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
(上海市宜川中学,上海 200065)
2019 年6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要求2022 年前全国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并遴选一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双新”视角下课程要以育人为本,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关注新时代学生的认知特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化改革,人们不仅仅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意识以及学习效果重视之外,还对身体和心理素质格外重视,并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运动素质,以期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为此,文章基于“双新”视角下探寻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于运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理念,在健康体质的基础上,提高高中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提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基础教育课程,担负着立德树人基本任务,同时具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
首先是基础性的特征,设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育文化和体育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依据自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为学生学习提供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进而提升我们高中学生的体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是实践性的特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体育锻炼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注重学生能够长期参与体育锻炼,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提升其参与体育运动的实践能力,进而全面发展体能,提升健康水平,营造良好的生活方式。
最后是综合性的特征,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机能,而是要求将课程的多项内容、功能以及价值进行有机地融合,使得学生在学习此课程的过程中,发挥课程的教育功效,使得学生和家长能够重视高中学生健康的重要性,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为了解实施新课标和使用新教材现状,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在调查了上海普陀区市区重点高中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在组织培训、落实双新目标以及采取的措施方面的现状,调查结果如表1,由表1 可知,调查的有效问卷数总计172 份,其中城市学校和普通学校分别为90 份和82 份,两类学校参加培训的人员分别占比80%和30.5%,经T 检验,p <0.05,两者差异显著,说明普通高中学校教师参加培训少,重点高中学校要明显的好于普通学校;在落实新课标、使用新教材方面,绝大部分已落实,且两类学校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双新”落实到位;采取适宜“双新”措施方面,两类学校大部分均采取措施,但是普通高中学校相比于重点高中学习少,因此有待进行整改提升。
表1 高中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态度比较表
经调查分析对推行实施新课标,使用新教材的学校执行力不够,主要存在的原因有:一是教学观念和思想的相对落后。从“双新”的视角看,将体育运动教学的眼界锁定在当下,未能从长远的角度培育学生终身运动的理念,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弊大于利。二是当前大多数的高中体育教学,在教学方式方面仍采用传统的“传艺式”教学,学生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三是学生从初中步入高中后,学习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学习的任务同样越来越多,面对严峻的升学压力,教师、家长和学校扭曲了体育教育的本质,给学生灌输了错误的观念,诸如:体育与健康课程相比于其他课程不重要,只有学习好文化课才是升学的必要条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忽视了学生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地区和学校将文化课当作高中学习的重点,具有很强的“主课”意识,忽视了体育教育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意义。这样的观念无疑是错误的,以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就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课程而言,并无“主课”和“副科”的区别,所有的课程均对学生有益。为此,在“双新”视角的基础上,变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是改变教学模式的首要条件。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以往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新发展要求。从教师角度分析,首先是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理念,积极拥抱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一方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机能,另一方面要重视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在“双新”视角下,按照《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年版)要求,高中体育教育模式的变革需结合当前我国对素质教育人才培养要求重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从教师层面分析,尤其是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当前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现状,并明确当前模式的弊端。在此基础上,突破原有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坚持多角度、多方位为学生健康着想,坚持平常锻炼与专业锻炼兼顾,课堂内和课堂外结合,内外兼修,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式,赋予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的内涵,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学目标的落实是知识的传递、技能的培养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养成,在教学目标落实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的沟通和认同。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于学科的情感和价值观,有了良好的情感,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高中阶段学生处于情感成熟时期,其兴趣爱好广泛,对于生活充满好奇。在双新视角下,体育与健康的教学需注重学生体育情感的培育,使得学生产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将体育运动当作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学生的生活中得到锻炼,以提升学生的运动机能。
结合双新教学要求,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是改变以往教学模式见表2,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评价地位。为测试基于“双新”视角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研究,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开展了双新模式下教学过程评价,将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随机抽取分为两组(n=50),一组进行常规的传统教学,另一组基于双新模式下的教学,经过相同课时的教学,两组学生体育成绩存在显著差异(P <0.01),双新模式下成绩在60 分以下学生数量显著的小于传统教学学生,双新模式下,学生的及格率显著提高。
表2 “双新”模式下学生成绩表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和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以及思维创造能力至关重要。为此,在双新视角下,针对当前体育与健康教学存在的问题,按照双新理念,首先是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再者重新架构体育课程,赋予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的内涵,进而培育学生运动情感,引导其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为将来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我国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深化,高中体育教学在双新理念的引领下必将进一步的优化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有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