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应用探究

2022-01-01 20:19梁健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教学

梁健生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实验小学 广东·广州 511400)

0 引言

项目化教学指的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环境中,去探究实际问题,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升级,具有发展性、自主性、现实性、开放性与实践性等综合性特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围绕一个主题对知识进行策划、探索、评价与展示等。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实践性不强,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热情,通过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思想品德的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1 以教材内容为依托订立项目学习主题

《道德与法治》整部教材内容的编排十分紧凑,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此外,教材编排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单元主题式与话题式特征,与项目式主题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合项目式教学方式,有助于教材内容更加贴合实际,培养学生形成更高阶的思维。

1.1 化零为整,与学校大体系进行对接

教育部统编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排是紧紧围绕世界、国家、社会、家庭、学校与个人等方面展开的,每个单元的不同课文之间总是存在着横向和竖向多方面的联系,形成独立的板块,共同呈现出一个清晰的主题。依托于教材,我们可以直接将教材中的六大领域融入到学校项目式大主题体系中,例如生产和消费、交通、水、昆虫与花、校园等等[1]。让道德与法治教育单元发挥好学科项目式教学的统领作用,成为学校大体系主题的子任务之一。在此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确立教学目标,立足于各年级学生的道德认知、知识与技能,切实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境与问题,以年级为单位确定项目化学习主题。

1.2 以小带大,实现学科跨越无边界

在一切都是快节奏发展的今天,仅依靠单一的学科对学生进行教育,得到的育人效果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应该跨越学科的边界,尽量做到融合各个学科的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效果。教育部统编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很多音乐、美术、语文等学科的知识,因此我们在进行项目化主题的设计时要注重以小带大,发挥本土化的优势,尽量设计出丰富多样的主题项目,淡化学科边界[2]。

1.3 化难为易,创新体验项目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很多知识点与概念仅凭老师的说教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很多脱离真实情景的课堂教学是没有实质意义的,学生必须通过切身的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因此,可以通过创新体验项目的方式创设真实情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通过真实情景再现,形成学生完善的人格,创建以教材内容为依托的小型体验性项目,着力于用好用活课本上的抽象知识,引导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表达真实情感,更好的完成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

2 预设主题,对思维进行启迪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门独立设置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与实用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该根据学生特点与教学的时代性、多元性,进行预设主题,并根据项目化教学的基本要求,适当的切入生活案例,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不断去探索其实用性。采取合理的方式处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是小学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不断整合基本国情、道德、法律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逐步拓展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范围,进而提高学生生活质量。小学阶段学生社会和生活经验严重不足,通过预设主题的方式加强教学与生活的关联,积极寻找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目的。

3 创设项目情景,讨论答疑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常常容易觉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好的调动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项目化教学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大量的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只是听课,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愿意提问,教师也一带而过,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3]。因此,通过创设特定的项目化教学情境,改变学生无趣的学习状态,并且积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加强与教师的沟通,消除疑惑。

4 加强团队合作,深度学习研究

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能够有效加强项目化教学整体效率,成立团队初始阶段,首先引导团队成员进行项目计划的拟定,然后对具体活动步骤与分工进行明确,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自身职责、厘清主体活动思路;在此基础上,提醒学生做好学习前的准备与学习过程中相关资料的收集,尽量保证每个团队人员能做事、有事做、会协作。执行过程中,多加关注团队计划的制定与团队成员计划实施的进程,选择一名成员为代表担任团队的组长,及时将自己组的项目开展情况与研究成果上报给老师,并当着全体同学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和老师要根据这一组的汇报情况,提出建议与问题,全体汇报完毕后各组成员在进行集中反思,对计划进行优化调整。

5 优化知识结构,培养高阶思维

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获取知识的主要路径,学生在学习阶段遇到的问题,本身就可以加强问题推理和解决的技能,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形成关于此问题的知识结构。在项目化教学中。项目式主题的设定应该紧紧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对核心驱动性问题进行细化和分解,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引导小学生关注自身的探究重点,逐渐形成由浅层学习到深层的学习的递进。事实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各种不完善的解决思路正是获得解决问题经验的必经历程,通过项目化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形成自主组织知识架构的习惯,信息的捕捉、整合、辨析与利用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由低阶到高阶的转化过程[4]。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完成了理论知识的积累,并能够更好的利用理论知识,不断用自身行动加深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性。

6 与生活相融合,主张实践应用

复合型人才是现代化社会对人才提出的全新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仍然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而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将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来源是生活本身,最终也将服务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与生活的结合,不断积累与总结生活经验,进而取得学生的共鸣,启发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因此,项目化教学的开展,应该主张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和方法与生活相融合,更好的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在“战胜困难、开拓进取”教学活动中,可以首先列举历史上刘备如何突破重重困难,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然后以现实生活中阿里巴巴集团为例,向同学讲述马云是如何一步一步战胜困难走到今天的。通过真实的举例,学生自然可以联想到自己身上,引发一系列生活中的思考,无形中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更好的融合到生活实践中。

7 注重道德与表现相统一,切实提升核心素养

项目学习过程中,项目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项目评价我们可以掌握每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状况;项目结束时,还可以采用量规评价表的方式考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对任务完成情况、学习态度、最终研究成果等方面的评价。项目彻底完成后,组织学生以文字总结、图片、视频、海报、PPT等方式对学习成果与研究成果进行展示,最终达成行为表现与道德认知相统一。例如,在小学一年级“家务劳动”项目化学习活动评价中,除了评价学生所做家务劳动的种类,还应该对整个家务劳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习惯意识、责任意识、情感态度与兴趣热情等进行评价,尤其应该加强涉及道德品质方面的技能评价,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树立良好的道德认知,进而切实提升核心素养。

8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应用项目化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对小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应该积极探寻多种项目化教学融合策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教学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