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会,张桂兰,沈云霞,罗恒萍,陈珂奕,唐 涛,钱晓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异质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1]。研究显示中国成人20岁及以上COPD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高达13.7%[2]。目前,COPD在世界十大致死疾病中居第4位,预计2020年在全球疾病负担中居第5位[3]。随着疾病发展,病人会出现呼吸肌及四肢肌肉障碍、营养不良、运动受限及焦虑抑郁等全身多功能障碍[4]。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肺康复被作为非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强力推荐[5]。2013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病学会(ERS)官方共识将肺康复定义为“一种基于对病人的全面评估,然后根据病人的需要进行治疗的综合干预,包括但不限于运动训练、教育和行为改变,旨在改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并促进人们长期坚持有益于健康的行为”[6]。2020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继续强调肺康复的重要性,可减轻病人的呼吸困难、焦虑等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及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7]。CiteSpace是陈超美教授及团队研发的一款以分析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的可视化分析软件[8]。近几年,COPD肺康复的相关研究量增加,却鲜有关于其可视化分析,故本文以CNKI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COPD肺康复的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1.1 数据来源与检索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检索策略为:(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nd肺康复”or“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nd肺康复”or“COPD and肺康复”or“AECOPD and肺康复”),检索年限为自建库至2020年12月10日,中文检索。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的期刊、硕/博士论文、会议论文及成果;排除标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主题不符、内容无关的研究。
1.3 质量控制 共检索出1 861篇文献,剔除不符合的文献后,最终纳入1 611条文献,将目标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并保存。
1.4 研究方法 基于科学计量学软件CiteSpace-5.1.R6绘制相关主题知识图谱,其软件设置如下:Years per slice为1年分区法,节点类型选择作者、机构、关键词,演算时阈值Top N=50(即选取各时段节点频次由高到低排列的前50条数据),剪切方式(Pruning)采用Pathfinder法,通过对COPD肺康复的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出目前的研究动态,为临床运用提供建议。
2.1 文献发文量分析 通过论文的年代分布可以看出某学科或领域在一定时间的发展规律,并推测接下来的研究趋势[9]。文献的数量与期刊分布情况见图1,从折线图可得COPD肺康复的研究已经稳步发展,且越来越受重视。1992年的发文量为1篇,到2005年呈缓慢甚至停滞增长的状态;直至2006年发文量首次超过10篇,于2017年达到217篇,且增长速度较前明显提高;2018年至今,发文量总体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发文量排在前3位的期刊为《双足与保健》《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临床肺科杂志》。
2.2 作者分析 以author为节点类型,经过分析得到249个节点(N),267条连线(E),网络密度(Density)为0.0086,见图2。一个节点代表1个作者,连线代表作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节点字体越大说明发文量越多,图中可见发文量排前三位的分别是陈锦秀(10篇),丁连明(9篇),陈云凤(9篇),吴浩(9篇),李风森(8篇),李红(8篇)。以席明霞、丁连明、陈云凤、李红、张佩英等为中心的作者合作交流多,其他作者较为分散,彼此联系不够紧密,大部分作者频次低。
2.3 机构分析 机构合作知识图谱中有93个节点,21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4 9,见图3。每个圆圈代表1所机构,连线粗细代表机构间合作的密切程度。从图中可以看到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占据最大节点,发文量排在首位(60篇),其次是南华大学护理学院(10篇)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0篇)。机构间最大的合作网络是以南华大学护理学院为中心,由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等组成。
2.4 关键词分析
2.4.1 关键词共现图谱 以“keyword”为网络节点,生成202个节点、568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28的关键词图谱,见图4。关键词是对文献内容的高度概括,高频次、高中心性的关键词可代表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10]。去除其中检索的关键词外,研究热点有肺功能(频次422)、生活质量(频次212)、稳定期(频次190)、肺康复训练(频次127)。
2.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代表某一领域的发展方向,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在CiteSpace中,聚类序号与聚类大小为负相关,最大的聚类以#0标记[11]。本研究中#0标记的是6 min步行试验,提示学者们多选用6 min步行试验作为COPD肺康复领域的评价指标,其次是康复护理、肺康复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加重期、Meta分析、康复、呼吸操、COPD也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
2.4.3 关键词突显分析 采用Citespace对关键词进行探测,得到10个突现关键词,见图6。突现关键词指在某段时间使用频次显著增高的突变词,反映某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由图6可知,近 2年的突变词有康复护理、肺康复护理。
3.1 发文量与期刊分布 论文数量可以从侧面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由图1可看出COPD肺康复研究从2006年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从2018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呈现持续发展趋势。在纳入的国内1 611篇文献中,核心期刊收录的较少,这说明我国COPD肺康复研究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2 研究者和机构分析 目前,我国COPD肺康复的研究处于“部分集中,整体分散”的状态。由图2可知作者之间存在良好合作关系,并形成了几个较大的合作网,此外还有一些较小的合作团体,主要以团队内部合作为主,多数作者彼此间无联系。由图3可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占据最大节点,发文量最高,但从机构的合作紧密性来看,南华大学护理学院与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组成的团队合作最为密切,他们的研究方向主要探讨多种护理模式在COPD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质量较高。席明霞等[12]对COPD病人实施院外肺康复联合“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结果显示肺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与上海体育学院也存在合作,说明部分院校之间已建立合作,但合作机构较少,团队合作人数较少,未存在跨区域机构合作。
3.3 研究热点与前沿
3.3.1 肺功能分析 由图4可知,肺功能是COPD肺康复的研究热点,频次为422次,中心性最高为0.18。肺功能检查是确诊COPD的金标准,也能客观准确地反映治疗效果。服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0.70,可确定存在持续气流受限[1]。国内外研究表明肺康复可有效提升病人的肺功能,促进疾病康复[13-14]。
3.3.2 6 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 由图5可得出6 min步行试验是聚类分析中最大的一类,说明其是COPD肺康复的常用结局指标。它指在平坦地面上步行6 min的距离,反映病人的日常运动状态。研究发现6 min步行试验与FEV1%有关,FEV1%是评价COPD严重程度的肺功能指标,可推测出6 min步行试验与COPD严重程度相关[15]。且国外学者研究发现6 min步行试验训练可提升生活质量与运动耐力[16]。
3.3.3 COPD稳定期与急性加重期 由图4和图6可见,COPD稳定期是研究热点且在2018年—2019年间凸显频率较高,由图5可见急性加重期为第4聚类。COPD根据病程分为稳定期与急性加重期,肺康复在COPD稳定期效果确切,急性加重期的病人进行早期肺康复能改善肺功能、心理状态,但如何界定症状持续期与恢复期的实施时间与利弊问题有待争议[17]。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肺功能急剧下降,多数病人病情进展恶化,生命质量明显降低[18],未来需加大对COPD急性加重期肺康复有效性、安全性的研究,为病人的康复提供更多依据。
3.3.4 (肺)康复护理 由图5和图6分析得出,(肺)康复护理是继6 min步行试验之后最大的聚类,也是近2年的突显词,说明研究者比较关注(肺)康复护理的应用。系统评价肯定了(肺)康复护理的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肺功能,进而提升生活质量[19]。(肺)康复护理与理论结合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证明康复效果更佳,冯敏等[20]通过对COPD病人进行呼吸机训练、营养指导、心理调节等康复训练方式结合时效性激励护理干预,结果表明有助于提高COPD病人肺康复效果,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COPD肺康复研究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作者与机构间未形成紧密的合作网,研究质量不高,未来需加强跨区域、跨院校的作者、机构间的合作,提高COPD肺康复研究的质量。本研究仅检索了CNKI数据库,结果具有局限性,可进一步扩大检索范围,保证研究的全面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