静脉,循环干线短〔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这可能与颈外静脉靠近上腔静脉,所需导管较短,容易送到位,置管期间的组织损伤机会小、安全性高等原因有关。与此同时,经颈外静脉行PICC期间无须扎止血带和变换体位,操作简便,易于置管维护,亦有助于减少静脉炎、静脉血栓发生。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导管保留时间>16 w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带管期间患者可做简单家务,感觉舒适,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外静脉置管不但能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又能减少输液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16〕。值得注意的是,经颈外静脉行PICC过程中,患者需取仰卧体位,注意评估患者颈外静脉情况,需选择粗、直和暴露的血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在消毒穿刺部位后,尽可能地使颈外静脉充盈,在确保针头在血管内的情况下再推鞘退针并固定导管〔17-18〕。当然,经颈外静脉行PICC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点,如患者颈外静脉有静脉窦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意义;且患者颈部有异物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活动受限。但是,经颈外静脉行PICC仍是一条安全的中心静脉置管新途径,亦是其他途径置入PICC或血管移位导致置入失败的一种补救方法,在避免导管浪费方面也具有优势,在乳腺癌术后化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经颈外静脉行PICC,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携带方便,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增加治疗信心,满意度高,是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理想的输液途径。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贴膜静脉炎输液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某贴膜机设计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颈枕输液袋
超薄晶圆的贴膜研究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贴膜暴利:批发2元零售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