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小卡拉套盆地某磷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2022-01-05 13:21王傲雷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磷矿磷酸盐灰岩

王傲雷,夏 强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江苏总队,江苏 南京 210000)

磷矿主要应用于磷肥工业,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未来几年磷肥需求量年增长率达2.19%。目前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最大的矿业国,磷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哈萨克斯坦化学工业重点之一,截至2017年,小卡拉套盆地磷矿资源探明储量为22×108t,占哈萨克斯坦磷矿总储量的80%,丰富的磷矿资源为哈萨克斯坦发展磷矿业奠定了基础[1]。本文总结了磷矿床地质特征,探讨了矿床成因,提出了找矿标志,为周边地区磷矿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1 地质背景

小卡拉套盆地大地构造位置为北天山加里东晚期褶皱带之塔拉斯—小卡拉套冒地槽带[2],盆地内磷矿点(床)分布较为密集[3],多达45处,矿床规模大,矿层厚度稳定,含磷岩系赋存于下寒武统楚拉图组。

矿区位于小卡拉套盆地西北部之科克苏—乌奇巴斯背斜褶皱西北翼。区域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新元古界文德系小卡罗伊岩群(V),岩性为砂岩、粉砂岩和千枚岩等;下寒武统楚拉图组(∈1cht),岩性为磷块岩、磷酸盐化硅质页岩、硅质岩、白云质灰岩,为区域含磷层位;中寒武统沙巴金组阿姆加段和马亚段未分(∈2am+m),岩性为灰白色白云质灰岩和深灰色条带状泥质灰岩;上寒武统(∈3),岩性为深灰色及灰白色白云质灰岩和大理岩化灰岩;下奥陶统(O1),岩性为浅灰色及灰白色白云质灰岩和大理岩化灰岩;上奥陶统兰维恩组(O2e),岩性为深灰色大理岩化灰岩、白云岩、白云石化灰岩;上奥陶统兰代洛组(O2ee),岩性为浅灰色大理岩化灰岩和白云岩;上二叠统(P2),岩性为砾岩、长石砂岩。地层受构造影响,产状、倾角局部变化,整体为一复式倒转背斜。区域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多呈北西—南东向展布,顺层产出。区域未见岩浆岩出露。变质作用主要表现为区域变质、动力变质两种,区域变质作用多见于奥陶纪及其以前形成的地层,表现为弱千枚理,动力变质与断层有关。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文德系小卡罗伊岩组(V)、下寒武统楚拉图组(∈1cht)、中寒武统沙巴金组阿姆格段(∈2am)、中寒武统沙巴金组阿姆格段和马亚段未分(∈2am+m),地层倾向多为15~30°,倾角集中在40~60°,呈单斜层状展布。

文德系小卡罗伊岩组(V):岩性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泥质页岩、长石石英砂岩,厚240~270m。下寒武统楚拉图组(∈1cht):岩性为磷块岩、磷酸盐化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硅质岩,厚度约105m,与下伏文德系小卡罗伊岩组(V)呈整合接触关系。中寒武统沙巴金组阿姆格段(∈2am):岩性为条带状白云质、泥质灰岩,厚度约180m,与下伏下寒武统楚拉图组(∈1cht)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中寒武统沙巴金组阿姆格段和马亚段未分(∈2am+m),为不同颜色、粒度、结构的白云质灰岩与灰岩交替产出,与下伏中寒武统沙巴金组阿姆格段(∈2am)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厚度大于390m,区内未见上覆地层,局部被第四系覆盖。

2.2 构造

矿区位于褶皱一翼,主要构造形迹表现为断裂。根据断层与地层的空间关系,可分为顺层断层、横向断层和反倾断层。

顺层断层走向近平行于地层,推测为区内第一期断裂构造,一般沿走向延伸较大,对地层连续性破坏较小。横向断层走向多与地层走向斜交,推测为区内第二期断裂构造,性质多为右行走滑断层,规模较小,对区内地层在近垂直走向方向上有一定的错动。反倾断层位于矿区中东部,多沿北西西—南东东向的陡峭山坡前沿展布,地表延伸大于2km,为区内第三期断裂构造,断层面倾向南南西,倾角43~52°,性质为正断层,断距一般为15~30m,对矿层有明显错断。

2.3 矿层特征

2.3.1 含磷岩系特征

含磷岩系位于下寒武统楚拉图组(∈1cht)中上部,岩性组合为磷块岩夹磷酸盐化页岩、磷酸盐化白云质灰岩或白云岩,厚度在30~60m,走向延伸大于11km,呈层状产出,产状2~30°∠40~60°。顶板为中寒武统沙巴金组阿姆格段(∈2am)条带状泥质灰岩,底板为下寒武统楚拉图组(∈1cht)白云质灰岩。

根据化学分析结果和空间连接对比条件等,从含磷岩系中圈定出K1、K2两个磷矿层。K1位于上部,K2位于下部,两者中间为磷酸盐化白云质灰岩、磷酸盐化页岩(图2)。

图2 矿区局部地质简图

2.3.2 矿层特征

K1矿层岩性主要为磷块岩,呈致密块状、纹层状,以致密块状为主,见磷酸盐化灰岩、磷酸盐化页岩。矿层呈层状产出,受近东西向展布的第三期正断层影响,局部地段矿层被错断,断距在15~30m。矿层顶板岩性为条带状泥质灰岩,底板岩性为磷酸盐化白云质灰岩、页岩,产状与围岩产状相同,呈整合接触关系。矿层工程控制长度8 161.10m,单工程控制真厚度1.72~25.12m,平均真厚度12.04m,局部呈膨大狭缩状,整体而言,具有地表薄、深部厚,西部薄、东部厚的特点,厚度变化系数49.13%,P2O5含量15.22%~26.18%,平均含量20.58%,变化系数13.51%(图3)。

K2矿层岩性主要为磷块岩,呈条带状、致密块状,以条带状为主,见磷酸盐化灰岩。矿层顶板岩性为磷酸盐化白云质灰岩、页岩,底板岩性为白云质灰岩,产状与围岩产状相同,呈整合接触关系。矿层工程控制长度8 161.10m,单工程控制真厚度3.36~26.53m,平均真厚度11.83m,呈层状产出,具有西部薄、东部厚的特点,局部呈膨大狭缩状,在7~12勘查线之间,矿层厚度由地表至深部有减薄的趋势,厚度变化系数59.77%;P2O5含量15.00%~26.55%,平均含量19.36%,变化系数18.32%(图3)。

图3 矿区7勘查线剖面图

2.4 矿石质量特征

2.4.1 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

磷块岩呈深灰色、灰黑色、蓝黑色,椭圆状、鲕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局部为条带状、纹层状(图4)。矿石矿物为胶磷矿,占比可达85%左右,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等陆源碎屑及少量褐铁矿,占比10%左右,其余为胶结物,主要为硅质及钙质。

胶磷矿为非晶质集合体,多呈椭圆状、少量呈鲕粒状,粒径0.1~0.4mm,显均质,部分可见十字消光现象,不均匀分布,镜下呈褐色、黄色(图5)。陆源碎屑呈次圆状,粒径0.2~0.4mm,主要由石英组成,偶见长石岩屑,杂乱分布。褐铁矿呈粒状,粒径小于0.01mm,杂乱分布。胶结物主要为硅质及少量钙质,粒径小于0.05mm,胶结碎屑。

图5 磷块岩微观特征(单偏光)

2.4.2 矿石类型

矿区内磷矿石自然类型为沉积型磷块岩。全矿区平均P2O5含量为20.03%、酸不溶物含量为34.06%、CaO/P2O5比值为1.61,结合矿石的结构构造等特征,初步认为磷矿石工业类型为钙硅质混合型。

2.4.3 矿石化学成分

通过取样分析,并对剖面上单工程控制的单矿层分别进行品位厚度加权平均,对剖面间各块段体积进行加权平均,求得各矿层化学组分平均含量(表1)。矿石中P2O5为有益组分,平均含量满足一般工业指标P2O5≥15%的品位要求。有害组分为R2O3、MgO、CaO、CO2。伴生元素I的全矿区平均含量为8.07×10-6,Fe2O3、FeO的全矿区平均含量为2.27%,两者在磷矿加工时,均无法综合回收。

表1 各矿层化学组分平均含量一览表

3 矿床成因

3.1 古地理环境

小卡拉套盆地含磷岩系产出于下寒武统楚拉图组中上部,其顶板岩性为条带状泥质灰岩,底板岩性为白云质灰岩,走向延伸较长、厚度较大,沉积范围较广、岩性及岩相比较稳定,地层成层有序,磷矿成矿受古构造、古地理环境及正常海水的化学成分的制约[4-5]。

矿区位于小卡拉套盆地西北部之科克苏—乌奇巴斯背斜褶皱西北翼,含磷岩系与区域磷矿产出特征基本相同。K1矿层位于含磷岩系上部,磷块岩构造为致密块状,偶见纹层状,反应成矿作用以生物化学沉积为主;K2矿层位于含磷岩系下部,磷块岩构造为条带状、致密块状,以条带状为主,反应成矿作用以化学沉积为主[6]。含磷岩系沉积结构分为碎屑岩系、碳酸盐岩与黑色岩系两类,具有黑色硅质岩—白云质灰岩—磷块岩—碳酸盐岩(页岩)—磷块岩的特征[7],反应的沉积环境为大陆边缘浅海相之浅海—潮下半封闭环境相互交替。

3.2 成矿物质来源

从全球范围而言,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期的生命大爆发,是地球演化进程中海水的磷酸盐浓度不断增高累积的结果,当海水中溶解的磷酸盐浓度超过临界值时,全球范围发生大规模的海相磷块岩沉积[8-9]。前人曾对小卡拉套盆地磷块岩矿石中的磷酸盐球粒成因进行研究,认为文德—寒武纪时期小卡拉套古地理环境为相对低能的浅水环境,即为氧—硫化氢界面的含氧水,其有利于细菌—藻类大量繁殖及磷的积累,当环境变为近岸的富氧水体时,死亡的细菌—藻类释放出原先溶解的磷,为磷酸盐的富集累积提供了条件[10]。

3.3 矿床成因

矿区在寒武纪相对低能的浅水古地理环境下,大量繁殖的细菌—藻类积累了丰富的磷,随着环境的变化,原先溶解的磷从死亡的细菌—藻类中释放,海水中磷酸盐浓度不断积累增高,当磷酸盐达到过饱和状态时,在有利地段磷质富集[11],受海水扰动,围绕磷质形成鲕粒、团粒状沉淀而形成矿床。磷矿成因类型为大陆边缘浅海相沉积磷块岩矿床。

3.4 找矿标志

下寒武统楚拉图组(∈1cht)为直接找矿标志;含磷岩系的底板岩性为白云质灰岩、硅质岩,岩石相对而言抗风化能力较强,散布于北西西—南东东向陡峭山坡的灰黑色、蓝黑色磷块岩转石为区内找矿的间接标志。

4 结论

(1)矿区含磷岩系与小卡拉套盆地含磷岩系特征基本相同,沉积结构具有黑色硅质岩—白云质灰岩—磷块岩—碳酸盐岩(页岩)—磷块岩的特征,属下寒武统楚拉图组。

(2)磷矿石自然类型为沉积型磷块岩,主要矿物为胶磷矿,工业类型为钙硅质混合型。矿层厚度、延伸规模大,蕴藏的资源量大,磷矿平均P2O5含量为20.03%、酸不溶物含量为34.06%、Fe2O3<3%,基本满足制作黄磷、磷酸的要求。

(3)矿床成因类型为大陆边缘浅海相沉积磷块岩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期的生命大爆发有直接关系。

猜你喜欢
磷矿磷酸盐灰岩
镁修饰多壁碳纳米管吸附回收污水中磷酸盐
GO-TiO2对磷酸盐粘结涂层耐磨损性能的影响
煤矿地面水害区域治理工程钻进层位控制
高密度电法在灰岩地区探测岩溶中的应用研究
大型房建岩溶场地勘察研究
每天六勺南瓜籽护心脏
空气潜孔锤在灰岩地区水文凿井工程应用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