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浸苗对甘薯病害的效果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2022-01-07 08:16徐庆民王宏梅崔维娜孟令新孙明海
农业与技术 2021年24期
关键词:菌腈黑斑病根腐病

徐庆民 王宏梅 崔维娜 孟令新 孙明海

(山东省邹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 邹城 273500)

鲁西南和鲁中南地区是山东省甘薯主产区,甘薯种植区域多为丘陵山区,土壤瘠薄,水浇条件差,连茬种植多,病菌积累重,加之种植管理技术粗放,化肥、农药用量大,使用不规范,以黑斑病、根腐病等为主的甘薯根部病害频繁发生,已成为影响鲜食甘薯生产产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病虫防控重虫轻病,每年因病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连作病地种植感病品种导致减产严重,甚至绝收[1,2],造成甘薯产量和商品性降低,对商品性要求更严格的鲜食甘薯影响更大,病害严重的销售价格下降60%以上。防治黑斑病、根腐病病害主要在储藏、育苗环节进行,栽插生长环节防治较少,化学防治药剂以多菌灵为主;近年来研究黑斑病、根腐病新类型药剂应用和对产量、品质的安全性少有报道,鲁西南、鲁中南防治的有效药剂和配方未见报道[3,4]。2021年选用作用机理不同的5种杀菌剂浸苗处理防治甘薯黑斑病和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研究对2种病害的防治效果和对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黑斑病、根腐病有效药剂,为丘陵地区甘薯生产增产提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与供试品种

试验于2021年在山东省邹城市张庄镇西马村进行。试验地为低山丘陵地,土质棕壤,肥力中等,0~20cm土壤耕层理化性状为有机质9.2g·kg-1,碱解氮87.2mg·kg-1,有效磷38mg·kg-1,速效钾93mg·kg-1,pH为6.1。

试验期间,降水量高于常年,有利于前期地上部生长和薯块形成,地上旺长趋势明显。黑斑病、根腐病发生轻于常年。

供试作物甘薯,品种“济薯26”。前茬为甘薯,品种为“济薯26”,上一年鲜薯产量48.18t·hm-2。

1.2 试验药剂

为25g·L-1咯菌腈FSC(适乐时,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72%甲霜·锰锌WP(稳好,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17%唑醚·氟环唑SE(欧帕,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77%硫酸铜钙WP(多宁,西班牙艾克威化学工业优先公司生产),50%多菌灵WP(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1.3.1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1,25g·L-1咯菌腈FSC 450mL·hm-2(商品剂量,下同);处理2,72%甲霜·锰锌WP 750g·hm-2;处理3,17%唑醚·氟环唑SC 750g·hm-2;处理4,77%硫酸铜钙WP 750g·hm-2;处理5,50%多菌灵WP 750g·hm-2(常规农药对照);处理6,空白对照(CK)。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为5行区(长10m,宽4.25m),小区面积42.5m2。

药剂采用移栽前浸苗。根据小区面积称量对应药剂,兑水适量将薯苗根部浸入药液15min,捞出晾干后使用20%三唑磷EC 7.5kg·hm-2药泥蘸根3~5min,药泥凝固后移栽。浸苗用的残留药液兑入浇穴水使用。

1.3.2 田间管理

4月27日选用“济薯26”脱毒薯苗人工移栽,株距25cm,每小区种植甘薯200株,密度4.65万株·hm-2。移栽后铺设滴灌带,覆盖黑色地膜,垄沟喷施96%精异丙甲草胺EC加20%乙氧氟草醚EC封闭除草。移栽后分别于60d、100d,采用水肥一体化追肥2次。6月24日、7月14日、8月14日喷施5%烯效唑WP 3次,分别使用1.5kg·hm-2、1.8kg·hm-2、1.2kg·hm-2。

整个生育期未进行其它的病虫害防治。

1.4 调查方法

1.4.1 栽后—分枝期调查

栽后20d开始,每10d调查秧苗秧蔓生长和分枝情况,40d结束,记载主蔓长和分枝发生进度。

1.4.2 栽后40d分枝结薯期调查

采取5点取样法,每小区调查150株,记载黑斑病、根腐病病株数、健株数,计算病株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1.4.3 收获期调查

采用5点取样法,每小区调查中间3行,全部刨出,调查鲜薯总块数、黑斑病薯块数、根腐病薯块数,并分级调查严重度,分别称重,计算病薯率、病情指数,667m2产量、商品薯率等。试验数据用DP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处理。

1.5 病害分级指标

1.5.1 甘薯黑斑病

1.5.1.1 生长期调查根据茎叶受害分级

0级,茎叶生长正常,茎基部无病斑;1级,叶片稍变黄,茎基部无病斑;2级,叶片严重变黄,茎蔓生长缓慢,茎基部表皮有浅褐色至黑色病斑,病斑环绕茎基部1/2以下;3级,叶片自下而上脱落,地上茎蔓生长基本停滞,茎基部萎缩,病斑环绕茎基部1/2以上,近地茎蔓长出白色侧根;4级,植株死亡。

1.5.1.2 收获期调查根据薯块受害情况分级

0级,薯块表面光滑,无病斑;1级,薯块有1~2个病斑,病斑直径<0.5cm,病斑不凹陷;2级,有3~5个病斑,占薯皮表面积1/4~1/3,病斑直径0.5~1.0cm,病斑凹陷,不侵染薯肉;3级,有病斑5个以上或病斑直径>1.0cm,占薯皮表面积的1/3~1/2,病斑凹陷,侵染薯肉;4级,严重感病,侵染薯肉,病斑超过薯皮表面积的1/2。

1.5.2 甘薯根腐病

根腐病生长期和收获期调查方法、分级标准,参照闫加启等《2012不同品种甘薯茎线虫和根腐病药剂防效筛选》的方法[4]。

1.6 计算方法

病株(薯)率(%)=(小区病株(薯)数/小区调查总株(薯)数)×100

病情指数=[Σ(各级病株(薯块)数×对应级代表值)/小区调查株(薯块)数×最高级别值]×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株率(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株率(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株率(病情指数)]×100

商品薯率(%)=100-(小区非商品薯重量/小区收获薯块总重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剂处理对生长前期秧蔓生长和分枝的影响

由表1可知,移栽后20d,药剂处理区处理3、处理1和处理2长势较处理4、处理5好,秧蔓分枝增多,对照长势最差。药剂浸苗改善了植株营养生长状况,促进甘薯早期秧蔓生长和分枝,返苗早,茎蔓生长、分枝提前,栽插40d调查5个处理主蔓长度较对照分别增加6.29%、4.49%、11.46%、4.27%、4.04%,分枝数分别增加41%、32%、50%、16.5%和15%,处理3效果最好,可能与唑醚·氟环唑具有植物健康作用有关,其次是处理1咯菌腈处理,对照药剂多菌灵处理和硫酸铜钙处理对栽后40d分枝数显著低于其它3种药剂处理。

表1 栽后秧蔓生长、分枝调查分析

2.2 药剂处理对分枝结薯期病害的防控效果

由表2、表3的分枝结薯期调查甘薯黑斑病、根腐病结果表明,5种供试药剂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对甘薯黑斑病防治效果好于根腐病。黑斑病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处理1防效最高,病株率防效81.82%,病情指数防效81.08%;其次为处理5、处理2,病株率防效为78.79%、72.73%,病情指数防效均为72.97%,防效较好,能有效降低病株率,减轻发病程度。处理3、处理4病株率、病情指数较低,表明唑醚·氟环唑和硫酸铜钙浸苗对黑斑病防效不明显。

表2 分枝结薯期黑斑病防治效果

表3 分枝结薯期根腐病防治效果

根腐病分枝期防效低于黑斑病,但都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处理1、处理4病情指数防效均为75.96%,处理5次之,为72.68%,处理2、处理3病情指数防效仅为69.40%。病情指数处理5显著高于处理2、处理3,表明咯菌腈和甲霜·锰锌浸苗能较好降低根腐病发生程度。综合分析,在田间病害发生较轻条件下,药剂浸苗处理防病效果一般,一次浸苗处理不能有效防治根腐病。

2.3 药剂处理对收获期病害的防控效果

由表4的收获期调查甘薯黑斑病、根腐病防治效果表明,黑斑病病薯率、病情指数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5防效依次降低,处理1与处理2间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处理3,处理3、处理4、处理5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4病薯率、病情指数最小,防效较差,表明处理4药剂硫酸铜钙不适宜用于防治甘薯黑斑病。常规用药多菌灵防效较咯菌腈、甲霜·锰锌和唑醚·氟环唑防效偏低,可考虑用此3种药剂替代多菌灵防治甘薯黑斑病。

表4 收获期黑斑病、根腐病防治效果

收获期根腐病病株率、病情指数试验药剂均表现较好防治效果,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4、处理1、处理2、处理5、处理3,硫酸铜钙、咯菌腈处理效果较好,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唑醚·氟环唑浸苗防效最低。表明栽插期进行药剂浸苗收获期病情明显减轻,可优先选用硫酸铜钙、咯菌腈等新型药剂处理,减轻根腐病发病率,降低病情指数。

2.4 对甘薯产量和商品性的影响

由表5可知,药剂处理对增加鲜薯产量、提高商品薯率具有显著效果。处理1咯菌腈处理鲜薯产量最高,达到4595.24kg·667m-2,较对照增产18.59%,5个处理增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5、处理4,均极显著高于不施药对照,处理1、处理2增产率超过15%,极显著高于处理3、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5、处理4间差异不显著。同时药剂处理可显著提高甘薯鲜薯商品率,处理1商品薯率为91.97%,防效最高(63.94%),显著高于处理2、处理3、处理5,处理2、处理3、处理5防效无显著差异,处理4商品薯率防效最低。处理1、处理2产量、商品率高与田间发病轻表现一致,随田间黑斑病、根腐发病加重,产量和商品率降低,对照区发病最重,产量最低,商品率仅为55.56%。表明使用咯菌腈浸苗对提高甘薯鲜薯产量和商品率效果良好,值得推荐生产应用,甲霜·锰锌与常规防治药剂多菌灵比较,商品率无显著差异但是可以提高鲜薯产量,也是值得推荐的药剂。

表5 收获期鲜薯产量和商品率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以鲜食甘薯“济薯26”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发现供试5种药剂栽插期浸苗处理能促进甘薯前期秧蔓生长,增加分枝数,对根部病害黑斑病、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收获期防效好于分枝结薯期。咯菌腈处理显著高于其它供试药剂,生产上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甲霜·锰锌、唑醚·氟环唑、多菌灵对黑斑病防效好于根腐病,硫酸铜钙对根腐病防效好于黑斑病,生产上根据当地2种病害发生情况,选择使用适宜药剂。生产上长期以来使用多菌灵防治甘薯病害,病菌容易产生抗药性[6],应尽可能使用新型药剂替代多菌灵防治黑斑病、根腐病。

甘薯黑斑病、根腐病是影响鲜食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发生黑斑病、根腐病易造成甘薯薯块腐烂,严重降低产量和商品率。试验表明,新型药剂咯菌腈和甲霜·锰锌处理在甘薯薯块产量、商品率提高极显著好于其它处理,可以考虑在生产上示范应用。

本试验由于土壤环境的复杂性,引发黑斑病、根腐病发病条件的多样性,甘薯品种间的差异性[7],在试验年份甘薯生长期雨水较多、高温天气少不利发病的条件下,发病具有特殊性,试验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菌腈黑斑病根腐病
番茄萎蔫膨果慢 当心根腐病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饲用南瓜根腐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欧盟拟修订咯菌腈在某些小型水果和浆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
农药与五味子提取物的复配对梨黑斑病的研究
甜樱桃采后咯菌腈处理残留量试验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HPLC测定樱桃咯菌腈的残留量研究
柑桔黑斑病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番茄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