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凉热太不该

2022-01-06 15:20嘉庆子
文史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檐下小暑李先生

嘉庆子

某报2021年8月14日“文史博览”版载李增录《热在三伏 诗说小暑》一文,其中有这么几句:

《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是说小暑时节因天气炎热,蟋蟀离开田野,来到庭院墙角下以避暑热。

读了李先生的解析,不觉使人顿生疑窦。小暑、大暑,一般是在农历六月,而八月按节气来说已属白露、秋分了。不知这几句《诗经》引文,与小暑有什么关系?难道李先生认为小暑是在八月?

更令人不解的是,如果蟋蟀跑到房子周围是为了去避暑,那它为何不是在六月炎天而要等到凉爽的八月才“在宇”呢?

其实《豳风·七月》这一段是借蟋蟀对生存环境的选择,来反映天气由热转凉终至寒冷的渐变过程。在“七月在野”之前,尚有“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二句。朱熹《詩经集传》谓:

斯螽、莎鸡、蟋蟀,一物随时变化而异其名。动股,始跃而以股鸣也;振羽,能飞而以翅鸣也。宇,檐下也。暑则在野,寒则依人……

七月虽属秋季,然暑热未消,故蟋蟀还“在野”;八月天气转凉,蟋蟀于是来到檐下;九月秋风渐紧,蟋蟀已经“在户”;而十月已是秋天,蟋蟀就躲得更深,“入我床下”了。

虽说“诗无达诂”,但解诗也得先学好文化常识,做好小学功课吧?如果仅凭心血来潮,瞎说一气,岂不作践古人更误导今天的读者?

猜你喜欢
檐下小暑李先生
小暑
檐生情
檐生情
冬日
小暑
相亲男跪守门口数月“求爱”
已无头发可寄
我是你檐下一只燕(外一首)
她从来只等人追
注定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