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怡妮 曾 斐 黄迎春 广东省韶关市第一医院急诊科 512000
心肌梗死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突发、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可引发休克、心律失常等,危及生命,是急诊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体现生命体征关键指标,是AMI诊断的重要手段,及时准确的判读ECG可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1]。急诊护士通常是患者异常心电现象最先发现者,但由于ECG较抽象,目前大多护士的ECG阅读以及判断能力与临床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2],易耽误患者抢救,降低患者救治成功率。因此对我院急诊护理人员进行ECG专项培训十分必要,同时观察对AMI救治效率及急诊停留时间的影响,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28名急诊护理人员分批次进行专项培训,男7人,女21人;护士工作年限1~20年,平均年限(5.62±1.37)年;学历:本科10名、专科18名(其中3人在读)。经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将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AMI患者分组,按照前后对照分析法将2018年8—12月28名急诊护理人员接受ECG专项培训前29例AMI患者分为A组,2019年4—8月28名急诊护理人员接受培训后31例AMI患者分为B组。A组男21例,女8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2.36±5.2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4h,平均时间(2.37±0.42)h;基础疾病:高血压16例、糖尿病13例。B组男25例,女6例;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63.13±4.9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3h,平均时间(2.07±0.31)h;基础疾病:高血压17例、糖尿病14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AMI诊断标准[3];(2)年龄50~80岁;(3)发病时间<6h。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严重障碍;(2)患有先天性心脏病;(3)非首次发病;(4)近1个月内接受过外科手术或身体有创伤。
1.2 方法 成立ECG专项培训小组:包括急诊科科室主任、心电图技师、主管护师,小组成员均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基础以及时间操作。由培训小组成员依据《临床心电图》《急诊ECG教学图集》并结合我院以及急诊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拟出大纲和心电图教材课件作为培训内容,通过简化ECG图形阅读和诊断过程,使护理人员加深对ECG理解与正常ECG形态的记忆。培训内容:(1)多导联心电图数字化心电图仪器(MECG-300)操作:掌握机器工作原理、性能、正确安装位置以及注意事项。(2)理论:心脏组织部分、ECG基础内容、心脏解剖位置、常见异常心电图分析、急性胸痛患者鉴别和早期处理、非典型性胸痛患者识别。(3)ECG判读:包括正常ECG形态、心电轴相关知识之P波、QRS波、P-R间期、ST段、T波/ECG判读,临床上常见ECG分析之P波、P-R间期异常/ECG判读、临床上常见ECG分析之QRS波、ST段、T波异常/ECG。具体培训步骤:(1)材料准备:培训小组根据自编的ECG大纲,将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学习,准备每个部分的内容,需包括ECG基本特点、典型的ECG图像、患者基本病史等相关临床资料。再依据实例开展讨论交流,整个过程围绕重点、难点进行,接受培训人员可积极提问,授课教师根据提出问题给出解答;(2)自学:急诊护理人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寻找相关教学图书,进行自学、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巩固;(3)组内交流:将急诊护理人员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材内容中的思考问题开展组内以及组间讨论,培训小组针对讨论难疑点进行讲解、分析和总结,再进行大量反复读图训练,提高读图速度以及准确率。(4)临床训练:培训重点主要是对多导联心电图数字化心电图仪器(MECG-300)的操作和常见危重ECG的判读。接受培训人员在培训老师的指导下深入临床,首先需要掌握仪器熟练迅速地操作,在熟练操作仪器的基础上进行ECG判读,需要学员能够准确、迅速地辨别急危重症ECG,授课教师再对其进行总结和点评。本过程需要在授课教师指导且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情况下开展。(5)情景模拟:培训小组通过院前急救、基层医院转院、自行来院、院内突然发病等不同情形的胸痛患者采集ECG,要求急诊护理人员独立完成一系列的接诊患者,收集主要重点病史、ECG操作及判读。对急诊护理人员培训2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救治效率、护理人员ECG技能操作合格率以及护理人员自我评价问卷调查结果。(1)救治效率:对首份ECG时间、ECG到用药时间以及急诊停留时间准确记录。(2)护理人员ECG技能操作合格率:根据ECG教材以及ECG仪器使用说明书设计考核试卷,对培训前后ECG阅读能力和ECG仪器操作进行考核。(3)护理人员自我评价问卷调查结果:按照临床医师执业大纲规定护理人员自我能力提升调查问卷表,评定培训后对认识患者病情的帮助度、独立诊断ECG能力、工作效率提升度以及对临床工作自信度,每项用1~8分表示,分值越高表示结果越好。
2.1 两组患者救治效率比较 培训后,B组首份ECG时间、ECG到用药时间以及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A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救治效率比较
2.2 护理人员ECG技能操作合格率比较 培训后,护理人员ECG技能操作合格率明显增高(P<0.05),见表2。
表2 护理人员ECG技能操作合格率比较[n(%)]
2.3 培训前后护理人员自我评价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培训后,护理人员认识患者病情的帮助度、独立诊断ECG能力、工作效率提升度以及对临床工作自信度显著提高(P<0.05),见表3。
表3 培训前后护理人员自我评价问卷调查结果比较分)
ECG是通过ECG仪器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是目前临床用于检查心血管疾病最广泛的措施,对心肌梗死诊断率约为70%。由于主诉为胸痛的疾病种类多,和其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很多,因此在急诊分诊时易因患者主诉不清或护士经验不足而出现误诊情况,耽误救治[4],因此对AMI及时准确的诊断是抢救患者的关键,为了减少AMI患者发生意外,提高急诊分诊准确率,对我院急诊护理人员进行ECG专项培训期能提高救治效率。
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是ECG,是心脏兴奋发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客观的指标[5]。检查主要通过对患者心脏心动周期所表现出的图形进行观察,再根据图形诊断,能够有效判断心肌梗死以及部位,且安全、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查快速,能够反映心室肌跨壁负级离散度。ECG专项培训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接受培训人员进行ECG专业技术培训,包括专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通过材料准备、自学、临床训练以及情景模拟,以避免急诊护理人员错误操作仪器的情况发生,使其快速准确对ECG进行判读,进而判断出患者疾病类型以及更加熟悉急救流程,缩短急救时间。
急救护理人员是最先接触患者、发现信号以及抢救患者的人,往常是将ECG交由医生判读之后再告知救治措施,会延长救治时间[6]。培训后,B组首份ECG时间、ECG到用药时间以及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A组(P<0.05),说明ECG专项培训可显著提高AMI患者救治效率。因为急诊护理人员在培训老师指导下掌握ECG仪器工作原理并实践操作,还通过实景演练使其更熟悉患者救治流程和ECG仪器的性能,对仪器使用更加熟练,因此缩短首份ECG时间。还经过大量ECG训练和情景模拟使急诊护理人员可快速准确判读是否为AMI,缓解急救患者的内在压力,提升护理人员自信心以及主动性并参与诊疗方案,明显缩短ECG到用药时间以及急诊停留时间。
培训后,护理人员ECG技能操作合格率、认识患者病情的帮助度、独立诊断ECG能力、工作效率提升度以及对临床工作自信度明显提高(P<0.05),说明ECG专项培训显著提高护理人员ECG技能操作合格率、对病情帮助度、工作效率和自信心。因为急诊护理人员经过ECG专项培训中ECG仪器操作练习以及临床训练,可提高护理人员对ECG仪器操作熟练度,了解仪器性能,因此ECG技能操作合格率显著提高,还能缩短首份ECG时间,进而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反复大量读图训练以及对心痛患者急救的情景模拟可提高急诊护理人员对急救ECG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准确率,缓解护理人员对ECG判读的畏惧心理,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加入患者诊疗的主动性,使得与医生配合度更高,减轻抢救患者的紧迫感与内在压力,因此显著提高护理人员ECG技能操作熟练度,诊断病情类型能力、工作效率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ECG专项培训可显著提高AMI患者救治效率,缩短急诊停留时间,提高急诊护理人员ECG技能操作合格率、辨别病情能力、工作效率以及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