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烨
提起“立体”,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物体或词汇呢?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身边的事物,会看到相同的形状吗?如果在二维的画面上表现三维的立体形象,该怎么做呢?现在,就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艺术家们的创意吧!
在法国艺术家乔治·勃拉克的这幅《列斯塔格的房子》中,房屋变成了浅棕色的立方体,一个挨着一个,画家用深棕色来表示房子的阴影,富有纵深感。仔细看看,方块房子排列得很不整齐,有的露出正面,有的露出侧面,有的向左右两边倾斜,有的则前后颠倒。画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房子,并记录它们的样子,将不同视角下的方块房子重新组合、排列,融合进了二维画面中,形成了奇妙的视觉效果。著名艺术评论家沃塞列斯看了这一作品后,在文章中写道:“勃拉克轻视形状,将一切物体、风景、人物和房屋都变成了几何图形和立方体……”就这样,一个被称为“立体主义”的新的艺术流派宣告诞生。
如果说勃拉克的创意是将一切事物几何式、方块化,那么,在西班牙画家胡安·格里斯的作品中,又有什么别样的创意?《巴勃罗·毕加索的肖像》这幅画中,充斥着三角形、方形、半圆形等几何形状,仿佛是将许多玻璃碎片组合在一起。画家将垂直线和对角线进行规律排列,并通过加深颜色来体现物体的暗部。尽管画面显得“支离破碎”,但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感知到毕加索的形象,他的身体也被各种几何图形占领。细细观察,仿佛能看到人物形象在运动,原来是画家将毕加索的正面和侧面形象进行了结合,有意营造出一种交错、运动之感。毕加索手中的调色板不仅象征着他画家的身份,调色板上点缀的三原色也给画面增添了生动与意趣。
毕加索也是一位独具匠心的艺术大师,他的立体主义绘画作品《坐着的多拉·玛尔》在艺术风格上与《巴勃罗·毕加索的肖像》迥然不同。画面之中,几何方块消失了,色彩也变得鲜艳、明亮起来。看看人物形象的面部,她到底在看正前方呢,还是在看左边呢?这显然是由两个不同角度的人脸拼接起来的。原来,画家把不同视角下看到的立体的脸画在了同一个形象中。在座椅后方的背景里,冷暖色搭配的线条经过不同方向的排列后,营造出了画面的透视感和空间的延伸感。
相比勃拉克、格里斯和毕加索的创意表现,法国立体主义画家费尔南·莱热的绘画显得别具一格。在作品《地铁交叉口的缩写》中,我们同样看见了立体几何元素。画家将地铁交叉口转化为大小不同、粗细各异的圆柱体和管状物,它们混乱地穿梭、拼装、交叠,以此构成了一个新的空间。画家肆意地挥洒红、黄、蓝三原色,再加入黑色、白色、绿色,使得整幅作品的色彩形成强烈对比,极具视觉冲击力,仿佛在引领我们走进他所创建的一个喧哗、紧张、快节奏的生活空间。
立体主义画家们追求从多个视角去观察物体,融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持续不断地更新、丰富了绘画的艺术表现。领略了画家们的创意,你会有什么样的奇思妙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