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国红
(中国盲文出版社,北京100050)
俄罗斯国立盲人图书馆(下称俄盲图)是俄联邦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专业图书馆,全俄盲人图书馆中心馆,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成员。建馆100年来,该馆在全俄建立了完整的盲人图书馆服务网络和图书馆馆员培训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无障碍盲人读物制作模式,定期组织视障文化资讯服务国际学术实践研讨会,举办形式多样的展览展示活动,为全俄和邻近国家的视障读者提供获取信息的方便途径。近年来,该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内容,不断完善专业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通过阅读推广、特色图书出版和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视力残疾人的教育、就业、社交和文娱活动提供支持,帮助更多的盲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本文将详细梳理俄盲图的传统服务项目和创新服务项目,希望可以对我国的视障文化服务机构有所启发。
俄盲图始建于1920年,其前身为莫斯科第一盲童寄宿学校,后更名为莫斯科市盲人图书馆。1954年确立了俄罗斯共和国盲人图书馆中心馆的地位,领导国内20余家盲人图书馆的工作。20世纪50年代末,该馆开始录制有声书。60-80年代,图书馆加强对外联系,与IFLA盲人图书馆部保持着长期合作。1992年12月更名为俄罗斯国立盲人图书馆。该馆为视力残疾人提供丰富的教育、休闲娱乐和发展兴趣爱好的现代化资源,可以生产各种无障碍格式的盲人读物,是辅助技术和盲用软件研发基地,同时也是视障儿童早期干预中心。作为中心馆,该馆肩负着科研与培训地方图书馆馆员的使命,定期举办国际学术实践研讨会,总结推广国内国际同行的先进经验。负责对全俄盲人教育、盲人家庭成员教育、残疾人教育及为全俄盲人教育和残疾人教育的专业人员服务。
据2021年6月俄盲图官网显示[1],该馆设有行政办公室、典藏阅览室、借阅部、送书上门部、乐谱-音乐部、流动借阅部、视障文献部、采编部、办证、编目及馆藏维护部、培训、科研及编辑部、盲人读物出版部、信息技术部。另有集中编目、法律咨询、早期干预(儿童中心)、盲文快印及触摸艺术五个中心以及年轻人“克服障碍”、视障互联网用户“融合”以及“图书馆之友”三个俱乐部。
俄罗斯所有盲人图书馆传统的馆藏资源都包括盲文书刊、有声读物、大字读物、可触摸教学辅助图谱、无障碍电影等盲人读物和普通读物,有盲文印制设备、数字有声读物制作设备和相关专业人员,根据当地盲人读者需求制作一定数量的盲文书刊、大字本、有声读物和儿童触摸书。与此同时俄盲图也顺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积极建设数字图书馆,为视障读者提供数字有声书和其他数字资源。
截至2020年底,该馆馆藏资源1514710册(件),其中特殊格式印刷文献376574册(份),有声书758707(种),可触摸教学辅助图谱4622件,盲文乐谱16417页。电子目录146554条[2]。
俄盲图的服务得到一系列法律的支持和保障:《俄罗斯联邦宪法》第四十四条第2款规定每个人都享有参加文化生活、使用文化设施和享用文化珍品的权利;《俄联邦图书馆事业法》(№ 87-Ф3)是在联合国《公共图书馆宣言》《残疾人权利公约》《俄联邦宪法》《俄联邦社会保障法》的基础上制定的,第八条第2款中明文规定“全俄专业盲人图书馆及其他公共图书馆的盲人及低视力读者都拥有获得专业信息文献的权利”;2014年,《俄联邦民法典》(第四部)第1274条做出修改,规定未经作者或其他专有权所有人的同意,允许以专门供盲人和低视力读者使用的特殊格式(以盲文和其他特殊方式)制作合法出版物的副本;不以盈利为目的复制和分发此类副本同样不必经作者或其他专有权所有人的同意,无需支付报酬,但必须注明所使用品的作者姓名和原出版机构名称;俄联邦政府2016年1月23日制定的第36号《批准盲人和低视力残疾人专门使用的格式清单(盲文及其他特殊格式),批准通过信息和电信网络向盲人和低视力残疾人提供专门为其制作的特殊格式出版物(盲文及其他特殊格式)的图书馆清单,批准专业图书馆通过信息和电信网络向盲人和低视力残疾人提供专门为其制作的特殊格式出版物(盲文及其他特殊格式)的规则》决议规定,图书馆可以向盲人和低视力读者提供以特殊格式制作的作品副本,免费借阅回家使用,以及通过信息-电信网络获得这些资源。特殊格式列表、通过信息-电信网络提供特殊格式作品副本访问权限的图书馆列表,以及提供此类访问权限的程序由俄罗斯联邦政府确定。
此外,俄罗斯文化部2015年11月10日通过的第2761号《关于依照俄联邦残疾人社会保障法批准残疾人无障碍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条例》、2015年11月16日通过的第2800号《关于批准残疾人无障碍参观文化遗产条例》,俄罗斯2011-2020《无障碍环境规划》等条例都为视力残疾人从图书馆无障碍获取信息资源提供了保障法律上的保障[3]。
该馆的服务宗旨是保障视力残疾人与其他公民享有同等无障碍获取同质同量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权利,发挥专业图书馆在信息、文化、教育和康复等方面的社会作用,提供盲用辅助技术设备,帮助盲人无障碍获取信息,通过阅读,促进盲人的康复,推动盲人的社会融合。
俄盲图免费提供以下服务[4]:(预约)图书借阅;送书上门;图书邮寄;馆际互借;为读者读书;提供专门的听书室听书;填写登记表,办理借书证;为读者在馆内使用各类文献提供咨询帮助;为读者使用馆内录音、电子、辅助设备提供咨询帮助;在馆内为读者获取信息提供必要的盲用技术辅助设备和电子辅助设备及盲人专用播放器;为专家、大学生、研究生集体录制有声学术文献;按需复制篇幅不大的盲文图书;将盲文乐谱翻译成电子盲文或相反,打印,复印;修复有声书;组织文化活动;通过电话发布信息;为团体或个人组织专家咨询(视障学家、视障教育家、视障心理学家);为注册读者维修录音机;提供法律咨询。
据俄盲图2019年年鉴显示,该馆注册读者15138人,包括视障人士及其家庭成员、其他因身体残障而无法使用普通公共图书馆和阅读普通文献的残疾人,以及以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为研究课题的法人和自然人,其中视障读者超过13024人[5]。
截至2020年底,该馆注册读者15237人,到馆88110人次,电子资源浏览169064人次[6]。为全俄96家公共图书馆、42家地方盲人图书馆和22家特殊学校视障阅览室提供定制服务和馆际互借服务[7]。
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功能逐步减弱,面对新的形势,俄盲图在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上不断创新,优化人本服务,根据读者需求及水平及时调整服务方式和策略,设计丰富多彩的人性化服务,图书馆工作中人员也通过创新服务使自身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
俄盲图注重盲文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和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不仅负责俄联邦所有盲人图书馆的师资培训、馆员培训,组织开展盲人读者服务大型研讨会,同时还负责对全俄从事盲人教育、盲人家庭成员教育、残疾人教育及为全俄盲人教育和残疾人教育的专业人员服务。在2015年和2020年该馆成立95周年和100周年之际,该馆分别组织大型国际学术实践研讨会,中国盲文图书馆两次均应邀参加,笔者作为相关论文和资料的翻译人员,聆听了所有代表的发言。会后出版论文集,供盲人图书馆同行借鉴、学习。
作为俄联邦盲人图书馆中心馆,俄盲图历来有图书出版的传统,长期以来,每年坚持出版量达100个印张普通图书[8]、有声书、电子书和盲文书。传统出版物包括:读者服务指南;馆藏新书书目、推荐书目;盲人创作的作品;视障专业工作者培训指导手册;视力残疾人及其他类型残疾人家人陪护手册;图书馆在提高视障文化资讯服务效率方面所做的研究课题和项目成果;国外先进经验、参加国际会议、科研项目的成果。这些出版物通常是分发给全俄境内的盲人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盲人阅览室。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电子目录取代了纸质目录,但俄盲图的出版传统仍在延续,而且占据越发重要的位置,发展出新的方向和高度。近十年来,随着该馆视障图书馆科研中心、培训中心以及视障图书馆学研究中心地位的确立,该馆组织的出版工作表现出新的特征:
3.1.1 视障专业文献出版与时俱进
俄盲图视障文献部的藏书绝大多数与视障教育有关,内容涵盖视障儿童的抚养、教育、发展和康复。部分俄语图书是由俄盲图工作人员编写而成。
该部服务的读者为视障教育学和视障心理学专业的高校教师、大学生,特殊学校教师,视障儿童家长和开展融合教育的普通中小学教师,以及从事视障教育学、视障心理学和多重残疾儿童教育研究的专业人员。该部馆员在第一时间以邮件的方式向俄全境的专家学者发送新书上架信息。各地读者收到邮件后可以到当地盲人图书馆借阅所需文献。图书馆员的周到服务为各地读者节省了时间,丰富的视障教育文献使该馆成为视障教育资源中心,帮助大量提供融合教育的普通学校教师或高校教师了解视障儿童的康复、教育和发展特点,提高职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用俄视障教育学家、视障心理学家、育学副博士维涅拉·杰尼斯金娜的话说,俄罗斯全国的盲人学校教师如果想把学生教好,就要成为俄盲图的注册读者,就要去阅读俄盲图视障文献部的专业图书[9]。
《家长函授学校》系列由该部组织出版的视障儿童早期教育系列指导手册,该系列自诞生以来一直广受视障儿童家长和早教机构教师欢迎。该系列手册由俄盲图早期干预中心工作人员编写或翻译国外相关资料而成,自2001年开始,每年至少出版1种,至今仍在不断推出[10]。笔者引进该系列多部作品出版中文版,为中国视障早教机构和视障儿童家长提供参考。
《国外盲人世界》是该部组织策划出版的另一套盲人文化系列手册,这套手册打开了解国外盲人世界的窗口。该系列总结俄盲图国际交流经验,向俄读者介绍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的工作经验,介绍各国盲人康复、教育、就业以及杰出盲人的简况。《国外盲人世界·中国卷》经中国盲人协会授权、笔者翻译后于2018年在俄罗斯出版。
3.1.2 手工触摸书的出版标准化
触摸书是用手来摸读的立体图画书,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普通图画书的替代物。与普通图画书不同的是,触摸书上的图像都是用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平面凹凸图形和立体造型[11]。这种书专门为学前和小学低年级盲童和低视力儿童设计制作,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文本使用盲文、大字或普通文字,以方便明眼家长和视障儿童(或视障家长和明眼儿童)一起阅读。书中多配有光盘或语音按钮,在孩子触摸图像的同时聆听配套的儿歌、童谣、寓言和童话故事。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二维码逐渐取代了光盘。
手工触摸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芬兰国立盲人图书馆(今芬兰国立Celia视障图书馆)是最早制作和使用触摸书的盲人图书馆,其技术和经验随后在瑞典、俄罗斯、英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得到推广,触摸书从此走进了低幼视障儿童的生活,触摸书也成为很多国家盲人图书馆的一种馆藏资源。
为规范手工触摸书的制作标准和编目方法,俄盲图编写出版了《手工触摸书制作及编目方法指导手册》,指导俄罗斯各地盲人图书馆馆员和志愿者按标准高质量设计制作图像和文字。
近年来,俄盲图出版的手工触摸书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制作工艺日臻完美。2020年,受疫情影响,俄盲图现场活动减少,图书馆员除坚持常规服务、组织线上活动外,集中全馆人员的智慧和才能,出版几部融合出版物(盲文+大字+有声图形解说+可触摸图形)佳作,包括介绍建筑艺术历史的《建筑艺术的形象语言》、时尚艺术的《俄罗斯时尚》以及舞台艺术的《戏剧、舞台、假面舞会》,这些触摸书已经不是简单的盲人读物,而是货真价实的艺术品,对它们产生浓厚兴趣的不只是盲人,更有普通读者。
3.1.3 盲人读物出版大赛培养爱国热情
俄盲图每两年组织一次盲人读物出版大赛,全俄各地盲人图书馆提交的参赛作品总能体现出俄罗斯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特色,向盲人读者展示丰富多彩的各名族文化和地方风采。
2020年,为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俄盲图举办主题为“被拯救的世界记得……”的盲人读物出版大赛,俄联邦共有26家盲人图书馆的60件作品参赛。该比赛的主办方为俄联邦文化部、俄盲图、俄图书馆联盟、全俄盲人协会下属“罗格斯”盲用信息出版综合体、莫斯科“列普罗”出版印刷协会、区域图书馆合作中心、教科文组织俄罗斯信息无障碍委员会[12]。举办大赛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俄联邦各地盲人图书馆通过出版活动加强对不同年龄读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吸引视障读者通过阅读精品佳作向祖国与英雄致敬。比赛旨在激发少年儿童深入了解1941年至1945年发生的军事事件,以盲人和视障人士可感知的形式出版相关作品。俄盲图提交的融合出版物《莫斯科保卫战·纪念碑》,无论是作品的主题思想、学术水平还是制作精致考究程度都无作品出其右,毫无悬念地获得大奖,值得一提的是该作品设计者为俄盲图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馆长加·叶尔菲莫娃。
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专业图书馆馆,在开展传统服务的同时都在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俄盲图开展的文化活动包括:为盲人导览(博物馆、画廊、名胜古迹);讲电影;设置艺术品触摸室,利用3D技术复制艺术品和文化遗产,制作名胜古迹模型,供盲人触摸感知;在不同纪念日举办相关主题展览,展品均可触摸或聆听感知;举办主题音乐会,纪念国内外著名音乐家,表演嘉宾多为视障者;举办盲校学生盲文书写比赛;每逢民族传统节日,举办主题音乐会;举办盲校学生读书会,和作家一起读书;组织盲人参观;六一儿童节20分钟电话读书会;举办盲童手工制作比赛等。
给笔者印象深刻的是一场该馆组织的生日纪念会。前面提到的维涅拉·杰尼斯金娜是俄盲图的注册读者,更是该馆的外聘专家,对俄盲图的学术、文化活动毫无保留地给予支持。杰尼斯金娜的多部视障儿童学前教育指导手册经笔者引进在中国出版。2021年2月28日,俄盲图组织俄视障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盲协组织代表和大学生代表等50余人为杰尼斯金娜庆祝75岁生日,该馆视障文献部辗转联系到笔者,笔者事先录制一段祝贺视频,在祝寿当天播放,给女寿星带来了意外的惊喜。这次活动集中体现了俄盲图对读者、对提供支持的专家学者的尊敬和人性化关怀。
2017年8月,《马拉喀什条约》在俄联邦生效[13]。《马拉喀什条约》是一份让视障人士通过著作权例外和限制而受益的条约,其要求缔约国在国内法中规定,某些实体(提供教育、教学培训、适应性阅读或信息获取等相关服务的政府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可以不经过权利人授权,以一种可使盲人、视觉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在条约中统称为“受益人”)获取的方式,例如盲文、电子盲文、有声书、大字读物、无障碍影视等,复制或分发已出版作品的副本,也无需向权利人支付费用[14]。
盲人的阅读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听书来实现。俄盲图成为《马拉喀什条约》被授权实体后,为了更好地利用豁免权为盲人读者服务,该馆配备了专职人员,包括7名有声读物录制人员,3名乐谱制作人员,4名阅览室服务人员,年平均生产能力可达:录制有声书75种,时长约1200小时;录制有声杂志和作品集30种;为视障儿童复制盲文书约10种,盲文乐谱约10种1000页。
俄盲图从2008年开始建立有声书数据库,利用加密手段保证这些资源专门为视障读者使用。俄盲图的数字资源建设发展迅速,2010年,俄盲图存储在U盘上的数字书有160种,到2019年底已经增加到81400种,再加上从全俄盲协下属罗格斯盲用信息出版综合体硬盘驱动器上收到的34150种数字有声书。俄盲图数字图书馆网站www.rgbs.ru发布的加密有声书有20560种[15]。此外,俄盲图正在为在罗格斯第一个国际视障读者在线图书馆的用户进行注册。任何注册用户都可以通过邮件或互联网(须有个人登录名和进入数据库的密码)从图书馆获得必要的出版物。
《马拉喀什条约》生效后,俄盲图的远程用户明显增加,下面是一组2016年和2019年的数据对比。
2016年数据来源:俄罗斯国立盲人图书馆2016年年鉴。2019年数据来源:俄罗斯国立盲人图书馆2019年年鉴。
中国盲文图书馆(下称中盲图)新馆自2011年6月28日开馆运营以来,把发展成为各类盲人读物和盲人文化作品典藏中心、全国盲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全国各级各类盲人服务机构文化资源中心、全国盲人文化研究和辅助技术研发中心、全国盲人社会教育中心作为定位和目标,在帮助盲人群众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生活技能、丰富精神世界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十年来,中盲图和俄盲图一直保持密切的交流,互相吸取对方先进的服务经验和理念,共同推动本馆服务内容的繁荣丰富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笔者看来,尽管中盲图在建制上有别于俄盲图,但中盲图仍可借鉴俄盲图的经验,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创新服务,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作为唯一一家国家级视障文化资讯服务中心,中盲图应不断提升视障文化资讯服务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强化中心馆的地位和作用,对分支馆的建设和服务给予科学的指导;组织不同规模的视障文化资讯服务研讨会、论坛和对分支馆馆员的各类培训,推动视障文化服务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开展;适应常态化防疫要求,大力开展线上服务,灵活组织线上无障碍电影播放、培训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拓展服务渠道,扩大受益读者人数;加强国际交流,与国外同行共同提高视障文化资讯服务水平;积极为《马拉喀什条约》在我国实施而努力,全力以赴丰富馆藏资源品种、类别,让中盲图成为满足各类视障人群需求的资源中心。
视力残疾儿童由于视觉受限,与普通幼儿在心理和认知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在婴幼儿发展阶段,如果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利用视障儿童的健全感官发挥代偿功能,如对触摸觉进行重点训练,辅以听觉、嗅觉、动觉等感知觉的训练,可最大限度地缩小与健全儿童感知效果的差距。手工触摸书就是这种训练的有效工具之一。
触摸书的制作要用各种各样的真材实料,机械化印刷无法实现,所以芬兰、俄罗斯等国家的手工触摸书无一例外地都由该国各级盲人图书馆立项,由图书馆员负责制作或组织志愿者来完成。
作为全国视障文化资讯服务中心,中国盲文图书馆在推广使用手工触摸书方面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为全国低幼视障儿童及时接受早期干预提供必要的资源,为他们将来顺利融入社会、有更多的职业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重视残疾人健康,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儿童时期发生的残疾对人的生存、发展有十分严重的影响,加强早期干预,做好早期康复,对预防、控制儿童残疾的发生、发展有十分重要、紧迫的意义。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将残疾儿童康复纳入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通过实施一系列抢救性康复项目,显著改善了残疾儿童康复状况。视障儿童因为情况特殊,早期干预需要专业人士和专业手段来实施。中盲图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与中国残联康复部合作,吸引视障儿童早期康复领域的专家,从视障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广泛采购视障教育专业文献,利用多种手段,对视障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提高其认知能力、发展水平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他们能够顺利进入盲校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