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2022-01-05 07:31朱树丽施益农高志妹李晓倩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血清疗效症状

朱树丽,施益农,高志妹,李晓倩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南京 210017;2.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南京 211800]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主要是由鼻黏膜暴露于过敏原后,引发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E介导的一种疾病。AR是儿科常见病,发病率较高,一项关于国际儿童过敏的研究[1]调查了98个国家的120万儿童,发现西欧6~7岁儿童中 8.3%有 AR,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发病率分别为 8.8%和13.1%。我国儿童AR的患病率为15.8%,并且有逐年增高趋势,给儿童健康形成较大威胁[2]。目前公认免疫功能失调是参与 AR的主要病机,其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免疫治疗和手术治疗[3]。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治疗 AR,是《儿童过敏性鼻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的推荐治疗方案之一[3]。中医学将AR归为“鼻鼽”“鼽嚏”“鼽水”的范畴,认为其病机主要为小儿脏腑娇嫩,卫外不固,外邪犯肺所致,治疗当以益气固表、疏风散邪为大法。揿针疗法属于针灸疗法中浅刺法的一种,临床应用治疗儿童AR安全有效,方便易行,患者接受度较高。本研究旨在观察揿针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AR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揿针组,每组 45例。治疗期间,对照组脱落3例(1例因头痛,1例因胃肠道反应,1例因不配合治疗),揿针组脱落2例(均因不配合治疗)。最终85例完成试验,对照组 42例,揿针组 43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4~16岁,平均年龄(10±3)岁;病程4~65个月,平均病程(31.81±15.63)个月。揿针组中男 22例,女 21例;年龄 4~14岁,平均年龄(10±3)岁;病程 3~62 个月,平均病程(32.05±13.4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4]

①出现喷嚏、鼻塞、鼻痒和清水样鼻涕2个症状或以上,每天症状累计出现1 h以上,可伴随咳嗽、喘息等呼吸道症状,流泪、眼痒、眼红和灼热感等眼部症状;②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内出现水样分泌物;③检测过敏原至少有1种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或血清特异性IgE反应阳性。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 4~16岁;③病程大于3个月;④取得患者监护人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①有先天鼻部畸形,有鼻部手术史者;②有严重心、肺、造血及其他系统疾病者;③对氯雷他定过敏者;④纳入研究前半个月内服用过糖皮质激素治疗者;⑤不愿意采用揿针治疗者。

1.5 剔除标准

①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急需医治者;②依从性差,不能完成治疗者;③治疗期间,自行加用其他药物治疗者;④研究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自行退出者;⑤出现不良反应严重,需要研究中断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口服氯雷他定片(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410),体质量大于30 kg者每次10 mg,体质量小于或等于30 kg者每次5 mg。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

2.2 揿针组

取双侧脾俞、肺俞和风池穴。穴位经过局部常规消毒后,将揿针埋贴于穴位,确保针尖揿入皮内,要求揿针边缘的圆形胶布平整贴在皮肤上。每次留针48 h,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4周。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两组均需在治疗前(治疗开始第0周)、治疗4周后和治疗结束后 2周,分别填写症状评价量表和生活质量评分,并检测血清免疫学指标。

3.1.1 症状评分

采用AR“四分法”症状评分[5]评估患者症状,包括喷嚏、鼻痒、鼻塞、流涕的鼻部症状和眼痒、眼红、异物感、流泪的眼部症状。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

3.1.2 生活质量评分[6]

监护人或患者根据过去 1~2周内的情况评价疾病对生活的影响。分值越高影响程度越大。

3.1.3 血清免疫学指标

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离心后取上清液,待检测。使用ADVIA2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西门子)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总 IgE含量,试剂盒购于德国西门子医学诊断产品有限公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和 IL-4水平,试剂盒由江苏科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3.2 疗效标准[7]

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评分-治疗后症状评分)/治疗前症状评分]×100%。

临床治愈:疗效指数为100%。

显效:疗效指数≥66%且<100%。

有效:疗效指数>26%且<66%。

无效:疗效指数≤26%。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对照组治疗4周后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结束治疗后2周的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 4周后,但仍低于治疗前(P<0.05)。揿针组治疗4周后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结束后2周的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继续降低,仍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P<0.05;与对照组比较 2)P<0.05

组别 例数 症状 生活质量治疗前 治疗4周后 治疗结束后2周 治疗前 治疗4周后 治疗结束后2周对照组 42 11.57±2.28 6.29±2.091) 8.62±3.551) 39.31±5.18 19.43±4.631) 29.86±3.921)揿针组 43 12.07±2.71 6.44±2.361) 5.05±2.351)2) 39.79±4.99 20.05±6.021) 15.98±5.761)2)

3.4.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愈率为 0,显效率为 7.1%,总有效率为88.1%;揿针组的治愈率为4.7%,显效率为20.9%,总有效率为 86.0%。揿针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学指标比较

治疗4周后,对照组血清IgE、IL-1β和IL-4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结束后 2周,对照组IgE、IL-1β和IL-4水平较治疗4周后有所回升,但IgE和 IL-4水平仍低于治疗前(P<0.05)。揿针组治疗4周后 IgE、IL-1β和 IL-4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结束后 2周仍降低,低于同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lgE、lL-1β和lL-4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lgE、lL-1β和lL-4水平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P<0.05;与对照组比较 2)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IgE(IU/mL)对照组 42治疗前 397.48±25.92治疗 4 周后 208.60±26.171)治疗结束后 2 周 294.52±32.101)揿针组 43治疗前 407.17±29.64治疗 4 周后 213.19±31.161)治疗结束后 2 周 180.02±24.071)2)IL-1β(ng/L) IL-4(ng/L)8.27±2.34 80.26±11.52 4.35±1.541) 19.68±8.631)6.14±1.86 42.56±10.251)8.15±2.24 79.65±11.32 4.56±1.681) 22.59±8.571)2.24±0.861)2) 12.86±6.351)2)

4 讨论

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和体征是IgE介导过敏反应的结果,包括不同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神经肽和复杂免疫网络的参与[8]。当抗原进入鼻腔黏膜后,与肥大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受体相结合,促进细胞合成炎性因子,过度刺激鼻腔黏膜内的末梢神经,导致副交感神经激活,产生速发相反应,诱发鼻痒、清水样涕、打喷嚏等症状[9]。组胺等炎症介质聚集并激活嗜酸性粒细胞、Th2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导致炎症介质进一步释放,炎症反应持续加重,鼻黏膜明显组织水肿导致鼻腔充血,产生迟发性相反应[9]。其中,IL-4是Th2淋巴细胞的特征因子,在启动B淋巴细胞合成IgE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还可上调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进而促进炎性细胞浸润,气道炎症反应加重[10]。IL-1β是一种重要的促炎性因子,主要由炎症状态或免疫应答的单核巨噬细胞合成,是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可以调节Th2淋巴细胞的炎症反应[11]。

中医学认为儿童 AR的发病主要由内因和外因协同导致的,其中内因是主导作用。内因主要由于儿童脏腑娇柔、精气不满,肺脾不足、卫气失固;外因是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发病部位主要在肺、脾两脏。因此,临床治疗以补肺健脾、宣通鼻窍为主要大法[12]。揿针属于一类新型的皮内针疗法,是将针刺入皮下,并固定腧穴内,长时间留置以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具备操作简便,起效较快和安全性高等优势[13]。儿童AR患者一般皮肤稚嫩,对针刺敏感,而揿针形状短小,针芯纤细,安全性高,且疼痛不明显,儿童接受度较好。与毫针相比,揿针刺激性温和持久,更适合慢性病患者。肺开窍于鼻,因此 AR的治疗以调肺为首。而肺主皮毛,基于“十二皮部理论”的揿针疗法主要是通过刺激皮部的腧穴来激发卫气,发挥实卫固表、驱邪外出的功能。因此,揿针治疗儿童AR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研究主要选取双侧肺俞、脾俞和风池穴。肺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肺气转输的部位,具有调补肺气、疏风解表的功效,主治肺部多种呼吸道疾病。《针灸甲乙经》记载“肺气热,呼吸不得卧,上气呕沫,……,肺俞主之”。肺开窍于鼻,因此肺俞穴是AR治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之一[14]。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脾气转输的部位,具有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的功效。《医学心悟》中“鼻准属脾土”,鼻的功能正常与脾气的滋养息息相关,《医学入门》:“鼻乃清气出入之道,清气者,胃中生发之气也。”因此,脾俞穴常作为治疗AR的配穴[15]。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是足少阳经和阳维脉的交会穴,具有疏风清热、通利鼻窍的功效,可用于鼻部的多种疾病。AR临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治疗多以补虚与祛邪兼用。少阳经为半表半里,因此多用于治疗虚实夹杂证。因此,足少阳胆取穴经常用于AR的治疗。

多项研究[16-18]表明,临床运用揿针治疗儿童 AR具有显著疗效,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不清。本研究结果表明,揿针可以显著改善儿童AR患者的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临床疗效。通过检测血清免疫学指标发现,推测揿针是通过调控IgE、IL-1β和IL-4来发挥作用。揿针治疗期间的疗效与氯雷他定无明显差异,但揿针的疗效更持久,结束治疗后2周仍在不断改善,疗效稳定性方面优于氯雷他定。

综上,揿针治疗可改善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调节其免疫功能,疗效优于口服氯雷他定。

猜你喜欢
血清疗效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