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琨 敬美香 魏佳伟 陈 政 李佩佩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能见证其历史发展的除了文字,书籍,文物等,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见证者就是古树名木。古树名木是一个地区的绿色名片,对于生态系统而言的作用和意义重大,被称为第三部史书,有“绿色文物”之称。古树名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见证者与观察者,记录了人类文明的进展和生态系统演进的历程。
1.古树资源丰富,保持善良好。常宁市现有490株古树处于挂牌保护的状态,其生长的地区以荒郊林野与村镇为主。根据不同的等级划分,常宁市的古树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三个等级,各自对应的树木的数量为30株、37株和387株。其中,壳斗科是属数之最,有7个属;株数之最是樟树,存留有186种之多。从分布情况来看,西岭镇和塔山乡的古树最多,均有76株,占比为15.54%,培元街道树数量最少,仅有两株。从树龄的角度看,生长期多位于100~299年之间,超过500年树龄的古树也有30株,占总株数的6.14%。
2.古树文化内涵丰富,文化特色鲜明。常宁市的古树文化内涵丰富,特点突出,树种十分丰富,例如红豆杉、石楠、枫香、重阳木、侧柏、珊瑚朴、皂荚、乌桕等等。最为叹为观止的是塔山瑶族乡狮园村下雷组的一株超过800年的银杏树和一株生长了上千年的南方红豆杉。此外,在白沙镇中学,生长着一株胸径超过230厘米的樟树,而另一株冠幅达到37米的樟树则位于朱家湾,甚至还有高超过37米的枫香树。这些树木是历史的追随者,是时光留下的最为美丽的见证,在该地区的,创下了历史的记录。该地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南方红豆杉、银杏、苏铁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有樟树、紫檀、榉树、楠木等。这些古树对于国家来说是树种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显著体现。
3.古树的科属种符合亚热带季风气候植物特点。常宁市的古树含属最多的8个科分别是壳斗科(Fagaceae)含7属,榆科(Ulmaceae)含5属、豆科(Legumin osae)含3属、樟科(Laur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柏科(Cupressaceae)、木犀科Oleaceae)、山茶科(Theaceae)各含2属;含树种最多的10个科分别是壳斗科含17种,榆科含6种,樟科和豆科各含3种,大戟科、柏科、木犀科、松科(Pinaceae)、山茶科、冬青科(Aquifoliace ae)各含2种。含株数最多的10个科分别为樟科192株、壳斗科47株、大戟科45株、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40株、榆科24株、豆科20株、柏科19株、红豆杉科15株、蔷薇科(Rosaceae)14株和木犀科12株,合计1596株,约占总株数的90.47%。[1]
古树在属的组成上,除锥属(Castanopsis)和栎属(Quercus)包含4个树种,楠木属(Phoebe)、青冈属(Cyclob alanopsis)、松属(Pinus)、榆属(Ulmus)、冬青属(Ilex)、杨梅属(Myricaceae)、枫香属(Liquidambar)包含2个树种外,其它属皆只含1个树种;株数最多的5个属分别是樟属(Cinnamomum)186株、枫香 属(Liquidambar)40株、重 阳 木 属(Bischofia)33株、柏木属(Cupressus)17株、红豆杉属(Taxus)15株,合计291株,约占总株数的61.52%。[2]
古树在树种组成上,各树种数量分布极为不均,有的仅1株如槠树(Parakmeriayunnanensis Hu)、石槠(Cyclo balanopsisgilva(Bl.)Oerst)、木荚红豆(Or mosiaxylocarpa)、麻栎(Quercusacutissima Carruth.)、栎树(Quercus Linn)、红绸木(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myrsinifolia)、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lume)、水青冈(Faguslongipetiolata)、兴山榆(Ulmusberg mannianaSchneid)、野生杨梅树(Myricaru bra(Lour.)S.et Zucc)、青杨梅(Myricar ubra)、榕叶冬青(Ilex ficoideaHemsl)、兴山榆(UlmusbergmannianaSchneid)、飞蛾槭(Acer oblongum)、铁树(Cycasrevolu taThunb)、糙叶树(Aphanantheaspera)等16种。数量在20株以上的优势种有樟树186株、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40株、重阳木(Bischofiapolycarpa)33株。其中樟树数量最多,占总株数的39.83%。从科属种的数量上看,樟科樟属樟树作为优势科属种现象明显,且樟树是构成常宁市古树资源的主体树种。符合常宁市亚热带季风气候植物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自然现象。且全市古树中以樟树数量最多,针叶林最多的柏木位居第四、红豆杉位居第五,表明常宁市古树资源景观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植物特性。[3]
4.古树空间分布和年龄结构具有地方特色。调查统计结果,古树在常宁市各乡(镇、街道)的分布也有较大差异,塔山乡和西岭镇古树数量最多,共有152株,占常宁古树总量的33.06%;庙前镇38株,占常宁古树总量的7.76%;洋泉镇古树数量为33株,占常宁古树总量的6.74%;罗桥镇古树数量为32株,占常宁古树总量的6.53%;官岭镇古树数量为30株,占常宁古树市总量的6.12%;板桥镇古树数量为29株,占常宁古树总量的5.92%;荫田镇古树数量为28株,占常宁古树总量的5.71%。
从表1的统计情况看,常宁市的古树在树龄和数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呈现出一定规律。树木按树龄排列,呈现出金字塔形发布。其中,树木树龄在100年到300年之间的树木总数为386颗,占常宁市古树总数的78.73%,树木树龄在300年到500年之间的树木总数为73颗,占常宁市古树总数的14.87%,树木树龄在500年到1000年之间的树木总数为30颗,占常宁市古树总数的6.09%,树木树龄在1000年以上的树木总数为12颗,占常宁市古树总数的0.31%。其中,常宁市古树中,树龄最大的古树有1750年,而常宁市古树的均数为158年。
按照湖南省古树划分标准来看,特级古树的树龄为大于等于1000年树龄及以上,常宁市拥有12颗1000年树龄以上的古树,占常宁市古树总数的0.31%;一级古树的树龄为大于五百年小于年树龄,常宁市拥有30颗树龄大于500年小于1000年树龄的古树,占常宁市古树总数的6.09%,二级古树的树龄为大于300年小于500年,常宁市拥有73颗树龄为大于300年小于500年的古树,占常宁市古树总数的14.87%,三级古树的树龄为大于100年小于300年,常宁市拥有386颗树龄为大于100年小于300年的古树,占常宁市古树总数的78.73%。
表1 常宁市古树年龄结构分析表
5.古树的生长场所与生长势。常宁市城区有14棵古树,占常宁市古树总量的2.85%。其中风景名胜区有6株,占常宁市古树总量1.24%;历史文化街区有3株,占常宁市古树总量的1.02%;乡村道路古树最多,超过总量的一半,占53.67%,为263株;207株在远郊野外长大,占总株数的42.24%。常宁市古树多生长在村落附近和山地林地,主要为“社公木”“风水林”“景观木”,气候环境优越,易获得阳光和生长空间,受群众自觉保护,但也存在管理不便、容易被盗伐等问题。
从实地调研情况看,常宁市古树中有321株正常株,有102株衰弱株,有66株濒危株,有1株死亡株。总体来说,常宁市古树的保护情况较好,同时也有数量不低的衰弱树和濒危树,政府相关单位应及时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救护。
1.保护意识不足,损害破坏现象偶有发生。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古树资源的重要性,然而还有部分人却不以为是,甚至故意的损坏古树,或利用这种行为来哗众取宠,或利用此来挑衅法律,因此加大保护古树的宣传力度是必行的措施。而不能仅仅依靠小部分人群的自觉,必须要让更多的人自发保护、自发爱惜。此外还应当让市民互相监督,及时举报,抵制破坏行为,针对乱刻乱画、肆意打砸等情况,及时进行处罚,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理。另外一方面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大量的人口涌入古树生长区域,人口的密集也加剧了人为对于古树资源的破坏,人类建设也缩小了古树生长的空间,人类行为对古树生长的气候与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4]
2.管护责任不明,管护责任落实不明晰。常宁市的古树所有权具体表现为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确定等四种类型。对于个人所有的古树而言,国家与集体的管理与养护较为难以开展。与此对应的是集体所有与国家所有的古树在管理与养护方面的工作较易展开。针对个人所有的古树保护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管护措施进行解决。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保护意识欠缺以及保护资金不足。其一,个人对于古树的保护仅仅表现为投入,回收困难;其二,政府缺乏专项资金支持,个人往往会放弃,而任由其自由发展。[5]
3.资金短缺,保护和管理不到位。《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通知》第三条:“划定保护范围,设置保护设施或保护标志,监督养护情况。古树名木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部队营区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按有关规定执行。”[4]这一要求涉及责任划分、经费支出等方面。但是由于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以及自然灾害等等所导致出现损坏的古树的修复与保护方面,古树的保护经费的投入并没有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通知》纳入常宁市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比如,一些古树会由于雷击的原因而死亡,那么避雷相关的办法是必要的,釆取避雷措施的这一部分财政资金并没有被考虑在财政预算之中;再比如,在古树发生病虫害后没有及时进行救治管护,致使受灾古树面临重大生命危险,而对病虫害的管理与救治工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总之,古树资源保护是一项多学科的综合工程,涉及多个部门、覆盖多个学科,是一个体系化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高水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大力的资金支持。仅仅防止与打击人为破坏行为不能够做到真正的保护古树资源,依靠古树责任人自筹修复、复壮等养护经费,往往杯水车薪,很难使古树呈现良好的生长态势。调查的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古树缺乏复壮与修复的管理办法,而财政预算也并未考虑这部分支出,如果一味地依靠相关的负责人自己筹措资金,这对于保护来说难以为继。[6]
4.缺乏人才,技术力量薄弱。在开展管理古树与护养古树的工作过程中,必须通过专业人才的专业技术,专业技能以及专业化的举措才能实现真正的修复、恢复与持续发展,但在实际操作当中,常宁市各乡(镇、街道)并没有专职古树保护管理人员,受人才短缺、技术落后、设备不足等等因素制约,保护措施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1.加强宣传,提高保护意识。常宁市各级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越来越重视宣传工作,一是不断提高市民的保护意识。既向市民宣传如何保护的措施办法,也宣传相应的法律保护情况。二是借助于古树保护展览会等形式,让人们了解到古树的文化内涵、历史意义、生态价值,让更多的人自发参与保护。三是充分利用重要的节日与假日,举办与古树相关的多样性的活动,如借助古树历史故事的汇演等,更加增强了宣传效果。
2.落实责任,强化保护管理。在具体的保护责任的落实方面,常宁市一是积极推行“谁拥有谁负责”和“一树一策”的原则,通过和古树所有人订立管理与护养的协议,负责人切实承担起相关的职责,同时提供资金支持,让古树的保护不再面临经费难。二是针对巡察工作,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既要鼓励,也要追责。
3.投入资金,提供有力保障。古树资源的保护,仅仅依靠财政预算的支持是不够的,更需要引进一些民间资金的支持。例如:“认捐”、“认管护”,这有利于更好地对古树进行管理与养护。因为古树生长的地区广泛、位置较为分散,这种特殊的管理与养护的模式能够节约成本,提高养护的质量,同时也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民间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
4.加强研究,建设人才队伍。一方面,专业性、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的建设能够使得古树保护的效率大大提升、质量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技术更新与理念更新能更好地对古树的进行管理、监测,因此,常宁市各级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开拓思维,引进新技术新成果开展管理与养护工作,重视研究、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