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 张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上海 201907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一种慢性渐进性疾病,流行学研究调查表明,我国DN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现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第二位原因,且由于DN患者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故而患者发展至ESRD时临床治疗难度较大〔1-3〕。目前临床上针对病程进展至ESRD的DN患者常用维持性血液透析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维持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4〕。但是在既往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对DN患者的心理问题不够重视,未能及时缓解患者的巨大心理精神压力,患者生存质量严重降低,临床治疗效果受到严重影响〔5-6〕。针对性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是指在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后给予的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干预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引导,进而提高其希望水平以及治疗依从性,从而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其预后。目前针对性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纳入标准:①参照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NKF)在《糖尿病及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中修订的DN诊断标准〔7〕,患者病情稳定,接受2次/w的规律透析;②患者意识清楚,可进行正常沟通交流;③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知晓研究内容,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患者;②伴有心、脑、肝等其他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者,既往心、脑血管意外病史;③伴有恶性肿瘤或结核患者;④有自杀倾向患者;⑤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⑥凝血功能严重障碍者;⑦严重感染患者;⑧哺乳期、妊娠期妇女;⑨参与其他项目研究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宣教、用药指导以及日常生活护理,患者住院过程中责任护士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重要性,嘱咐患者遵照医嘱规范日常饮食,同时进行各项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心理干预小组,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挑选临床经验≥5年的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以及5名护士共同承担组内工作;(2)邀请临床工作≥10年的心理学教授及在针对性强化心理护理干预中取得重大成就的专家学者对小组成员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再次进行针对性培训,直至小组成员掌握并能够灵活应用于临床。(3)参照国内外经典成功案例,结合科室特点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共同探讨制定针对性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流程,并形成书面文字手册。(4)针对性强化心理护理干预:①患者入院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其进行心理测评,初步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结合其社会背景以及性格特征制定针对性强化心理护理计划,按照护理计划给予护理干预;②每周举行一次健康教育讲座,时间60 min左右,采用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使患者充分意识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必要性以及对于延长生存时间的重要性,同时强调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促进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③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交流,交谈过程中采用引导性的话语诱导其吐露内心真实想法,耐心倾听患者,仔细观察患者面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适时给予安慰、鼓励和认可,讲述同病房成功治疗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提高其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患者达到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和谐;④获取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及治疗效果,故而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同时不能忽视家属的心理感受,须与其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认真倾听家属照顾患者过程中的问题以及经济压力,换位思考、以己度人,对其困难表示同情和理解,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其提供帮助,争取社会支持,进而拉近与家属的距离,从而可争取家属的配合,并指导家属积极配合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⑤安排患者参与科内组织的各种社交活动,活动过程中将有明显心理问题的患者与病情稳定、治疗效果明显的患者安排在一起,积极促进患者间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的同时帮助其逐渐克服患者角色行为强化的心理;⑥帮助病情稳定的患者逐渐脱离患者角色,鼓励其重返社会,增加社会归属感,促进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保持。两组均干预2个月。
①干预前后采用SCL-90测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包括共九个因子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每一个项目均采取0~4级评分,分值越高表明心理问题越严重〔8〕。②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9〕(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10〕(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测评患者焦虑、抑郁严重程度,SAS、SDS量表均含有20个条目,行四级评分,分值越高表明焦虑、抑郁越严重。③干预前后采用参照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测评患者希望水平,该量表包括对现实与未来的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采取积极行动3个维度,共计12个指标,干预前后采用1~4级评分,分值越高表明希望水平越高〔11〕。④采用36项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hort Form-36 Health Status Questionnaire,SF-36)测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该量表包括躯体角色、躯体功能、总体健康、肢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情绪角色、社会功能八个维度,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12〕。
观察组干预后SCL-90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SCL-90评分(分,
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SAS、SDS评分(分,
观察组干预后HHI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HHI评分(分,
观察组干预后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SF-36评分(分,
DN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高血糖造成的代谢异常等有关〔13〕。DN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高血糖、蛋白尿,故而治疗主要以控制血糖、血压和饮食疗法为主〔14〕。进入ESRD的DN患者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充分利用半透膜原理,可促进血液中多余代谢产物的排泄,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肾脏替代疗法,能够有效维持患者生命〔15〕。但临床实践中由于DN患者在遭受严重躯体疼痛不适的同时还需面对来自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且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费用较为高昂,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故而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绝望等负性情绪,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16〕。常规护理在改善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DN患者的心理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17-18〕。故而寻求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促进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达到舒适状态对于改善DN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针对性强化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且在干预过程中充分理解和尊重患者,同时积极寻求家庭支持,与家属共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进而有利于其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提高〔19〕。
SCL-90测评量表是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其特点为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可靠性和一致性良好,现已广泛应用于心理疾病检查中,可从十个方面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20〕。本研究干预前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躯体化等症状,观察组在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后SCL-90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与韩丹等〔21〕在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及其干预中结果一致。提示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结合其社会背景与性格特征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达到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与谐。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HHI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希望水平,其原因可能是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过程中注重患者心理方面的需求,小组成员主动为其提供或寻求家庭与社会的心理支持和精神鼓励,故而能更有效地达到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消除负性不良情绪、提升希望水平的目的。同时观察组干预后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状态,可能是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过程中不仅注重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还努力为其获取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帮助其逐渐克服患者角色行为强化的心理,进而逐渐脱离患者角色,融入社会,以上举措不仅有利于增加患者社会归属感,同时可促进其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与陈静等〔22〕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性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心理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样本数量较少,可能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的统计学误差,但本研究为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