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打造世界一流智能班组系统研究院
——来自208所的报道

2022-01-05 02:23:56张文冬
国防科技工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吴运铎轻武器研究所

张文冬 刘 瑞 / 文

2021年8月召开的兵器装备集团科技大会公布了首批建设的12家研究院名单,208所名列其中。

从凿山破石、栉风沐雨艰难建造试验场到乘势而上、勇攀高峰精心建设研究院,时序更迭了60多个春秋,但208所人军工报国的初心没有变,强军强警的追求没有变,为建设一流军队提供一流装备的使命感、责任感更加强烈,“人过花甲再少年”的豪情壮志洋溢在每个人的心间。

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208所人扛使命勇向前,与时代齐奋进,接续奋斗、砥砺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从“0”到“1”的伟大突破,谱写了一次又一次从“1”到“N”的辉煌篇章,成为人民兵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90年壮阔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

奠基从去留难定到元帅肯定

地处居庸关畔、燕山脚下、南口腹地的208所,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新中国一成立就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关注,成为军用试验场。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人民兵工的重要开拓者、人民兵工精神的人格化身、“把一切献给党”的吴运铎,对这个试验场非常喜欢,常来此进行试制试验。为方便吴运铎科研试制,试验场专门为吴运铎配备了宿舍和办公室,还将一个羊圈改造为试验室主要供他使用。吴运铎当年试制用过的小型机床、工作用过的书桌等,208所现在已作为镇所之宝珍藏。

“吴运铎对208所的发展,起到了技术奠基和精神引领作用。当年我们所与试验场合二为一,试验场的骨干团队都保留了下来,成为208所技术力量的重要来源。试验团队曾长期与吴运铎一起工作,朝夕相处,业务上得到了吴运铎的真传,精神上受到了吴运铎的熏陶,这既是技术传授、事业传承、人才培养,也是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的现身说法、言传身教。这种血脉基因与宝贵财富,弥足珍贵,值得我们永远珍惜,代代相传,吴运铎是208所永远的精神导师、当之无愧的技术始祖,60多年来,我们从未停止过对吴运铎足迹的追寻,在党史学习教育中,208所再次掀起学习《把一切献给党》等书籍的热潮,专题组织‘吴运铎精神再学习’活动,引导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科研人员把进一步弘扬吴运铎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结合起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十大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面向’,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勇闯‘无人区’,敢攀‘摩天岭’,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履行强军首责,早日建成世界一流智能班组系统研究院。”208所负责同志表示。

“轻武器不轻”!作为我国唯一的轻武器专业研究所,208所肩负着为军队、公安、武警研发轻武器装备,实现轻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重要使命,其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

20世纪60年代中期,208所经过两次合并、五次搬家,仍然处在调整之中,发展面临多方面瓶颈。曾担任过所长的刘铭老先生深有感慨:“当时三大问题突出,一是身份不明,当时我们刚由部队编制集体转业为研究所,但国务院没有正式批件,研究所的编制、体制和所址等没有文件予以明确。二是队伍不稳,由高峰时的100多人下降到40多人。三是基础不牢,刚由北京市区搬迁到昌平,办公没有场地,做试验既无场所又缺手段,就是睡觉也是20多人挤在一间房睡上下铺,科研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况。”

对研究所的未来忧心忡忡的林茂祥等职工,争相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写信,反映研究所的实际困难,反映他们对研究所发展方向不明的担心。

收到208所职工的来信后,“科技元帅”聂荣臻亲自作出批示,为研究所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春天。

“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如果没有聂帅批示的保驾护航,我们能稳定下来就算万幸了,但实际上,那些年,我们不但稳定住了,而且有所发展,保障条件建设、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三箭齐发、一同进步,探索了轻武器技术理论与发展方向,完善了专业体系,为推动我国轻武器事业发展作出了开创性贡献。”208所负责同志认为。

起步从仿制仿研到自主创新

无论是对208所而言,还是对我军装备发展史来说,95式5.8毫米班用枪族研制成功都是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

凝结了208所几代人心血,汇聚了中国轻武器研制之大成的95式5.8毫米班用枪族于1995年完成设计定型,1997年首装驻港部队,1998年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9年建国50周年阅兵式上班用枪族全面亮相,之后陆续装备陆、海、空三军及武警部队,是我国首次大批量列装的小口径班用枪族,成为我军现役轻武器主战装备。《解放军报》头版头条报道称,95式5.8毫米班用枪族是“最具代表性的小口径枪族,设计合理、性能先进、结构新颖、使用可靠、操作方便、造型美观,总体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95式5.8毫米班用枪族的成功研制,实现了由仿制仿研到自主创新的跨越,推动了中国轻武器跨入世界前列。

这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功,是一代又一代208所人真实践行强军强警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最好说明,也是208所人专注创新、乐于创造的生动写照。

“坚守轻武器领域深耕细作,坚持接续创新、不懈奋斗,这种沉淀形成了一种强大力量,推动着我们自身发展,也让我们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更有力量为国家安全、为社会稳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208所负责同志说。

作为中国轻武器行业科研开发的牵头和总体设计单位、兵器装备集团唯一的产品总体所,208所清楚地认识到,其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对中国轻武器行业的发展,对兵器装备集团履行强军首责、提升强军报国能力都有着决定性影响。对208所来说,创新能力与水平,不仅事关自身的发展,也事关行业的进步,事关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企业集团的全局。一直以来,208所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军使命感全方位大力度推进创新。创新正在成为全员认同的强烈共识、上下崇尚的精神追求、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高度一致的行动自觉,推动着自身的蓬勃发展,带动着行业澎湃前行。

208所始终把提升我国轻武器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研究所的根本任务和核心使命,作为更好地服务军队和公安武警、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神圣使命,坚持不懈加快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制,在许多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接连研制成功具有同期世界先进水平的跨代产品,在21世纪来临之前就形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第二代单兵反坦克武器——PF89式单兵反坦克火箭系统跻身世界先进水平;92式新手枪系统于1999年12月装备驻澳部队。这些项目的研制成功,完全基于研究所的自主研发能力,成功实现了国产轻武器由仿制仿研向自主研发的根本转变。

创新之花盛开,发展之果丰硕。沉浸在世纪晨光的208所,以崭新的姿态、全新的气象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行业地位看,形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引领中国轻武器朝世界一流水平坚定迈进,由成立之初毫不起眼的军械科学研究所枪械研究室发展壮大为集论证、设计、制造、试验、检测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所和中国唯一的轻武器专业研究所;从产业结构看,由以军品产品为主向警用、民用等领域积极拓展,形成军民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了军民在技术上的互相渗透、产业上的相互补充、经营上协同一体的良好局面;从发展后劲看,通过多年的持续投入与大力建设,工作、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环境优美的花园式研究所全面建成,科研条件与试验设施比肩世界一流水平,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具有硕士生自主招收资格,昂首阔步向世界一流智能班组系统研究院迈进。

崛起从技术发展到行业龙头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4年以来,208所抢抓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提出“以轻武器技术为核心的同心多元化发展战略”和建设世界一流轻武器研究所的宏伟目标,制定了“围绕一个战略,实现两步目标,发展四大板块,推进六项举措”的六年发展规划,步入了创新引领跨越发展的全新轨道。

在新战略引领下,技术研发实现全新跨越。208所紧紧抓住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复合发展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围绕第四代轻武器重点研制方向,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重视产品的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创新投入,加强关键技术研究等有效途径,研究所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探索形成了以流程为核心、标准为引领、方法为手段、数字化为支撑的正向研发体系,军品科研实现了由枪械、弹药等传统领域拓展到光机电信息技术综合集成技术范畴,突破了系统总体、枪械系统、弹药系统、信息控制系统、火控系统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在以单兵、班组、无人化平台等为代表的第四代轻武器的研制方面,研究所正在与世界一流国家抢占技术制高点。

在新战略引领下,军品科研成果丰硕。积极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着力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科研技术水平稳步提升,能力布局更趋合理,研究所在行业的抓总地位进一步巩固。通过单兵、班组、无人化平台三个系统化研究新方向,加速推进了研究所由传统的枪械、弹药领域向光机电一体化及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步伐。单兵系统成功并向习近平主席演示汇报;以新步枪为代表的新一代轻武器系列全面开展研制并即将列装定型,装备整体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枪械管控和训练系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技术探索向工程研制的转型,开辟了研究所新的产业领域。

在新战略引领下,条件建设保障有力。牢牢把握国防科技工业重点武器系统研发平台建设的重要机遇,动员全所力量,攻坚克难,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获批、反恐维稳研保条件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成功争取轻武器研发平台、单兵研保等国拨投资项目7项,集团公司投资和研究所自筹资金项目7项。这些项目的陆续建成有效地保障了研究所研发能力的系统提升,推动了轻武器技术的跨越发展。

在新战略引领下,反恐维稳装备成体系发展。当前,日趋严峻的国际反恐维稳形势对高新技术装备提出了迫切需求,208所以强烈的使命感,高度重视反恐维稳装备研发,依托在军品科研领域的突出优势实现了高起点、高标准进入,在非致命打击、群体驱散、制服抓捕、配套保障、系统集成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公安武警部队提供了多种处置手段和系列武器装备。208所以需求为牵引,持续突破非致命、高精度打击等核心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了连发防爆武器系统、声学武器、电击武器、激光武器等新技术装备,形成了涵盖预防控制、侦察探测、通信指挥、机动突入、驱散制服、致命打击、防护防爆等领域的装备体系,满足部队遂行重点任务和其他任务的多样化需要,担负着国家反恐维稳装备研制基地的重任。中国第一套自主研发,服务奥运安防的武警信息化士兵系统;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5.8毫米高精度狙击步枪;亮相国庆60周年阅兵式的64毫米防爆发射器;服务世博会安防的反恐作战机器人;某管理系统获得武警型号立项,展现了208所在反恐维稳装备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新战略引领下,各项成果争相涌现。2000年以来,208所就荣获科技进步奖190余项,其中国家、省部级奖67项、兵器装备集团奖124项;获得专利授权254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00项;荣获了“科技奥运先进集体”“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央企楷模”“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培育形成“敬业、创新、诚信、更好”的核心价值观,激励和鼓舞着208所人向一个又一个的目标不断迈进。

远眺从中国领先到世界一流

“当前,208所不仅是国防科技工业局批复组建的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兵器装备集团批复组建的专业研究院;同时也是原创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链链长单位,成为成员单位中唯一的双称号单位。这是上级部门和党组对208所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是对208所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度褒奖和有力推动,为208所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指正了路径,提供了遵循。”208所负责同志表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

208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的指示精神,以落实好重大专项为抓手,潜心原理探索,着力原创突破,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相互促进,为科技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

208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创新要强化“四个面向”的指示精神,加快技术进步和产品研发,致力解决行业“卡脖子”问题,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积极适应单兵和班组武器按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作战需求和体系结构有序更新换代需要,为加快装备建设转型争作贡献。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

208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要坚持“双轮驱动”的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兵器装备集团《关于加快建设科技企业集团的实施意见》,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让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创造的潜能充分释放。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

208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的指示精神,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构筑集聚全球优秀人才、吸纳全球创新资源的科研创新高地,加快由中国领先到世界一流的蝶变,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当先锋,在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上打头阵,在建设科技强国上立新功,为确保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奋进、书写精彩。

猜你喜欢
吴运铎轻武器研究所
睡眠研究所·Arch
现代装饰(2022年2期)2022-05-23 13:15:40
睡眠研究所民宿
现代装饰(2020年11期)2020-11-27 01:48:32
未来研究所
军事文摘(2020年20期)2020-11-16 00:32:12
英军在二战中使用的轻武器(Ⅲ)
轻武器结合
永远学习吴运锋
军工文化(2017年1期)2017-03-14 01:09:57
永远学习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是对吴运铎精神的最好诠释
党员生活(2015年11期)2015-11-25 20:25:21
武汉市蔡甸区召开研讨会学习吴运铎精神践行“三严三实”
党员生活(2015年11期)2015-11-25 20:22:51
心力衰竭研究所简介
世界科学(2014年8期)2014-02-28 14:5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