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芳
(信阳农林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结合河南省实际,并充分考虑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技术设施和农业投入五个方面构建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农业现代化指标选择
各评价指标的性质不同,具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如果直接对原始指标值进行分析,就会突出数值较高的指标在综合分析中的作用,相对削弱数值水平较低指标的作用[1]。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将其转化成量纲相同的数据(见表2)。
表2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指标值标准化处理结果
1.3.1 共同度分析 公因子方差是原始变量能够被公因子所解释的比例,能够体现公因子与原始变量的相关程度[2]。从表3可以看出,劳均肉类产量(X9)、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X15)的公因子方差均为0.572,小于0.7,表明这两个指标与公因子的共同度较低,故剔除。其他指标与公因子的共同度都非常高,说明指标合理。其中,最高的为城乡人口比重(ZX4),公因子方差为0.997,即公因子对该指标的贡献率达到了99.7%。
表3 公因子方差
1.3.2 总方差解释 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进行公因子提取,前两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13.320和1.093。因此,可以提取两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解释率为96.091%。各因子的方差解释率分别为88.802%和7.288%(见表4)。
表4 总方差解释
1.3.3 因子归类 一个指标在某个公因子上的载荷值绝对值最大,则该指标与这一公因子的密切程度越高[3]。依次对各个因子进行分析:第一个公因子F1与ZX1、ZX2、ZX3、ZX4、ZX5、ZX6、ZX7、ZX8、ZX9、ZX11、ZX12、ZX13、ZX16和ZX17的关系最为密切,第二个公因子F2与指标ZX14关系最为密切,具体结果见表5。
表5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a
表6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1.3.4 综合因子得分 根据表6,可以得出农业现代化的两个主成分得分为:
F1=0.094*ZX1-0.068*ZX2+0.083*ZX3+0.087*ZX4+0.076*ZX5-0.026*ZX6-0.023*ZX7+0.094*ZX8+0.123*ZX10+0.055ZX11+0.106*ZX12+0.052*ZX13-0.191*ZX14+0.055*ZX16+0.120*ZX17
F2=-0.065*ZX1-0.033*ZX2-0.022*ZX3-0.038*ZX4+0.004*ZX5-0184*ZX6-0.197*ZX7-0.067*ZX8-0.184*ZX10+0.078*ZX11-0.116*ZX12+0.053*ZX13+0.827*ZX14+0.078*ZX16-0.171*ZX17
由各个因子的得分及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可以得出综合得分:
XD=(0.88802*F1+0.07288*F2)/0.96091
各因子及综合因子得分如表7所示:
表7 各因子及综合因子得分
从农业现代化(XD)综合得分可以看出,2010—2019年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以0为农业现代化平均发展能力,0以下的年份即发展能力低于10年来的平均值,故2010—2015年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整体处于前进发展趋势;2015—2019年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处于良好发展态势。
由实证分析可知,劳均播种面积、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单位面积有效化肥施用量、人均农林牧渔投入额等因素对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影响显著。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财政与金融政策协同配合,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一是财政资金支持,应在加大总量投入的基础上,优化资金结构,统筹运用专项资金;鼓励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二是金融资金支持,通过制度创新、组织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等方式加大各金融机构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三是政府设立风险保证金、准备金、补偿金等形式的担保基金,银行放大一定倍数贷款的做法值得推广。
第二,加快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展,提升农业规模经济效益。健全土地流转法律法规,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稳定土地经营权,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经营规模,持续投入,发展现代农业。
第三,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快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4]。加快适宜机械化生产、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新品种选育。加强中低产田改良、经济作物、智慧农业、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科技研发。加快研发适宜丘陵山区、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的农机装备。建立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全方位、多形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破解现代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难题。
第四,加强农业教育,提升农业从业者素质。一方面要加强“短平快式”的技能培训,以专题讲座、现场技术指导等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新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培训及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信息化培训。另一方面要开展系统化长期培训,如采用减免学费或发放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村青壮年进入高校“半农半读”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及企业管理技能。通过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农业资金使用效率,加快农业科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